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变革和历史变迁,越来越多人“搬出弄堂,住进新楼”,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但邻里关系却不同程度地淡漠了,居民不知隔壁邻居姓名、小区活动总是“老面孔”等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一难题,金上海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积极发挥党组织凝聚作用,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目标,因地制宜地推进“小小楼组一片天,唤醒邻里共同体”自治项目,从社会最小公共单元——楼组入手,切实把党建堡垒的作用体现出来,把楼组党员的力量发挥出来,不失为一条唤醒“沉睡”的邻里空间的有效途径。
党员带头,打造示范楼组
金上海居民区毗邻长阳路、江浦路,由金上海家园、合生高尔夫、梅村三个小区,共计35个楼组,现有居民1101户、3600余人,曾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小区、市社区建设示范居委会、市民主法治社区等荣誉称号。2014年,为贯彻市委一号课题“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精神,在街道的支持和指导下,金上海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坚持党建引领,先后树立了金上海家园5号、11号、17号楼等3大类示范楼组。
金上海家园小区中有不少多才多艺的居民,他们活跃在各项活动中,为进一步调动更广大居民的参与,促进居民下沉,居民区党总支将自治重心下沉到了楼组。
17号楼的钟老师是一位大学退休教师,自打退休后,一直热情于居民区公益事业,参加居民区义务劳动、关心失独家庭等,是个“热心人”。据她回忆,当得知居委会设想建设自治试点楼组时,钟老师立刻想到以读书学习交流来架起邻里沟通的桥梁。在她的提议下,楼组内各年龄段居民纷纷表态,愿为学习楼组建设增添力量,而居民区党总支则将“党组织服务居民经费”专项支持楼组自治建设,于是居民的积极性进一步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自发推选了楼组学习组长,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集体学习,组织楼里的孩子、在校学生在假期中读1到2本书,还在楼组大厅设置了共享之窗,让大家畅谈读书心得、学习体会,安放漂流书架、文具捐赠箱等,共享学习资源。
5号楼的楼组骨干党员周老师是上海电视台的退休摄像师,为加强楼内居民交流,周老师想发挥专业特长,为楼组内每位居民拍摄一张人像照,制作一面 “笑脸墙”,展示在楼道大厅中。这个想法一开始遭到了少数居民的抵触,他们不愿意“抛头露面”,周老师就挨家挨户做工作,居民区党总支也牵头在楼组内召开居民会议,把周老师的想法耐心地向居民解释。通过努力,“笑脸墙”如今已成为5号楼的一道风景。
随着邻里之间关系的融洽,5号楼的居民们纷纷觉得应该为楼组多作一份贡献,3楼的王阿姨擅长拳操,她说可以带领楼组居民运动;7楼的徐阿姨表示自己曾是一名舞蹈老师,愿意成立一支楼组舞蹈队……就这样,在一批批有才情、有热情的居民带动之下,一个个楼组志愿团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离退休教师联谊会、拳操队、合唱队、时政小组、摄影小组、舞蹈队等团队不仅丰富了楼组居民的业余生活,更是极大增进了邻里感情,大家在团队活动中形成了默契,达成了许多楼组事务的共识,而这一切皆源于那一堵楼组居民公认的“最美最炫笑脸墙”。
11号楼里的钱老师是一名退休医生,也是老党员。自退休以来,她每周在居民区老年活动室为居民义务量血压,交流健康心得。居民区党总支在进行楼组建设时,就设想何不尝试一下把“健康”送进楼组?在得到钱老师的支持后,党员楼组长牵头召开了楼组党群议事会,大家共同商议在楼组门厅墙面上设立一块“钱老师专栏”,专栏上每月发布钱老师手写的“健康小贴士”,比如初春注意防寒、夏天预防中暑等等,同时还辟出“钱老师健康答疑”空间,楼组内居民如有健康方面的“小问题”,都可在专栏上张贴,由钱老师负责回复,专栏尽管面积不大,但成为楼组居民每天进出门都不忘关注的焦点。居民区党总支在此基础上,发动居民一同打造楼组健康体验区,一户居民自己动手制作了“健康大转盘”,一户居民把家中的健康秤放在了楼道内。在楼组党员的带头下,楼组内的健康氛围浓厚起来,邻里之间的沟通也多了。
“居民区党总支按照‘引领不包办’的原则,鼓励党员居民加入楼组长队伍,持续党员带头、党员模范的先锋力量,同时不断指导居民制定健全自治公约,切实做到有序自治。”金上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叶利说道,“党总支同时还要明确自身定位,改变以往‘大包大揽’的做法,用心做一名有情有义的‘陪跑者’,让居民们参与到楼组自治中来。”
创新形式,自治人人参与
“金上海的楼组自治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叶利说,“楼组自治也不是居民区中个别楼组的‘自娱自乐’,更应是‘以点带面’地全面推进。”
金上海家园小区以5号、11号、17号楼组为样板,依托街道星级楼组达标创建活动,不断激励其他楼组“争先创优”,已涌现出了1号文化楼组等一批新的自治案例。
楼组自治还从金上海家园小区辐射至了梅村小区。梅村小区是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陈旧,没有安装监控设施,人员流动性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此,居民区党总支通过党组织服务居民专项经费撬动社会资金,由居民自发网购、安装二手监控设备,并在小区1号楼楼梯下方辟出一间小小监控室,1号楼也因此成为平安楼组,有效地维护了小区安全。此外,党总支也结合居情特点,引导梅村小区内离退休老干部、老人住户较多的楼组创建孝亲楼组,党员住户较多的楼组创建党建楼组,这三大楼组也在去年夏天成功创建为街道“星级楼组”。
为进一步扩大楼组自治影响力,重点吸引青年群体参与,党总支创新形式,启动了“网络小伙伴”计划,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网聚年龄相近、兴趣相仿的青年力量。同时基于金上海小区中居住有一定数量烟草集团青年的特点,积极开展“双楼共建”活动,激励青年成为工作楼宇中的“骨干者”、生活楼组中的“活跃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目前“网络小伙伴”微信群中的活跃粉丝已有50余人,他们正广泛参与到楼组及居民区的各项活动中。
“居民们通过参与楼组自治,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情更暖了,自治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互信互融、守望相助的新型邻里关系。”叶利告诉记者,“通过楼组自治,更增添了一批具有强烈使命感、良好精神面貌、高效服务能力的楼组骨干,他们是居民们的贴心人和好伙伴,全面打通了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楼组自治的持续推进,主要依靠的就是源源不断的骨干力量。”
下一阶段,居民区党总支将会继续吸纳有一定管理经验、乐于服务的居民参与日常楼组长活动,培养广大居民的自治意识,同时积极发掘楼组特色,持续不断地推进自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