图片说明: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奉贤居民区是一个位于上海市中心的百年老居民区,这里居住的多是上了年纪的市民。2006年,做了多年中层干部的张建华从企业来静安区成为一名社工,如今他是石门二路街道奉贤居民区书记。
编者按:一个常住人口达2400多万的特大型城市,如何完善社会治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历时近一年的2014年上海市委“一号课题”成果已经发布,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阵地——街道、乡镇和居村的干部群众在想些什么,又在做些什么?东方网记者带着问题,从一线发回报道。
东方网记者周晏珵、奚练1月23日报道:社区工作者作为社区土壤中不可或缺的调和者,很多年来经受着默默付出,没名没份的尴尬境遇。伴随而来的,是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不稳定、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现象。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发展问题亟待解决。上海静安区2006年开始,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开创了社区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先河。
居民区书记:社区工作辛苦并快乐
在企业做了26年的中层干部后,2006年张建华参加了静安区的社工招聘,因为有企业管理经验,他很快就成为了居民区副书记,并在此后先后担任石门二路街道张家宅居民区与奉贤居民区的党支部书记。
在张建华眼里,居委书记几乎样样事情都要管,除了负责党建、老干部管理、统战、计生、综合治理等常规工作外,更多面对的是居民家长里短的事情。
奉贤居民区位于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是百年老小区,80多岁的老人有400人以上,90多岁的有100多个。和新小区不同,年纪大的居民有事不去找物业,却总往居委会跑,走进居委会第一件事就要找书记。
“有纠纷、解决停车问题、楼道里灯泡坏了、想捐点衣服都来找书记。”张建华说,有时候居民中午还会找自己吃饭聊天,而自己也坚持和他们成为朋友。”这其实都是互相的,关键时刻我的工作也离不开居民们的帮忙。”对于自己的工作,张建华觉得”辛苦并快乐着。”
青年社工:理想路上也有忧愁
2011年张建华在岗位上退休,因为领导希望再多干几年,加上自己对社区有感情,于是欣然答应了回聘的事情。现如今,张建华已经63岁,女儿也结婚,到了含饴弄孙的时候,他心里退休的念头又一次萌生。
“年轻人脑子活络,处理事情更开放,但老小区不一定买新书记的账,领导希望我再多干几年。”张建华说,自己刚到社区的时候,也有两个年轻人,不过后来有个男孩子因为薪资待遇问题跳槽了。“最重要的是保障人才不流失。刚进来小青年都是社工,收入、待遇、社保问题都要解决,才能让他们安安心心工作。”
奉贤居民区的青年社工凌翔的经历也表达了许多年轻人的想法。2008年,她从企业来到奉贤居民区成为一名社工,同年进入的27名年轻人只有一半坚持了下来。“很多人选择这份工作确实是出于热爱,但收入、待遇问题也是不能回避的。”
社工职业发展现春天
为了加强队伍建设、解决人才流失问题,静安区从2006年开始制定并实施《静安区社区工作者队伍规范化管理办法》和一系列配套文件,通过“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标准化考核、职业化运作”的实践路径,逐步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随着政策的一步步落实,新社工不仅在薪资方面有所增长,表现优秀的工作者也陆续走上书记岗位。
在2006年静安区招聘的30多个社工中,其中有两个年轻人在工作三年后成为了张建华的徒弟,他们目前都已成为青年一代的居民区书记。
1984年出生的周迎庆因为对社区工作的热爱,她在大学时就选择了社会管理专业。毕业后,考虑到社区的工作比社团更具有挑战性,周迎庆考入了静安区社工队伍,最开始在新德居委做文教社工,后来到奉贤社区跟随张建华学习。
因为努力工作和优秀表现,周迎庆通过几年时间成为了石门二路街道华沁居民区书记。谈及最初三年的辛苦,她记忆犹新:税前工资1800元,扣去社保,到手只有1500元左右。“但我依然觉得社区工作是有前景的。”周迎庆相信,除了政府对社区工作的日益重视外,未来社会人终将成为社区人,今后社区的职能将不再简单。
2015年1月5日,上海市委经历一年调研的“一号课题”成果——《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到,要建立职业化体系,分类规范基层队伍。不仅要完善管理体制,把规范社区基层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市和区县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还需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建立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序列、建立于岗位等级和绩效考核相衔接的薪酬体系。畅通优秀社区工作者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通道,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对于“一号课题”及未来所将细分落实的政策,活跃在基层的社工们憧憬着也更加信心满满。“这无疑给社工打了一剂强心针”周迎庆说,相信会有更多人才汇聚到社区,社工的未来也更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