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间,宝山城区路网逐渐扩张,干道数量不断增加,紧密衔接中心城区。每年,在宝山交警接到的投诉里,至少50%指向了路设业务。
支队勤务路设科民警王勤峰说:“路设有国家标准(《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它规定了路牌的大小和形制,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但是,路设工作不仅要符合标准,还得满足驾驶人的需求,一看就懂。交警必须运用经验和智慧,让路牌体现出交通组织功能和引导功能。”
路牌要明晰简洁,防“误读”
路设工作众口难调,分歧多,争议也多。
王勤峰说:“路牌信息不仅要明晰,还要简洁,路牌的字并非越多越好。你要考虑到驾驶人的解读,防止误读。”简洁,不仅是对一块路牌的要求,也是对整个交通组织的要求。
今年6月底,宝山万达广场开张迎客,交警预计将有超大客流光顾。大家经过层层筛选,挑选2种方案进行“PK”。第一种方案,在靠近万达广场的共康路、南北高架共江路匝道设置2块路牌;第二种方案,在上述2块路牌的基础上,在共江路匝道以南、距离万达广场更远的地方,加装第3块路牌。
王勤峰给出了自己的意见:“第3块路牌不设为好。”这是因为,它的位置靠近南北高架临汾路匝道,如果驾驶人误读了路牌信息,很有可能从临汾路匝道离开高架进入地面道路。要知道,万达广场附近的地面道路复杂,为了防止“迷路”,最好让车辆在共江路匝道离开高架,便于交警集中引导。根据王勤峰的意见,第3块路牌被舍弃了。
根据公开报道,宝山万达广场首日客流达到24万人次,前3天日均客流20万人次。所幸,这股超大客流中没人抱怨迷路。
“田野考察”底气足,为专家提供专业信息
勤务路设科的案头上,堆放着大量的设计图纸。一项规模较大的交通工程,首先由设计单位的专家做出方案,随后交警参与建议、协商和补充。
每天,根据支队提供的“堵点统计”和“路设投诉”,王勤峰带着图纸,出车勘察现场。兜兜转转开上几遍,确认问题,在图纸上做好标记。勘察现场占据了他大部分的工作时间。
有了“田野考察”积累的经验,面对图纸“变现”时的难题,王勤峰才有底气下判断。今年,吴淞大桥施工整修,车道数由8条缩减为5条。专家将5条车道中间的1条车道作为可变车道:白天,车辆由南向北通行;晚上,车辆由北向南通行。问题是,控制方向的LED箭头何时“变脸”才能最大地发挥通行效率?
专家指望王勤峰提供一些图纸上找不到的信息。王勤峰侃侃而谈:“通过吴淞大桥的车辆,不少是要进入港口的大型货运车辆。光是在逸仙路沿线,至少就有40家单位需要大型货运车辆进行运输。关键在于,周四、周五是船期,过桥的车大幅增加。”在王勤峰的建议下,每周四、周五,可变车道“转向”时刻定为下午4时,比平时4时30分的高峰“窗口”提早了半个小时。
路设也要让走错路的驾驶员回得去
今年,一则《下了高架找T1绕了40分钟路》的新闻报道引起了市民关注。报道中,一名驾驶员前往虹桥枢纽1号航站楼接人,误入了2号航站楼区域,却怎么也找不到回去的路。原来,由于没有预计到有人会开错路,此前只有1号航站楼前往2号航站楼的路线上有路牌,而2号航站楼前往1号航站楼的路线上没有引导标志。
由此,交通组织中的“容错”概念摆上台面。“容错”来源于计算机领域,意指在产生故障的情况下,程序仍能继续运行。驾驶员也会出错,他们会疏忽大意,错过重要的路牌。交通工程的“容错”就是要让那些开错了路的驾驶员能循着路牌,回到正确的道路到达目标。
针对开错路的驾驶员设计路牌,为难了王勤峰这样的资深交警。“我算是一个老司机,熟悉辖区的地理和道路,一般来说不会开错路。要让我模拟‘迷路司机’的思路,挺难的。”
“容错”的主要手段是增加路牌和路线。王勤峰举例道:“以宝安公路近沪太路为起点,驾车前往刘行地区,一旦开错方向,会经过一座跨线桥。因此,我们在跨线桥的下坡添一个调头标志,并标出“刘行”字样。驾驶员如果走错,循着标志就能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