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创新“梗阻”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来源:上海杨浦市人民政府 2017/10/15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4

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力量,在临床医学领域更是如此。如何在杨浦打造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进程中抓住机遇,营造氛围,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定好位、聚好焦、谋好局?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注重打好“组合拳”,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围绕“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开展科学研究;创新诊疗模式,通过团队医疗,形成基于专病的诊疗特色;开展服务创新,构建人文化、信息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医院发展紧紧依靠“创新”二字,在推动自主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探索。

让临床成为创新的热土

医疗能力是医院发展的根本,科研是提升医疗服务的催化剂,如何营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和培养一批医疗专业技术过硬、科研能力拔尖的医疗人才?

医院立足区域发展,全面深化与同济大学的科研合作,组建科研管理部,围绕学科建设、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科技成果、循证医学开展工作,让科研工作成为构建临床特色技术的推动力,培养人才的始动力,提高学科内涵的影响力。

医院对科研管理与科研教育进行全新调整,出台了《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学科建设奖励规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青年人才“晨光计划”管理办法》、《博士生科研启动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同时加强对临床医生在科研方面的支持,提供各类科技服务,包括政策咨询、资金扶持、项目申报、标书撰写、文献查询、统计学等内容;举办各类科研培训班,提高员工的科研能力;建立科研管理智能系统,方便医生随时随地进行申报;鼓励和支持各科(室)参与科研,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膝骨性关节炎在中老年人中有很高的发病率,且致残率高,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其相对全膝置换能更多地保留骨量,更接近生理的膝关节运动功能。在该项手术中,股骨假体定位和植入技术是关键性的技术难题。

关节外科的凃意辉博士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创新“单髁置换股骨非髓定位器”,获得了第八届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奖实用新型专利奖。该定位器经一体化设计制造,操作简单,可满足在微创小切口的情况下完成精确手术的要求,可以解决东亚人种与欧洲人种因解剖异常而导致的定位困难、因肥胖或下肢骨骼畸形而导致的定位困难等诸多问题,并有效降低了制造费用和操作费用,降低了手术花费和输血率,对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降低手术风险和不满意率起到了积极作用。十年来,由该院开展的关节外科微创牛津单髁置换术已突破1000例,是目前国内开展该微创技术过千例的极少数医疗机构之一。

此外,泌尿外科李爱华教授主持的“AH-1型多功能取石系统的研制和在经尿道膀胱碎石中的应用”科研项目荣获2015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关节外科青年医师杨涛撰写的论文“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胫骨假体精准定位的临床研究”在2016年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上荣获“中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数据显示,与2013-2014年相比,医院2015-2016年共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6项,省部级立项15项,分别增长了100%和50%,发表SCI论文50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87篇,分别增长了35%和7.5%,获得发明专利8项,增长了300%,实用新型专利15项,减少了42%,出版专著19本,增长了5.5%。

推行团队协作诊疗新模式

今年医院启动了“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多学科协作管理项目。VTE发生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脑卒中,是第三大常见的血管疾病。医院围绕VTE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相关培训,并将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应用于临床血栓诊治实例,取得初步成效。

百岁老人黄老伯日前因“脑梗死”入住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期间,黄老伯突发左下肢肿胀,彩超显示有静脉血栓。如血栓脱落引起肺梗塞,就会有造成猝死的风险。于是,神经内科会同血管外科、介入科针对黄老伯制定了详尽的治疗方案,通过急诊手术为患者进行腔静脉滤器置入。在多学科团队的无缝协作下,手术快速精准,仅耗时15分钟,随后患者转入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进行溶栓治疗,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近年来,医院大力推进基于专病的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目前已成立糖尿病、便秘2个专病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心和14个专病协作建设项目,包括盆底疾病、老年髋部骨折、乳腺疾病、关节痛、鼾症、颈肩腰腿痛等。通过团队诊疗,医院整合特色技术,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诊疗方案。

“互联网+”改善就医流程

传统的挂号流程已无法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医疗服务信息化是国际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正加速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HIS系统的整体建设,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医疗服务与网络平台的逐步融合正成为该院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

为进一步方便患者就医,改善就医流程,分流就诊高峰,医院结合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模式,实现专家门诊、专病门诊(部分)、普通门诊(部分)的多渠道预约,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医院成立了“呼叫中心”,开通电话预约、官网预约、现场预约、诊间预约等。患者可提前3个工作日至一个半月预约相应门诊,方便患者合理规划就医时间,避开就医高峰。

今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线微信服务号,为患者提供各类资讯服务。据悉,未来医院还将在微信平台整合信息查询、就诊预约、候诊、报告查询等功能,进一步探索“互联网+”就医新模式。针对老年患者,医院还将与杨浦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可由社区服务中心医生为患者进行预约,更加方便区域内的老年患者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