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何从最基层“片警”中选出“十佳”:把影响安全感的多发性案件治理于发生之前

来源:上海观察 2017/03/17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2

上海公安已经连续七年评选“十佳社区民警”,均被授予个人记功以上奖励,其中3人被授予个人一等功,5人被提拔到派出所所领导岗位,7人分别被授予了“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

0

文/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简工博 王闲乐

今天,上海市公安局十佳社区民警评选结果正式出炉,今年的评选主题是“社区警务改革进行时”。

一两个社区,数百至数千户居民——这些活跃在最基层一线的民警们,活动的舞台说大不大,说小却绝对不小——一桩桩一件件居民切身“小事”,构筑了平安上海的基石。

上海公安改革中,目标直指进一步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充实优化社区民警队伍,提高社区民警履职能力,提升以信息化为引领的“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工作信息化水平,提升社区警务工作整体效能,使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案件得到有效防范,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社区更加稳定有序。

为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社区警务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4方面12类25项改革任务及指导性改革项目,着力在发挥传统社区警务优势的同时,赋予社区警务工作新内涵。

上海公安已经连续七年评选“十佳社区民警”。通过评选活动脱颖而出的有“社区里的‘活字典’”徐志刚、“小眼睛警官”邹克耀、“最美警察”吕洁、“孝亲敬老楷模”陈德骅等优秀社区民警,均被授予个人记功以上奖励,其中3人被授予个人一等功,5人被提拔到派出所所领导岗位,7人分别被授予了“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

“一居一警”、“一村一警”让警民沟通更顺畅

《今天我休息》中马天民式“走街窜巷”的社区民警形象,曾是不少人心目中理想的社区民警管理状态。然而随着城市发展,警力明显吃紧。一个社区民警管辖范围几何级增长,也带来管理效能的稀释。

在上海的公安改革中,上海市公安部门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全面完成社区民警“一居一警”“一村一警”的配置:目前上海共有社区民警5512人,相比改革前同比增加23.5%,逐步实现了社区民警“沉入社区、扎根基层”的工作要求。

位于青浦的古镇朱家角,不少居民都晓得这里有个“没得事”警官。“没得事”警官是青浦公安分局朱家角派出所社区民警倪宝贵,分管东湖街警务室。倪宝贵老家在江苏兴化,“没得事”是他老家的方言,就是“没问题”的意思。

因为这一口几十年未改的苏北口音,倪宝贵走马上任社区民警时,上门家访“走十家,吃闭门羹的十之八九”,难得一两家开了门,还怀疑他是骗子:“朱家角派出所从来没见到过外地民警。”“连民警都敢假冒,你胆子也太大了!”

“没得事,没得事,多去几次就好了。” 倪宝贵没有泄气,再上门,他特别注意方法,请居委会干部陪着,居委会开会,他也每会必到,脸熟了,事情就好办了。

“我这个人没什么新点子,靠的就是传统的办法。”倪宝贵说,社区民警要“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居民知道他热心肠、办事靠谱,谁家有个难处找他帮忙,他都说“没得事”——这个绰号也就传开了。

倪宝贵的辖区属于老街,小店铺本来就多,旅游发展起来后,很多人看到了商机,就把旧屋改造成了民宿。倪宝贵对这些民宿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时,查出了不少问题,乱接电线、没有灭火器······倪宝贵把辖区内的几十条街巷转了几圈,便心里有了数。

可是在居民们看来,自己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也没见出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整改?对不配合的商户,他会把话“说重一点”:“万一酿成火灾,你是要被判刑的,孰重孰轻,你自己好好掂量掂量。”对拒不整改的人家,他会依法处罚。

“企业不整改,可以下个整改通知书,定个整改期限。但很多是民居,转变观念靠罚不行。”2014年1月11日凌晨,因客栈管理者用火不慎,云南迪庆香格里拉县的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烧了十几个小时的大火才被扑灭。

