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央的“课题”:共建共享科普资源
2008年12月15日,在纪念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号召科协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进一步发挥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重要力量的作用。他强调了科协组织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要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抓手,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突破口,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不断增强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加大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
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问题,作为科协科普工作的一个突破口,一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之前,时任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邓楠在地方科协科普部长会议上的讲话曾细致地阐述过这个问题,她指出,科协科普工作应该定位于动员更多的力量来共同开展科普,实际工作中,由于科普工作量大面广,工作领域非常宽,并且需要大量经费投入,这与科协“人少钱更少”的实际情况往往难以调和。为此大家广泛得出一个共识,那就是光靠科协的力量是做不好科普工作的,必须要把全社会的力量,把他们的人、财、物和积极性都调动到科普工作中来,这样才能做好。只有在一个相互协作,科协领导的机制中,科协系统才能发挥原有的很多优势,这既包括学会在人才、智力方面的优势,也依靠学会在组织、网络方面的优势,当然还有长期开展科普工作的经验。
有人曾比喻,邓楠同志等科协人科普人在工作中发现了这一问题和难题,而在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中,正式将这一广泛存在的问题立项为课题,号召全领域同志进行探索和实践。如今,针对这一课题,不少人设计出了许多大胆而又可行的解决方案,其中它的一个试验性产品,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关注的“宝山区科普教育基地联盟”(The Association of Baoshan Scientific Educational Bases,ABSSEB)。
出自宝山的答卷: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横空出世
按照邓楠同志指示的精神,做好科普工作关键之一是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打造出涵盖各个部门的“大联合”。这就要求我们搭建出科普能力建设的平台,既能提升能力,也能共享资源。这种平台的建设模式是自上而下的,表达了中央和有关部门的美好愿景。在上海宝山,由于当地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难得的契机,这个原先只处于大家理念中的平台应运而生,印证并发展着有关领导的准确论断,将理想变作了现实。原本只能在报纸文件中苦苦思索的那个“平台”如今真实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梦想成真的契机之一是宝山区本土科普教育基地的迅速发展。2012年,宝山区的市级科普基地发展到了16家,比2008年整整翻了一番多。加上现有的5家区级基地,宝山区的各级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到21家,涵盖军事、农业、天文、工业、环境、能源、信息技术、河道等多个学科领域,这其中包括3家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
科普基地的不断增多为当地区科协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但这些基地各自为政和资源分散的状况又让相关领导感到有些惋惜和不甘。
针对基地迅猛发展,数量众多的现状,区科委(协)感到必须在体制上加以创新,在组织建设上加以完善。由于区科委科普部工作人员少,承担的工作量又多,靠科普部的力量已难以做好基地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怎么办?如何让“人少事多”的区科委(协)科普部更好地基地进行管理和服务?在一次区科委(协)主任办公会议上,宝山区科委(协)面对宝山科普基地迅速发展壮大的新局面、新形势,提出了一个新设想,即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管理和服务科普基地。除了科普部原有管理服务职能,如替各基地向市科委、科协等各相关部门积极申请各类扶持政策等,新专门机构还将发挥两大平台优势,其一是通过组织创新,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其二就是鼓励区内各基地通过这个平台相互学习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这一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广泛赞同,大家围绕这一想法集思广益,献智献策,将原先的思路不断细化和深化,并制定了成立宝山区科普教育基地联盟的详细规划。
规划中,为了进一步做好服务各会员基地的工作,推动各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对区联盟工作的配套,区科委(协)在扶持政策上也加以了创新,决定在科普经费中专门设立“宝山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管理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各基地建设,支持区联盟工作。针对该基金的使用,制定了一整套使用制度和分配制度,通过对基地工作的科学考核,实现扶持资金的合理分配。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在其探索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减少可能存在的阻力和困难,区科委、科协自筹建之初就开始和区内的各级科普场馆、基地进行了有效沟通,明确提出了准备在2012年五月前成立一个宝山区科普场馆联盟的构想,并得到了区内所有科普场馆和基地空前热烈的响应和赞同。之后便是大量的准备工作,如划定工作范围、筹划联盟运行经费、草拟联盟工作章程等等。
