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楼宇经济同时注入更多文化 体验“老上海人家”精致生活 静安要保护好“上海味道”

来源:新闻晚报 2013/02/02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1

晚报记者 孔同 报道

静安只有高楼大厦、名牌奢侈品专卖店吗?未来的旧区改造,还是走过去“大拆大建”的路子?在本次市人代会现场,市人大代表、静安区区委书记龚德庆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的静安将以“改、留、建、管”的模式,保护好最具上海味道的房屋,在发展楼宇经济中注入更多的文化。未来人们去静安,可以真实体验“一天老上海人家”的精致生活。

今年启动“印象张园”项目“未来的静安不应该仅关注引进多少企业,获得多少税收,更应该让人们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文脉。”龚德庆透露,“在我们今年规划启动的  ‘印象张园’项目中,将围绕着南京西路的张园,在地铁12、13号线交汇处,重新塑造一个属于老上海人生活并具有新的时尚特质的地块。  ”张园,曾经号称“海上第一名园”,其发端尽可追溯到百年以前。  1885年正式对外开放时,这里成为当时沪上首屈一指的大花园,从园中巨厦“安凯第”的修建,到“张叔和花园公司”的出现,这里成为上世纪初期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园”。

沪上第一盏电灯、第一辆自行车、第一个室外照相馆等新鲜时尚玩意,全部都是出自张园。 1903年7月,当年的《新闻报》还连日刊载“张叔和花园公司”的大幅广告,宣传张园新开中西头等番菜馆、脚踏车大赛场、幻术宫等。

当年的安凯第大厅曾迎接过无数知名演讲者,其中还有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先生于1911年12月25日来沪,中华实业联合会于1912年4月17日借张园“安恺第”召开欢迎孙中山先生大会,这一次孙中山发表了重要演说。

1918年张园被一片石库门弄堂所取代,昔日盛景难寻,仅余下“张家花园”一个旧名。

打造多元文化汇聚地

龚德庆告诉记者,围绕张家花园周边的东片将和大中里联手开发,这一区域未来将形成极为漂亮美观的商业设施,商场的顶部有类似卢浮宫的透光顶棚,曾经为地铁建设让道,原样拆除并全部编号转移嘉定仓库保存的几幢历史建筑,它们的各个“零部件”也将重新回到原地,原拆原还,恢复旧貌。

未来这片地块将呈现出老上海新式里弄的原状,以民居的风格打造一个以文化餐饮休闲为主,并搭配传统建筑功能的时尚地块。在这里,仍然居住的居民将融入在这一城市新的文化名片中,让每一个前来的游客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上海生活气息。南部还将注入商业与时尚元素,打造和张园风格相近并功能完善的地块。

龚德庆表示,当年的安恺第大厦广场曾有过那么多名人演讲的足迹,这一中国最早的广场遗迹也将被重新恢复。“当年曾在这里举行过那么多社会名流的慈善捐赠,我们也可以将其曾承载的历史再度还原。   ”龚德庆说:“这里有花园洋房,有石库门建筑,有别墅有平房,有近代文明中文化、娱乐、商业、交通等种种‘第一’的元素,有近代上海的根和文脉。未来这里依然有居民居住,它的样式独一无二,将成为体现近代上海多元文化的汇聚地。  ”

住在静安感受“老上海”

龚德庆告诉记者,位于常德路近昌平路的800秀南面是103地块,这里未来将承担静安区中部崛起的任务。这一地块中今后将考虑建起现代戏剧谷的一个舞台群,上海的很多地方戏都可以将它作为自己常年表演的基地。

剧场的周边还保留了一批房屋,呈现出多元丰富的样貌,今后有一部分将改建成旅馆,这里有弹格石路、客堂间、亭子间、卧室,还提供“保姆式”的服务,清晨可以为客人送上油条大饼等老上海味道十足的早餐。在这里的吃穿住用全都体现了老上海的品质生活,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当年上海的市井文化与精致品位。

“未来静安区的旧区改造方向不再是大拆大建,我们不能只要高楼大厦,而是应该以‘改、留、建、管’作为今后的主要目标。   ”龚德庆告诉记者,目前静安区的30万人口中仍有三分之一左右居住在老房子中,很多人都喜欢静安,他们也并不想搬离这里,更希望能够改善老房子居住中的生活品质问题。在未来的两个五年计划时间中,静安区将重点解决如何提高旧区中居民生活水平问题。

“怎么解决维修的费用、队伍的组织、计划的落实,并能持之以恒,这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龚德庆告诉记者,他自己也在本次人代会上呼吁进一步修改物业管理条例,让这些不能拆的房子能够保留、保护并得到妥善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