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 革命烈士精神进复旦校园

来源:上海杨浦市人民政府 2019/04/04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5

迎接红岩革命烈士回家,讲述复旦红岩英烈故事,展示红岩革命烈士事迹,演绎《红岩魂》话剧……

清明前夕,由重庆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委宣传部、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上海市杨浦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和复旦大学共同主办的“革命烈士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复旦大学校园如火如荼展开。

迎接红岩英烈回家,听他们讲那过去的事情 

“娘,你要永远跟着学校走,继续支持学校,一刻也不要离开学校,弟妹也交给学校……”安静的会场里,重庆红岩馆讲解员用柔和的语调缓缓读出这封王朴烈士在狱中给母亲写的信。

“听着讲解员读出王朴烈士给家人写的信和今天王继志老先生的发言,我觉得深受感动。为了信仰将生死置之度外,这种精神对于我们青年学子来说很值得学习。”经济学院研究生一年级的郭彦宏同学如是说。

4月2日下午,“让烈士回家”活动启动仪式暨“革命烈士精神进校园”报告会在复旦大学举行。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出席活动并讲话,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马岱良,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潘敏出席活动并先后致辞,中宣部宣教局重大活动处调研员、副处长张德军,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朱军,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东昌,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征出席活动。许征主持启动仪式,王朴烈士之子王继志作为烈属代表发言,2014级本科生吴松阳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复旦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今天是复旦校史上又一个重要的日子,我们在这里,以最诚的心情、最大的敬意,隆重迎接我们的校友、敬爱的烈士回家,回到母校!”焦扬动情地指出,英烈们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用鲜血践行了“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今天,可以告慰校友英烈的是,他们的母校正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征途上奋勇前行,他们的后辈学子正继承先烈的遗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勇攀高峰。

焦扬强调,我们要不忘历史记忆、延续精神血脉,学习好、传承好、弘扬好红岩精神,让英烈校友们的精神更加深刻地融入复旦的红色基因里,更加深刻地镌刻在复旦人的心田中。要上好党史教育这堂“必修课”,传承弘扬革命烈士精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用好历史这本“教科书”,加强对革命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让英烈精神焕发真理之光;要建好馆校合作这个“新机制”,推动“革命烈士精神进校园”活动和革命文化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校师生都要永远铭记先烈们的崇高理想,传承英烈们的伟大精神,把对革命烈士的哀思缅怀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之中,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重庆和上海相距千里,却因复旦大学这所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江南学府而共同有一段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马岱良说,在风雨如磐的峥嵘岁月里,一批批学界精英和爱国青年云集复旦,积极投身革命,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顽强斗争,铸起了一座座坚实的红色堡垒。

马岱良表示,共同开展“让烈士回家”主题活动,不仅是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的创新之举,更是校地双方再续前缘,开启新篇章的务实之策。他期待复旦与重庆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以打造校地共建基地为契机,积极发挥双方优势,在历史研究、智库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迈出新的合作步伐。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此缅怀复旦大学和上海籍的13位红岩英烈,铭记英烈事迹,传承英烈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斗力量,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潘敏在致辞中表示,“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也是我们共同的骄傲。在英烈事迹当中,我们也更加看到复旦人始终心怀天下,为国为民,与时代同向同行!”

潘敏强调,要通过“让烈士回家”“革命烈士精神进校园”等主题活动加强对青年学子和市民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文化教育,让红岩英烈的事迹和精神在他们的家乡和曾经生活、学习、战斗过的地方得到大力宣传;让红岩英烈精神影响和带动更多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汇聚奋斗力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力量。

活动现场,焦扬和朱军为“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校地共建基地揭牌。复旦大学网上烈士墙开通。复旦烈士纪念短片《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发布。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复旦大学档案馆互赠相关文物史料。复旦大学档案馆获赠红岩烈士文物复制品10件、图片资料142件,赠出了复旦红岩烈士学籍信息。

当天下午,朱军还做了一场有关红岩精神的宣讲报告。

红岩馆讲解员刘帅、卢叶、古越组成的红岩故事宣讲团讲述了胡其芬、王朴、陈以文三位复旦红岩英烈的感人故事。

1944年夏,王朴考入内迁至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就读期间,他阅读大量马列著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出身富裕家庭的复旦青年学子,他毁家纾难,说服母亲先后变卖家中田产1480石,折合黄金近两千两,交给地下党作为活动经费,并支持川东地下党购买枪支弹药发动三次武装起义。1949年,因叛徒出卖,他被***公开枪杀于重庆大坪刑场,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给自己的孩子取名“继志”,继承的“继”,志向的“志”。

