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开展风险排查整治,倾力构筑质量安全防火墙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2

182家食品生产企业的老板齐刷刷地坐在台下,认真地记着笔记:台上,上海宝山区质监局局长孙晓峰正在亲授企业管理、风险防范课。这是今年5月,宝山区质监局在风险排查活动中,按《质量发展纲要》提出的“强化企业质量主体作用”要求,举办“创建诚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食品生产企业法人培训班出现的一幕。培训班上要求182家食品生产企业,全面细致认真地排查质量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措施。培训班后,136家企业送来了他们的风险排查报告,共梳理了644个风险源,制定了1006条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涵盖了原辅料采购、生产过程、出厂检验、冷链等各环节。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开展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活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控制和减少产品风险、队伍风险、工作风险的发生,忠实履行好“三大公共安全”监管职责,上海宝山区质监局结合实际,全员参与,在企业自查风险的基础上,开展了实地调研,一方面核实检查风险排查情况,另一方面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出建议,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引入HACCP认证(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这一国际通用的、预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同时,在区内选出5家风险管理标杆企业,发挥它们的引领作用,提升区域整体质量安全水平。

明确责任全面排查质量安全风险

全面收集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是本次风险排查整治活动取得实效的前提,政府和企业必须明确各自责任,对监管过程和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仔细排查,做到全面不疏漏。

落实质量监管责任,细致排查监管过程中的风险。宝山区质监局在去年贯标并搭建风险管理架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风险管理机制,修订了《风险管理工作手册》,补充了10个风险管理工作典型案例,使其更加完善。在去年梳理出62项风险、制定318条对策的基础上,宝山区质监局把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排查要求进行了再宣贯和动员,使每个员工都清楚了解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方法、风险排查的意义和流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再次进行风险大排查,尤其关注以往在工作中出现过的风险因素和已暴露的风险源,按产品风险、队伍风险、工作风险分类,又梳理出15个风险源,并按一风险一方案的原则,新制定了57条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分析现状科学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针对已排查出的风险源,宝山区质监局从企业、政府、社会三个维度全面分析风险的成因,聚焦关键因素,制定应对措施加以防范,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这是此次风险排查整治活动的根本目的所在。

从企业角度出发,分析、应对风险。宝山区的企业大多存在科技含量低、检测能力落后、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等特点,企业普遍风险管理水平低,质量安全问题较为突出。质量安全作为企业首要的社会责任,应通过标准化的生产、信息化的手段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来实现。首先,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质量安全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文化,使员工上一天班就接受一次安全教育,上一天班就接受一次企业文化熏陶。其次,企业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来引领质量安全。宝山局组织了食品生产企业参加HACCP专题培训,大力推进企业贯标,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确保食品安全。再次,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更新设备来保障产品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如汉康豆类食品有限公司运用冷链运输、产品追溯芯片、ERP管理系统等科技手段确保食品安全。同时与企业加强信息互动,利用QQ和短信通道,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防范信息平台,定期发布舆情、风险提示、政策信息、法规标准解读等内容,企业积极响应,目前已有79家企业加入该平台。宝山局在风险排查整治活动中对企业的大力推进和帮助,使大多数企业都已自觉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主动开展风险整治。汉康豆类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汉康说,贯标和科技手段是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只有抓好风险管理各环节才是确保质量安全的治本之道。

从政府角度出发,分析、应对风险。质监部门的监管任务日益繁重,随之而来的潜在风险也日趋凸显,其关键原因在于该局主动发现质量安全问题水平不够和有效监管的方法不足。所以提高监管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是防范风险的关键所在。

在监管方式上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化被动为主动。即由以管为主的“护理式监管”向以查为主的“稽查式监管”转变;由静态的“机械式巡查”向动态的“灵活性执法”转变;由被动的“事后处置”向主动的“事前防范”转变;由单部门的“条线执法”向全局性的“系统联动”转变。今年上半年,宝山局通过风险大排查共立案查处行政案件39起;取缔食品生产加工窝点45个,食品质量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在监管方法上把握客观规律,强调监管结果。冲破传统体制机制的束缚,抛弃原有“机械式”的检查方式,以创新的理念、求真务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把握规律,突出强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效。宝山局从监管规律出发,对宝山区现有的24大类食品企业编制适用的监管流程,使执法工作更趋高效和规范。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努力,使宝山局的隐患发现率、问题整改率、违法行为查处率和移送率有了明显提高,从而有效抑制了质量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

