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名医师”建设工程开展2013年评审

来源:上海杨浦市人民政府 2017/10/15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2

历时2年,20位来自中山医院、华山医院、新华医院、同济医院、长海医院等三级医院的专家教授,手把手地把“独门绝技”传授给区域内医疗卫生单位的学员。有了名师,是否能培养出高徒呢?5月3日,杨浦区“名医师”建设工程开展2013年评审。

本轮“名医师”建设工程,聘请了20位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前来带徒弟。吴毅、张长青、李毅刚、邹大进……导师名单上,不乏各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他们有的在全国性的专业委员会担任主要职务,有的是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重大科研项目的牵头人,还有的承担着市级大医院的管理职责。

年轻医师有了“指路人”

心血管专家李毅刚所带的3位徒弟,虽然同为心血管科医师,但来自不同的医院,有的钻研学术,在科研方面有所专长;有的工作在临床一线,希望进一步提高临床技能。

针对3个徒弟的不同特点,导师李毅刚因材施教。钻研学术的,每月2次参与学术讲座,可以“泡”在导师的医院,使用三级医院的实验室资源,在课题设计、论文写作方面得到指导;专攻临床的,每月2次参与教学查房,每两月举行疑难或危重病讨论,每周安排手术观摩和动手操作。

比起同行们在学术上的收获,对心内科医师李军来说,更多的还是沟通渠道上的便利。李军在杨浦区一家二级医院任职。“自从跟随李毅刚教授学习,我就能去他所在的新华医院观摩手术,还能和那里的医生一同参与教学查房,对提高临床技能起到很大作用。”让李军这些一二级医院的学员感到受益匪浅的,还在于从此遇到问题,终于有了可以问的人。

像李毅刚的3位徒弟一样,两年下来,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让许多学员有了不同收获:提高了临床技能;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被聘为医科大学兼职教授……

人才成长有多方位支持

杨浦区“名医师”工程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师徒带教方式,而是整合区域内的资源,为培养对象搭建一个向一流专家学习、对外交流的平台。

除了师徒带教,区卫生局会优先推荐学员担任相关专业学会职务,为学员参加国内外业务交流与合作提供必要支撑。学员每年都能参加市级及市级以上学术交流研讨会,参与多学科、多中心、多层面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学员所在单位负责为其在周期内的培养提供学习时间、设施条件、人才开发和政策方面的保障。

区卫生局、学员所在单位分别建立学员工作业绩档案及信息管理系统,全程跟踪考核。每年区卫生局组织评审委员会,根据带教目标对导师和学员进行项目化考核评估,包括医德医风、学术业绩、医学科研成果和团队建设等方面,只有考核合格,学员方可转入下一年的培养,而导师的带教费用则按考核等级予以支付。■毛信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