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5个区县规划“空中列车”

来源:青年报 2015/04/09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11

上海首条纯国产化有轨电车示范线——松江有轨电车线,在昨天举行的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展上首度露出真容。亮眼的明黄色,可爱圆润的车身,整辆有轨电车酷似一条肥硕的蚕宝宝。据了解,松江有轨电车线车型将由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制造,根据轨交展首次公布的项目实施方案,松江有轨电车线将首批建造T1和T2两条线,预计将于2017年初投入运营。   青年报记者 陈轶珺

松江有轨电车首露真容

首批建造的T1和T2两条有轨电车线分别位于松江新城和佘山旅游度假区,线路总长度为31公里,设有42个车站,线路初步走向为9号线松江大学城站—东华大学—视觉艺术—对外贸易—外国语—新松江路—泰晤士小镇—文诚路—园中路—思贤路—9号线松江新城站。两条线路串起了松江老城、新城、大学城和生活区,可以较好地解决松江地区居民“最后一公路”的出行问题。

“阿尔斯通生产制造的Citadis有轨电车迄今已在全球49个城市被订购了1900辆,在很多城市都会由当地市民来挑选车辆的颜色和造型。这次我们为松江设计制造的有轨电车也没有例外,还是入乡随俗,让松江民众自己来选颜色和造型。”车身明黄色,车头造型酷似蚕宝宝,象征松江曾是上海著名的蚕桑养殖和纺织重镇。不过阿尔斯通方面也透露,此方案也只是初步设计方案,最终车型可能会有调整。

青年报记者获悉,松江有轨电车将全部在位于闵行区的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制造,该公司由阿尔斯通和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合资公司负责车体的建造,阿尔斯通则提供牵引、转向架、辅助电源等技术。首批订购的松江有轨电车共有30辆,每辆车均采用五模块构造,即车头、车尾是两节动车,均设有驾驶室,第二、第四节为拖车,中间第三节为无车轮的悬浮车,五节车厢通体贯通,全部采用高度仅为350毫米的无坡度低地板设计,车门踏板可与站台高度平齐,以方便老人、轮椅、自行车的上下。

与传统的有轨电车相比,松江有轨电车的设计时速提高了三倍;每辆车载客量比传统有轨电车翻了一番;其运营中的碳排放量只有公交车的1/4和小轿车的1/10,而造价仅相当于地铁列车的1/4-1/5。

预计2016年年底,松江有轨电车将上线调试,2017年投入运营。

静安初步完成前期规划

全自动无人驾驶的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空中列车也首次在展会上亮相。空中列车即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是一种介于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之间的轻型、中速、中运量的公共交通方式,在德国已成熟运用,并有多年营运经验。相较传统轨道交通,空中列车每公里造价在1.5亿元左右,成本仅为地铁的1/5,且施工简便,占地较少。因此,对于上海这样道路资源紧缺的特大型城市,空中列车无疑是现有交通体系不可多得的有益补充。

事实上,从2012年起,有关空中列车项目将在上海落地的传闻不断,究竟何时开花?“在上海城区做空中列车,好处在于不占用路权。列车站台立柱可以设置在马路中间的绿化带,或人行道的一侧,不影响道路上车辆路权。而列车站台既可专门设置,也可借助现有商务楼的自动扶梯,采用‘直接坐电梯进入空列车站’的模式。”展会现场,上海空列轨道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祁智恒透露,目前已有长宁、静安、杨浦、宝山和嘉定五个区县已规划或正在规划空中列车线路,并提交相关部门。但是项目何时正式启动,暂无时间表。

比如静安区,根据规划,静安的“空中列车”,将沿着南京西路,一直到新开发的大中里,主要定位于商业区的连接,长度在2.5公里左右,立足于满足商业需求。而杨浦区的前期规划,则是沿着滨江线前行,线路走向基本为地铁4号线杨树浦路站开始,一直沿着滨江带往北,长度约为9.1公里,主要满足观光需求。宝山区则考虑通过“空中列车”把游客从邮轮码头接驳到最近的轨交3号线,这条线路除了承担码头和地铁站的连接功能外,还可用作观光。而长宁与嘉定两区则分别围绕大虹桥地区和嘉定新城地区进行规划,其中嘉定区规划中的空中列车线路全长4.7公里。

虽然各区县均未有相关的建设节点,不过其中静安区走在了最前头。祁智恒透露,静安区已经初步完成了“空中列车”的前期规划,后续将进一步对地下打桩、避让管线及地下空间的规划进行明确。

或推出“刷脸检票”等新技术

记者在展会现场获悉,不少新技术也有望进入交通领域,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第一,刷脸检票系统。进入某个重要区域,不仅要输入门禁密码,还要进行人脸识别。这种常在电影里看到的景象,将来或许会进入到交通领域。在上海普天邮通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将会展示一套最新设计的“刷脸检票系统”,并可与参观者互动。针对一票一证方式的交通工具,比如航班、高铁、动车等,通过快速人脸识别,和之前购票旅客提供的身份证等信息进行快速比对,确保乘车安全。

第二,司机生理监控系统。针对近期德国空难分析的司机心理疾病影响驾驶,上海帝仪科技公司这次展示了一套全新的安全行车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智能穿戴式设备采集人体脑电波和运动等生理信息,并上传至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判断行为准确性及身体综合状态,监测佩戴者的生理指标,进行异常报警处理。项目技术人员表示,如在列车司机帽子中安装一个芯片或带个手环,线路控制中心可以快速掌握司机的生理指标,判断司机行为准确性,并对异常情况快速报警。“如果司机行为异常或有疾病等发生,这套系统可快速让后台了解,甚至远程让列车刹车确保旅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