这个位于茶马古道的千年重镇毁于一旦,朱家角也是古镇——都是木结构房,都是狭窄得连消防车都开不进的小巷。再上门,倪宝贵就用香格里拉的例子警示大家,敦促抓紧整改。面对不配合的居民,倪宝贵还是拿出老办法,不厌其烦做工作。就是在街上遇到了,也会问一声:“你家那个电线弄好没有?明天我请电工去看一看。”

他的工作渐渐发挥作用:开商铺的都自觉购买了消防器材,一些居民家中也添置了灭火器。在倪宝贵任社区民警的这些年,这片火灾危险指数很高的老旧居民区,没有发生一起火灾。别人让他传授经验,他说:“我哪有什么诀窍,消防安全多下及时雨,消防教育少放马后炮。”

如今,门前的树长高了挡住了太阳,找倪警官;有人养鸽子鸽粪影响环境了,找倪警官;邻居养狗晚上吠叫影响睡觉,找倪警官;小狗小猫走丢了,也找倪警官——就算不是社区民警的职责,倪宝贵还是“没得事”地答应着:“一个社区民警要是群众基础不好,居民有事不向你反映,你就成了一个瞎子。不了解辖区的情况,又谈什么管理辖区呢?”

“居(村)委副书记”协调各方力量化解社区老大难问题

推动社区警务与社区治理工作融合衔接,是上海公安改革在社区警务方面的一大亮点。通过推动落实党员社区民警兼任居(村)委党组织副书记,非党员社区民警兼任居(村)委综治工作站副站长,以积极协助居(村)委抓好辖区治安各类突出问题、安全隐患排摸整治工作。目前,全市2732名党员社区民警兼任居(村)委党组织副书记,1773名非党员社区民警兼任居村委综治工作站、平安工作站站长。

静安公安分局大宁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吴晓兰的手机“叮咚”一响,她知道很可能是家住万荣路的陈阿姨又发微信来了。

吴晓兰是延峰居委的管片民警,陈阿姨是她辖区的居民。外人看来,陈阿姨虽然丈夫去世,但晚年生活还是很有保障:她有两套房,一套出租,一套与儿子自住。

两年前的一天,儿子哭丧着脸对陈阿姨说,自己公司经营不善,欠了许多外债。陈阿姨一问,竟是个天文数字。儿子提出了一个让陈阿姨五味杂陈的要求——卖房还债。

原本用于出租的房子卖掉后不久,陈阿姨的儿子又找母亲卖房还债。陈阿姨慌了:“房子卖了我们住哪儿?”没想到儿子早就想好了:“卖大换小,还债住房两不误。”

陈阿姨再三央求儿子保留住房,却遭儿子拒绝。他说自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做母亲的不能眼睁睁地看儿子无路可走吧?”

陈阿姨还抱着“保全房产又替儿子还债”的念想四处筹钱,这才发现儿子近些年利用她的关系一直在向亲友借钱,儿子的姑妈甚至把几十万元养老金都给了亲侄子。

年近60岁的陈阿姨不得不找了两份工作,白天去写字楼做保洁工,下班后又骑着自行车去一家饭店做洗碗工,每天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9点。大年夜家家户户吃团圆饭,陈阿姨在饭店洗了200只鸭子,就为了多赚点加班费,“还掉一点是一点啊”。

5月的一天,陈阿姨还没出门,突然间,四个陌生男人冲进了家门,拿出了一份租赁合同,上面白纸黑字签了儿子的名字,称他儿子为借钱已将这套住房以长达10年的租期租给他们,现在通知陈阿姨搬走。

在社区走访的吴晓兰听完陈阿姨的哭诉后,立即找到她儿子。

“你怎么会欠下这么多钱的?”

“做生意亏的。”

“你做的是什么生意?”

“……”

“从你的出境记录看,你去澳门的次数不少啊?”

“陪客户去的!”

“陪谁去的,你报一下名字,我们了解一下。”

“……”

“说吧,究竟是陪客户还是赌博?”