从提出构想到制定制度、政策配套,乃至举行成立大会,前后仅历时半年时间。由于是从无到有的开创性工作,除了相关同志的巨大努力,联盟还得到了市科委、市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以及区内各级基地的积极参与。
前景令人期待:有效整合拓展科普工作新平台
2012年4月13日,“宝山区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正式成立。它是由宝山区内的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在申请成为宝山区科普志愿者协会团体会员的基础上成立的跨行业、跨系统、跨部门的非社团法人类科普教育基地工作平台组织。基地联盟在宝山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宝山区科学技术协会的领导下,按照《宝山区科普志愿者协会章程》独立开展工作。
为了将这一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进行下去,宝山区科委(协)和基地联盟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不断的改进。
比如,联盟在实施基地运营管理补贴的分配中引入了考评机制,按照考评标准和考核结果进行补贴资金的合理分配。这一工作的开展必将进一步规范各基地的建设管理,实现其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下面仅以当地“五个一”工程中的“一个运行机制”为例:联盟目前正着手创立宝山区科普场馆管理运行考核机制,进一步优化科普场馆的公共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场馆设施由“以建为主”向“建管并重”的转变。通过制定相应的奖励补贴政策,对场馆经费来源、项目开发、活动互动等环节进行考核评估,提高其运营管理能力,增强运营绩效。这样一来,联盟有望逐步建立以市级科技管理机构为主导、区级科技管理机构为指导、科普场馆自行运作为主、市、区二级科普经费奖励补贴为引导的科普公益事业运行机制。
中央有关领导曾指出,将来的科普工作,不应满足于自己做了哪些工作,而是要看动员了多少力量共同开展科普工作,公众的科学素质是否有了提高,在其中科协起了什么作用,以此来检查、衡量工作的成效。这就要求广大科协组织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调动其他力量的积极性。
宝山科普联盟无疑是这一精神的实践和发展,他们实实在在地建立了这样的平台,在能力建设和其他方面给大家提供服务、提供帮助,为自己发挥应有作用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做好科普工作提供了保障。
2012年,宝山将着手实施场馆联建“五个一”工程,即建立一个运行机制、组建一个基地联盟、凝练一批特色项目、拓展一批实践基地、建立一个网上场馆。他们希望通过这“五个一”工程,推进各场馆、基地之间科普资源的融合、优化,推进基地科普工作互利共赢,使宝山科普场馆成为举办科普教育、展览、讲座和培训等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的主要场所,实现宝山科普资源有效共享。
建设科普教育基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民众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社会大众的科学素质。因此,服务社会是区联盟的重要职能,也是根本目的,为了做好服务社会大众的工作,区联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们重新改版设计制作了区科普网站,通过互联网加强对民众的科普宣传;他们设计制作了《宝山区科普旅游手册》,发放给市民免费参观宝山的科普基地;他们举办大型科普活动——“宝山科普日”活动,积极为宝山市民宣传科普知识;他们还在积极支持区内单位申报市级科普教育基地,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科普场所。其中,在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得到了国家、市、区三级政府和相关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参与人数众多,社会影响非常广泛,其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科普效果也非常明显。
此处不得不提到最令宝山人自豪的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它是投资2亿元建设完成的全国首家以长江河口自然、生态、科技、人文历史为重点的专题性科普场馆,使宝山科普工作的整体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学习到有关河口的自然科技与人文方面的知识,还可以以全程体验的方式,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河口地区的自然与生态环境。暑假期间,长江河口科技馆开展了“精彩暑假每一天”主题活动,举办科普夏令营和亲子活动日,播放科普电影;“十一”期间还将推出“玩转十一黄金周”主题活动,开设各种类型的科普互动项目。这些主题活动将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成功打造了该馆的河口主题特色。
目前,宝山区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既是宝山区各类科普基地相互联系沟通、相互学习交流的工作平台,也是区科委(协)积极服务科普基地,努力拓展工作手段,加大工作扶持力度的服务平台。他们在深刻领悟中央指导精神的同时,立足本地实际情况,摸着石头勇敢过河,走出了一条新的“创新驱动、转型提升”的道路,必将有力推动宝山区科普工作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