“今天,我代表去世70年的父亲回到了母校!我父亲只活了28岁,考取复旦大学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烈属代表王继志在发言中表示,父亲王朴在母校复旦接受了进步思想的洗礼和锻炼,为了信仰和主义,在生与死的面前选择死,“这是什么精神?是党的红色精神,是复旦精神!”王继志掷地有声地说。

“红岩精神时常震撼并打动着我,我从小就告诉自己‘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要担起家国天下的责任’!”吴松阳是重庆人,在《红岩》的陪伴下长大,即将于复旦继续攻读肿瘤学博士学位。他说,中国梦已落在青年一代的肩上,这个过程需要锤炼磨砺和时间积淀,“但我相信,有烈士精神的指引和时代使命的召唤,在这条平凡却伟大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会充满力量!”

全国红岩英烈最多高校,红岩英烈事迹展在复旦开展

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4月1日,“共和国不会忘记”——复旦大学和上海籍红岩英烈事迹展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志和堂正式开展,展期15天。

复旦大学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是全国红岩烈士最多的高校,据不完全统计,师生中登记在册的烈士有50位,其中红岩英烈10位,包括费巩烈士、王朴烈士、胡其芬烈士、何柏梁烈士、唐慕陶烈士、张永昌烈士、陈以文烈士、艾文宣烈士、胡作霖烈士、石文钧烈士,他们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前来观展的观众中,有复旦师生,也有返回母校的校友。“之前只是在书本中见过的烈士,竟然在这次展览后发现同为复旦校友。这更让我感受到:祖国今天的强大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跨越时代,更应该呼唤:归来兮!红岩英烈!”观展过后,法学院本科生刘姝晨如是说。

“他们的牺牲让现在的你可以完成你的梦想!” 在展览前驻足良久的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硕士研究生王博宣如此感慨。她表示,小时候翻阅一本三四十年前的旧语文课本,看到了《挺进报》的创办与陈然烈士被捕到牺牲的经过,深受触动,“想不到今天在学校里看到张永昌校友为《挺进报》秘密供稿,并因《挺进报》事件被捕牺牲的事迹,才知道原来红岩烈士离我们这么近!”

“十位复旦红岩英烈牺牲的年岁甚至离我们相去不远,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材料科学系本科生申艾奕说,“他们红色激昂的生命正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基石,同时也化为头顶的明灯,正在也将永远指引我们青年人如何担负责任、践行理想、实现价值!”

回到母校观展的王丽娟校友表示,王朴及其母亲“千金散尽”的事迹让她深受触动,“他不为钱财、功名,只为革命胜利,他家境优渥,却愿为革命倾尽所有,我想这应该是信仰的力量!我们当代青年人很需要形成自己的信仰、信念,并且为此付出努力。”

走进红岩英烈内心世界,《红岩魂》话剧在相辉堂连演三天

4月2日晚,根据厉华《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改编的话剧《红岩魂》在相辉堂北堂正式上演。马岱良、复旦大学副书记许征出席演出现场。

话剧以女大学生小周为了完成“狱中八条”的毕业论文,在歌乐山烈士墓采访“11.27”大屠杀的幸存者“张爷爷”为引子,围绕“《挺进报》事件”的发生展开,用五个“温暖”的故事串联全剧,艺术再现刘国鋕、王朴、陈然、小萝卜头、江竹筠等年轻的英雄群像,通过同龄人的视角,让当代青年走进英雄群体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奋斗历程和革命信仰。

首演现场座无虚席。化学系18级直博生傅永鸿说,全场最让他感慨的是王朴烈士和江竹筠烈士的故事。“面对自己的家庭和尚且年幼的孩子,他们依然选择了牺牲,是为了下一代不再经历他们的苦难。所以,今天享受着和平富足生活的我们更应记住他们,永远不能忘记有人为之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看这部话剧,我觉得非常感动!”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周洪林教授和他的爱人一起来观看了这场话剧,他说,70多年前,年轻的红岩英烈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人民的幸福付出了生命,这是现在的青年们没有经历和体会过的。“如何让当代青年理解前人的牺牲,珍惜现在的生活并为之继续拼搏,是我们教育很重要的话题!”

据悉,《红岩魂》话剧将在相辉堂连续上演三天,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式引导和激励复旦青年学生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感受红岩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沿着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民族复兴之路接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