面对有备而来的吴晓兰,陈阿姨的儿子现了“原形”。但他“卖房子”的念想没打消,后来甚至谎称自己“生绝症”、“想自杀”……

社区基层治理日益复杂,吴晓兰利用身边现有的法律资源,在辖区内试点成立了社区矛盾法律纠纷民事咨询室,由专业法官和法律界专业人士提供义务咨询。通过专业人士的“头脑风暴”,还真为陈阿姨保住住房找到了一条途径——让相关人以债务纠纷起诉陈阿姨儿子,让法院查封房产,只要法院不认可房产就无法交易。第二天,她就说服陈阿姨的小姑尽快起诉侄子。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法律何来快乐?我们要依法行事,也要人性化处置。只有在更为专业的法律指引下,复杂的基层矛盾有了更有效的途径得到解决。”

随着居民私家车增多,吴晓兰管理的宝联小区口陆续被一些私家车占据。此举又引发不远处药房经营方的不满,为阻止居民停车,药房在南侧通道上堆物,不仅堵路,还影响了正常通行。

居民多番争执都没有效果。吴晓兰另辟蹊径,开出消防整改单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与交警部门协商划设小区临时停车位,规定停放时间,终于还路于民。

“互联网+社区警务”让社区治理“科学+人性化”

10年前,徐汇公安分局枫林路派出所民警童晓卿从巡逻民警岗位转任社区民警,他管辖的西木小区是一个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的售后公房小区,目前有2500余户居民。

“社区民警和巡逻民警不太一样,甚至可以说,不太像民警。”童晓卿说,从来到这个岗位起,就没停止过与各种琐事打交道。夫妻吵架、邻居之间发生矛盾都需要他上门调解。一次,一位居民向他投诉称,对面人家安装的空调外机正对着自家窗户,要求拆除。

“严格来说,这个不属于社区民警的工作范围。但是老百姓都找到你了,能不管吗?”于是,童晓卿查阅了上海市关于空调外机安装的有关规定,确认对面居民并未违规,但他还是选择了登门拜访。“我劝他们说,虽然不违规,但也就差个50厘米左右,对着别人家的窗户确实不好。”最终,这户人家接受了童晓卿的劝告,将空调外机挪开了一些。

在童晓卿看来,社区民警的功夫一大半都在脚上。但在日常的工作中,他发现当他上班时,小区里的青壮年也去上班了,往往只能见到老人和孩子。见不到人,很多事情就不好办,童晓卿便琢磨着,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解决呢?

当时是2011年,微博正流行。于是,童晓卿便开通了实名认证的新浪微博,取名“西木片警”。翻看他的微博,既有国家大政方针,也有社区服务指南。童晓卿说,开通微博后,不少辖区外的居民也会通过搜索功能关注到他,“能传播一些正能量,挺好的。”

“西木片警”渐渐做出了一些名气,目前关注人数已经超过1.5万人。就在不久前,童晓卿还通过微博联系上了西安警方,为一本护照找到了失主。“这个算是意外的收获吧,比从前开介绍信方便多了。”

考虑到辖区内老人较多,微博对他们来说并不方便。2013年,童晓卿又申请了微信,平时也教教老人们如何使用。“最开始他们有些抵触,学会了之后觉得特别方便。”童晓卿说,他建了好几个微信群,有些通知便直接发到群里。

“以前发一个通知要花很多时间,现在方便多了。”童晓卿说,社区民警也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提高工作效率,对双方来说都是件好事。

不仅仅是社区民警个人擅用信息化手段,科技创新正成为上海社区警务的有效手段。目前上海开发应用的社区警务工作系统,将移动警务终端PDA接入社区警务工作系统,截至目前累计采集警情通报信息10.8万余条、可防性案件回访信息4.5万余条、防范宣传信息14万余条、入户走访信息277.3万余条、小区巡防信息27.1万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