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制造业增添“设计增值”,宝山淞南将建“上海设计谷”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3

去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达到6429.18亿元,同比增长16.9%;实现增加值1923.75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全市GDP增幅4.8个百分点;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5%。

而在文化创意产业的10个行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门类是工业设计,去年,上海市工业设计业实现产值685.71亿元,增加值187.45亿元,增长率达37.6%,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江南智造创意产业集聚区等一批特色设计园区和基地初具规模。

自2010年上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授予“设计之都”称号后,上海的设计产业加速发展,充满创意的工业设计正日益助力中国制造实现能级跨越。

工业设计:制造业危机中的“口红”

当下人气爆棚的文化创意园区内,沿街林立的性格店铺和充满各国情调的“小资”餐饮必不可少,然而逸仙路3000号的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除了7幢形态大小各异的白色大楼外,似乎没有其他能够让游客驻足的理由。

“确实,园区从外观上嗅不出太多文化的味道,文化对我们而言更像是一种工具,园区里集聚的企业从事的就是向传统制造业注入文化创意的工作,从而提升和挖掘制造业的附加值。”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总经理张善晋坦言,中心是国内首家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其他园区不同,重心并非商旅功能,而是集聚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能力,因此园区里除引入一家饭店和一家超市做配套外,其余40多家都是从事工业设计或者和设计相关的企业。

工业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里的“沧海一粟”,作为宝山区为数不多的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国际工业设计中心坐落在该区淞南镇的黄金产业带,由上海汽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斥资1亿元投资,在上汽集团存量老厂房的基础上改建而成。这样的孤注一掷是否冒险?对此,张善晋认为,发展工业设计,上海恰逢其时。

据介绍,近期由于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不少制造业企业遭遇订单危机,开始逐步压缩产能和用人规模,但这反而是工业设计产业崛起的最佳时期,因为越是经济不景气,企业越会在开发市场上绞尽脑汁,相比其他手段,通过设计加强产品的销路是一条成本相对较低的“捷径”,企业更愿意投入,这也被誉为制造业内的“口红效应”。正因为把准了市场脉搏,国际工业设计中心今年预计将实现营业收入近2000万元。

发迹于国际工业设计中心内的溯洄工业设计事务所专攻工具设计,如今国内排名前十的工具出口厂商中有一半是其客户,之前有家工具制造公司自主研发了一款钢筋自动捆扎机,找到溯洄,希望能为这个产品提供从外观设计到营销推广的全程产品设计。考虑到与传统手工捆扎和国际同类产品相比,这款捆扎机小巧便携,溯洄将这款捆扎机设计成飞鸟型,并具备防雨防水能力,还增设了减少作业疲劳的把手,一个机身就拥有14项实用型新产品专利,打破了国际技术壁垒。借助该款产品,溯洄的客户最终成功出展上海国际五金展,并被西班牙机械科技媒体重点报道,获得了国内外多家企业的销售订单,这款钢筋捆扎机在全球的销售额超过2亿元,生产厂商更是破天荒地允许溯洄按售出产品的数量进行提成。

园区“T台”:走通设计创意产业链

其实,一部分工业设计企业并没有数据中说得那般风光。

国际工业设计中心内有一家大学生创业的设计公司,其设计的创意鞋套得到不少外贸公司的青睐,却始终没遇到理想报价。该公司起家的第一年,大大小小的设计合同签了几十个,单笔销售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刨去人工和代工成本,几无盈利空间。在众多厂商眼中,工业设计公司就好像一个外包的工艺改良车间,工业设计则像一层“包装纸”,可有可无,这种偏见导致了设计价值被人为低估,没有品牌知名度的小设计公司在产品议价上就得看厂商脸色。

设计成果的转化、保护、交易等机制不全,也是棘手的问题。一些厂商利用分阶段收费的合同规则,先催要设计方案,再借口不满意提前取消合同,实际仅支付少量定金就窃取了设计成果。更有甚者,一些生产厂商在代工时剽窃设计方案,仅改动一些细节便另行开发新模具抢占市场,设计公司的产品晚到市场一步,反而成了“山寨货”,不仅让投资泡了汤,更损害了设计企业的信誉。久而久之,一些设计企业只能将手中的设计专利拱手相让,才能为自己赢得长期订单,否则企业就借口设计企业在合作后会将专利外泄而取消合作。

究其原因,还是大多数工业设计过于集中在外观与色彩设计等低门槛行业,而这些设计成果易于仿效,企业又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导致众多类似产品蜂拥而出低价竞争,将议价权甚至基本利益拱手相让。同时,行业信息的不对称与重视度不够导致制造业与设计企业的对接市场没有真正形成,设计企业、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科技成果市场化进程缓慢。

张善晋表示,作为园区的运营管理方,一定要重视园区内的配套服务和延伸服务,简单讲就是为企业的创意找“T台”、找买家,只有这些后续服务都跟上了,才能形成有效的创意产业链,只有软环境建设好了,企业才会安心做出好的创意产品。

就在上周,国际工业设计中心推出了“上海工业设计产权交易公共服务平台”,集合人才、交易、咨询评价、展示推广和网络互动等功能。据介绍,园区已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东华大学、上海理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校等所属的设计院校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并与“指南”、“木马”、“Frog”、“科拉尼”等知名创意设计机构和设计大师建立定期合作,吸引毕业生到园区内企业实训,探索一条设计人才发现、培养、包装的市场之路。同时,园区还将各个院校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设计、检测设备资源通过网站平台发布,让资金有限的企业借用,从而能将资金投到更迫切需要投入的人力资源、市场开发、产品科研等方面。

市场方面,国际工业设计中心也已与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进行了知识产权交易信息数据库的对接,园区内的企业只要看着楼宇间的大屏幕,就能第一时间掌握市场交易热点。近几年,北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北上海中小企业融资中心、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上海国际创新材料馆、上海陶瓷科技艺术馆等机构也都相继落户园区,为园区企业的创意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和融资平台。据透露,中心还计划引入上汽股权投资公司等社会资本,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版权、商标提供申请、保护、托管、转化、评估、交易、质押及融资等服务。

根据宝山区“十二五”规划,一个汇聚软件设计、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室内设计等各类设计企业的“上海设计谷”将在宝山淞南地区落成。该项目占地约600亩,规划建筑面积达80万平方米,包含国际工业设计中心、复旦软件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一期至四期、国际水岸总部基地、国际家居总部基地等产业园区,可集聚500家设计企业,预计谷内企业年营业总额将超过200亿元。

可以预见,一个未来工业设计产业的理想样板将在设计谷内上演:所有工业设计作品将在设计谷集中发布,企业可以组团统一对外议价,设计合同可由第三方机构参与监管,以避免风险。此外,设计专利还可通过产权交易出让,通过政府和机构的担保融资为自身升级提供支持,让设计企业每一步都走得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