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试行“垃圾肉”回收,一菜场年收肉超3吨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3

你是否知道,一些屠宰场、农贸市场遗留的“垃圾肉”,被不法商贩回收后,很可能摇身一变成为“地沟油”或“垃圾肉丸”,进入食品领域。不过,在宝山区庙行镇,上述漏洞早已被严格锁定监管。

采取经营者让一点,农贸市场、政府部门补一点等措施,1个标准化菜市场每年强制回收的“垃圾肉”达3吨。该项措施从2008年试点至今已有4年,这在全市尚属首创。

菜场每日强制回收“垃圾肉”

上周一下午3点,宝山庙行镇野桥集贸市场内,1018号肉摊老板王华龙正在自家摊位前,整理一天卖剩的猪肉。“今天的生意不错,两片白条肉基本都卖完了。”边说话,他边将砧板上剩下的筋筋拉拉的“边角料”,扔进一旁的黑色塑料袋。

5分钟后,市场管理员老杨来了。他拿起王华龙准备好的黑色塑料袋,过了过秤,1.3斤,顺手在一张“垃圾肉回收统计表”上记了下来。

黑色塑料袋内,正是“垃圾肉”。其中,既有不可食用的生猪甲状腺、肾上腺和淋巴结,也有品相差、没人买的瘀伤肉、肉筋、肥膘等“边角料”。

而这样的“程序”,镇野桥集贸市场内现有的11个肉摊摊主,但凡经营则每日必做。而当天,整个市场内共回收“垃圾肉”13.5斤。

回收完毕,老杨将所有垃圾肉倒入专门的塑料桶,里面已经倒入了红色油漆和“香蕉水”。所有肉被捣烂并着色后,倒入市场外专用的垃圾桶,由正规环卫公司收运处置。

摊主让一点,政府、市场贴一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236—1988)生猪屠宰操作规程》要求,对屠宰后的猪必须进行“整修、复检”:按顺序整修(猪)腹部、修割乳头,放血刀口,割除槽头、护心油、暗伤、脓疮、伤斑和遗漏病变腺体,完成这些操作规程后,专业人士再对猪肉检验,合格才加盖章印。

“事实上,除去不可食用的部分,‘垃圾肉’销售其实并没有被明令禁止。”王华龙说,如与正常猪肉搭售,每斤可至少卖四五元。一头猪产生的“垃圾肉”约在3两至半斤,强制回收一年的损失至少达千元。

“这些肉如果流入非法渠道,后果不堪设想。”庙行镇食安办副主任宗建华说,过去,常有不明来路的商贩来市场肉摊前收购“垃圾肉”。经脱色、去臭、高温熬制等加工后,“垃圾肉”摇身一变成为“地沟油”或“垃圾肉丸”。长期食用,危害很大。

针对王华龙等这些摊贩的损失,野桥集贸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璟立说,镇财政和市场从2008年起实行了新的补贴政策。镇财政出资补贴,以平均7到8元/公斤的价格向商贩回收“垃圾肉”,市场对肉摊实行摊位费优惠,平均一个摊位每年租金1.3万元,2007年至今还未曾涨过。

目前,庙行镇辖区内的两个标准化菜场都已纳入“垃圾肉”强制回收体系,两个菜场肉摊共16个。光野桥市场每年回收的“垃圾肉”就达3吨。

摊主若违规将被“清场”

那么,如果肉摊交的“垃圾肉”数量偷工减料怎么办?张璟立说,一方面,政府现在的出价远高于不法商贩的收购价,一方面,肉摊主若违规,即会被取消入场资格。

对于目前的“粗线条”垃圾肉处理方式,张璟立表示曾和一些下游处置企业沟通过,但无果。因为仅凭庙行两个菜场日均二三十斤的垃圾肉产量,订单过小,需要有更多的街镇和区县参与回收,才能凑足足够产量,说服下游处置企业配套相应的生产线。目前,收取的垃圾肉只能进行破坏性处理,再作为生活垃圾进行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