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阿姨:垃圾分类做得好 我们小区房价都变高了

来源:看看新闻 2020/07/01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1

去年7月1日起,上海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成为全国第一个立法施行垃圾分类的城市。一年过去,申城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居民家里的垃圾桶多了,垃圾厢房变整洁了,志愿者的活儿减少了,定时清运更高效了,末端处理能力也提高了。

而这一年里,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对于正处于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关键期”的上海来说,可以说是一场大考。防疫工作占据了社区志愿者的大部分时间。一段时间以来,他们忙着测体温、口罩预约登记、联系外地返沪人员,没有太多余力像以往那样始终督促帮助居民垃圾分类。加之快递、外卖变多,大家好不容易养成的分类好习惯,会不会因为疫情打折扣?垃圾分类究竟有没有从被动执行,真正转化为主动习惯?

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安源小区的保洁员王书楼和小区居民志愿者戴锦萍在当时都有点担忧。王书楼预计,他在分拣垃圾方面的工作量会大大增加,可能又要回到当时二次分拣的日子。

3月份,不放心的志愿者们穿上了防护病毒用的一次性雨披,从顶楼开始一层一层实地去看。连续一周,少有居民留垃圾在楼道,不安的心终于放下。

对于这样的情况,安源的居民们却并不觉得意外。几年下来,他们早已经从垃圾分类的旁观者,变成了志愿者,更有居民成为了小区环境的捍卫者。在电梯里,看到有租客在非定点时间倒垃圾,便会有人阻止;有年轻人带垃圾下楼,便会关切地问是否分类。安源小区如今已经摆脱了错时垃圾桶,定时定点倒垃圾成为主流。“如果你不分垃圾,我们居民就要请物业和业主劝退,我们安源小区不接受你”,戴锦萍说。

疫情中继续保持良好分类习惯的小区并不止安源一家。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在今年4月对部分居住区进行了摸底,发现69%的居住区保持了较好的分类习惯,达到了今年优秀达标的要求(评分90分以上)。而按照2019年的优秀达标标准(评分85分以上),则有83%的居民区达到了优秀。“这些数据也反映出在整个疫情期间绝大部分上海市民还是依然保持了生活垃圾分类的习惯”,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副处长姚刚这样说道。

那么,这样的分类习惯是如何养成的呢?以安源小区为例,小区其实从2016年就开始试行垃圾分类,但最初,分类效果并不理想。自觉主动分类的居民只占15%。更多的,是靠两名保洁员徒手分类。反对撤桶、反对定时定点、反对被检查垃圾内容,该吵的架一次没有少。

为了让《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2019年7月1日能够顺利落地,从2018年开始,上海各区逐步开始撤桶并点,引导居民定时定点倒垃圾。作为街道重点推进的安源小区,更是组建了14人的爷叔阿姨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们凭着一腔热血,每天8小时,一年365天,过节过年,刮风下雨都值守在垃圾厢房前。402户,1000多位居民,大家的倒垃圾习惯逐步改变。

采访中,保洁员王叔楼取出了从2017年至今的厢房台账。从一天四桶湿垃圾逐渐增加到一天九桶,干垃圾从十七八桶降低到十二桶,一天一记的数字,记录了过程的不易。

除了志愿者的一言一行感动了居民,小区所在的居委、街道、物业和业委会也在努力。采取发放分类垃圾桶,根据季节弹性设置投放时间,安装热水器,让居民们在冬天可以有热水洗手等等方式,尽可能地为居民们提供方便。

因地制宜,方便于民,让民众更易于接受,成了2018-2019年间,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实效推进的关键。在五里桥街道龙华社区,垃圾箱房通过安装干湿分离器,使得湿垃圾投放方便卫生,还能提高精准度。

松江、闵行、宝山等区向居民推出特制湿垃圾袋,一拉一提不沾手,轻轻松松就能破袋倒出湿垃圾。

青浦佳兆业小区安装红外感应装置,向散发着异味的湿垃圾桶喷洒除臭剂,增加居民好感度。

于是,箱房的气味清淡了,破袋不会脏手了,居民在点位上破袋分垃圾的意愿自然也就增强。青浦福兆居民区筹备组党支部书记付洪刚觉得,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

在积极投身垃圾分类的同时,上海居民也逐渐感知到了环境给予的反馈。“从窗户望下去,小区的环境整洁了。”“垃圾箱房边的蚊子苍蝇少了不少。”“楼道走廊越来越干净,没有了异味。”这都是居民们真实的感触。在安源小区,更令他们自豪的是来自房产中介的夸奖。这个95年的售后公房小区因为管理有序、环境整洁,有了商品房小区的味道。有居民对比发现,安源小区相比较于同地段、同房龄的小区,均价更高一些。“建设美丽家园、垃圾分类得利的是谁?是老百姓”,安源小区居民曹丹萍感慨。

垃圾分类事关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维系着市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度。从少数热心志愿者监督,居民们配合分类,到在环境的变化中获得认同感和获得感,居民们自觉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长效管理机制才能形成,才能真正成为“新时尚”。

截至今年6月中旬,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量6813.69吨/日,同比增长71.09%;湿垃圾分出量9632.13吨/日,同比增长38.52%;干垃圾处置量15518.25吨/日,同比下降19.75%。全市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条例实施前的15%提高到了90%以上。

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在3万吨左右,对于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来说,垃圾分类没有人人参与、全民行动是不可能实现的。安源小区,是全上海垃圾分类实效推进和习惯养成的一个缩影。摆脱外力监督,如今,主动分类,共建、共治、共享在上海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