从社会角度出发,分析、应对风险。社会对质量安全问题极为关注,对监管部门屡有质疑,尤其是对食品添加剂的非理性认知,对质量风险的盲目夸大和对质量责任主体的混淆等。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社会对质量问题普遍缺乏科学认知。对质量安全应“零容忍”,但要求质量安全“零风险”是不科学、不理性的。因此,该局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风险交流,充分利用网站、电视、报纸等媒介,把全面、客观、真实的信息告知公众;在民众中树立企业是质量主体责任人的观念,提倡科学、理性、辩证、公正地看待质量安全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涵养民众理性,培育社会健康平和的心态。宝山局定期开展“质检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邀请社区居民、记者实地观看企业生产过程,增强了社会对食品安全消费的信心。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中,宝山局制作了宣传展板20块,发放宣传资料400份,广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在宝山报上专版刊登宝山局重点工作纪实、上电视台就群众关心的问题答疑解惑、开展微博信息报送工作。另外,该局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中宣部的《辩证看务实办》一书,特别关注其中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论述,组织讨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对中国食品安全现状的解读,通过学习讨论,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同时将理性科学的认知向社会广泛宣传。

完善机制促进风险管理取得实效

宝山局以此次风险排查整治活动为契机,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机制体系来确保风险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并形成长效机制。

加强队伍建设是实现风险管理的基础和主体,他们的知识结构、专业技术、道德素养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力建设是队伍建设的基础,该局通过着力提升五个力来加强队伍建设,确保风险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一是提升执行力。使员工明确认识风险管理职责,增强责任意识;严格落实上级布置的风险排查整治等各项任务,按质按量地完成任务,并取得实效;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找并消除风险。

二是提升监管力。首先,采取全局性的“系统联动”方式,整合力量,加大力度。其次,打破“常规检查”模式,突出机动性和突然性,强调开放性和透明性,实现监管的多样性和高效性。再次,定期开展实务性稽查培训,切实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着力在主动发掘案源、破解行业共性隐患和“潜规则”、应对突发事件上下功夫。

三是提升服务力。全员树立“严格监管就是最好的服务,保安全才能促发展”的理念,严厉打击违法生产行为,严格退出机制,打假治劣,扶优扶强。同时,认真受理并处理投诉举报,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今年上半年,共办理申诉案件28件,结案24件;办理举报案件90件,结案74件。

四是提升学习力。局内部开展监管执法经验分享,增强执法稽查能力;以“项目、问题、需求”为导向,广泛开展全系统、多领域学术课题研究,努力提高监管、执法、服务、安全风险防范等的综合能力和整体工作水平。

五是提升创新力。冲破传统体制机制,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来完成日常监管工作;善于把握规律,善于办大要案、办创新案。积极推进数字化执法系统在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应用,作为市局移动监管平台的试点单位,参与了动态执法监管系统的前期调研策划和需求论证,力求将风险管理、应急处置、绩效评价运用在动态执法系统中。执行力、学习力和创新力是软实力,监管力、服务力是硬实力,用软实力来凝铸硬实力,用硬实力来积聚软实力,从而形成促进风险管理的最大推动力。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最严的准入、最严的执法、最严的监管、最严的处罚、最严的问责的“五个最严”要求,宝山局完善机制体系,形成了风险防范的机制体系,确保风险管理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食品准入机制。整合区域内各部门的准入法规,健全了以质监部门从严把关、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既符合法律规定要求,又符合“调结构、促转型”区域发展要求的食品生产准入机制。严格把好申请受理、现场审查、审后复查、证后监管和年审质量五道关。

二是建立和完善了执法监管机制。将“两级监管一级稽查”调整为“两级监管两级稽查”;调整派出机构的组织架构,将9个派出机构按区域分属3个稽查大队,并确定了工作定位主要在“三个安全”上发挥联络处、前哨站和桥头堡三个作用。形成区、街镇两级打击力量和两级安全防范的执法监管体系,充分发挥街镇各执法力量的作用,加强协同,以严查带动严管,以严管促进规范。

三是建立和完善了案源发现机制。着力提升执法人员综合业务技能和案源发现能力,改善执法装备,融入社会管理体系,加强案源信息管理。充分发挥街镇综合治理的整合与联合作用,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依托广大消费者、业内专业人士、街镇综合执法队伍和治安协管员队伍,广泛挖掘案源信息,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努力编织信息情报网络。

四是建立和完善了风险管理机制。依据国家标准GB/T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指南》,精心策划,以风险管理贯标作为确保安全的抓手,制定了“积极应对、有效控制、防患未然,减少损失”的风险管理方针及工作程序。将风险管理嵌入各部门的各项活动之中,明确了风险管理责任,规范了排查风险源和风险评估方法,制定了风险管理准则和相应的防范措施,实现了对质监工作风险控制的全覆盖。

五是建立和完善了绩效评价机制。采用事前、事中、事后结合的评价管理机制,事前锁定责任,制定目标,量化指标;事中检查进度及落实情况,及时纠偏补正;事后对履职不到位的进行追究和处理。五大机制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相互配合,形成有效运作、持续改进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体系。

通过全面排查质量安全风险,整治质量安全隐患,着力构建风险管理长效机制。通过五个力的提升,保障了五大机制的有效运行,五大机制的有效运行落实了“五个最严”的要求,“五个最严”的落实有效构筑起质量安全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