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不能“定调” 走访更要“走心”

来源:上海杨浦市人民政府 2018/03/22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3

区检察院检察长谭滨调研手记——

古人云:“不明察,不能烛私”。大调研开展以来,通过密集调研,我走访了很多点,问了很多情况。我深切认同,开展调研是推进具体工作的有力抓手,对调研意义与重要性的强调,怎样都不为过。

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我触动很大。里面记下的“吐槽”和“诉苦”,反映着企业发展中的瓶颈症结、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让我感受到了一份信任,一份期盼,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压在心头:服务群众,仍然任重道远。

习总书记总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随着下基层“频率”提高,在这样一个个可以了解实际、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课堂上,在这样一次次磨练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里,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深刻领悟到“心中有民”的真正内涵。

主动出击,在走访交流时“求真”

在没有事先招呼的情况下,我对启迪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进行了“突袭”。我明确说明“今天就是来了解最真实的情况的”。在和大家交流的2个多小时内,大家畅所欲言,反映了许多问题:初创企业工商注册登记流程较长、程序相对复杂;对小微、创新型企业扶持政策不明晰;申请创新型企业的条件限制严格,申请相关资质困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在户籍、住房和子女入学方面仍面临困难;希望在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投资领域得到更多的司法支持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困难和需求,让我发现了创新创业企业面临的许多实实在在的问题,感受到创新型企业饱满的创业热情,感受到他们对于营商环境优化改善的期盼。我认识到,在现实中,对于“要不要调研”,大家一般没有异议,但面对“究竟该怎样调研”,却时常莫衷一是。调研就像是与侦察兵侦察敌情一样,“踩点式”的走马观花、“盆景式”的只看不问、“报喜式”的探访政绩、“脱节式”的回避落实并不能探寻到问题的真正所在。

调研的生命力在于真实,不预设问题和结论,不能满足于“被安排”,才能听实话、听真话,发现真问题。

扑下身子,在查找问题上“求深”

“涉浅滩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初到阳普菜市场经营管理安图路分公司,我要求先到菜场实地考察。我从了解摊主对公司的满意度、生意做得好不好、菜价贵不贵等话题切入,和摊主们、群众们聊起天来。开始时,他们还是有顾虑的,不愿意讲问题、讲困难。但随着拉家常的深入,我们之间的距离感逐渐消除了,渐渐地,他们谈起了平常不太好提起的问题,比如平价窗口的供给能不能再加大力度、质量安全能不能进一步被保障,弄清搞透了这些群众最急、最关注的问题,我知道我调研的意义和价值也有了。回头看来,我深刻感受到,深入群众不能满足于表面,“身入”更要“心至”,只有用行动消除距离,用脚步丈量民情,才能听到群众的真心话,达到调研的真正价值。面对面是我们须臾不能忘记的传家宝,尤其是群众意见多、群众利益多的地方,更要亲自察看和体验。

齐头并进,在方式方法上“求效”

1月初,区检察院开展了大调研动员部署会,制定下发了《杨浦区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的实施方案》,就大调研的领导机制、对象、重点及分工等做了详细安排、明确部署,并建立了分层分级调研走访机制,举全院之力,共同努力将大调研工作落实好。在调研走访过程中,上海新中欧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提出需要法律支撑,我立刻表示愿意将司法服务延伸至企业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的“免疫力”。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坚持,能改的立即改,能办的立即办,一时难以解决的,及时梳理汇总,逐条研究解决。此外,为了达到更好的调研效果,区检察院还充分运用互联网媒介进行“大调研”网上调研。我坚信,真正的智慧来自群众,我们的力量源泉也来自群众。在解决调研问题过程中,坚持和完善走访、蹲点、网上调查等多种调研方式,才能听到更多的问题。

调研是一场脚踏实地、融入群众的生动实践,也是一次凝心聚力、集聚民意的作风锤炼。“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设身处地地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办实事,解民忧。作为基层检察院,开展检察工作更要接地气、有温度、暖人心,让人民群众真实感受到司法文明的进步,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算是真正“做到位”了,这也是我们每个检察人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