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蓝舍,可以遇见全国各地不同的艺术家来上海,对上海艺术界也是新鲜血液的冲击。上海艺术家和画廊总是在本地小圈子里打转,没什么意思,全国各地艺术家需要互相穿插。”
早报记者 徐佳和
艺术家们自发聚集而形成的艺术园区几乎是绝大多数全球艺术园区的成因,无论是纽约的格林尼治村、伦敦的南岸艺术中心、米兰的托尔托纳地区(ZonaTortona)都是如此。在北京是798,在上海有莫干山路50号,在成都,蓝顶艺术中心是一个艺术圈里人尽皆知的聚集地,是中国当代艺术界占据重要地位的“川军”的大本营。去年年底,蓝顶艺术园区不满足于蜀地的悠闲“巴适”,深入上海城市中心地带的静安区同乐坊,在此安营扎寨,开辟了另一个艺术聚集地“蓝舍艺术中心”。
与此同时,一度聚集了影星刘嘉玲开的MUSE等沪上知名酒吧的同乐坊里,已经入驻了诸如巴塞艺术中心等好几家艺术机构,不久前的乐声鼓声撼人之地,如今被当代艺术的视觉光彩所笼罩。同乐坊所处的静安区政府对当代艺术的接受度十分广泛,南京西路的商业资源在计划中与当代艺术的各种形式相结合,在商场里与高端消费者接触。政府对于同乐坊的艺术机构,更是在各种方面给出支持。
当代艺术川军基地
蓝舍艺术中心展厅面积近300平方米,位于同乐坊的中心,聚光灯下悬挂着周春芽的经典之作“绿狗”,也有何多苓的近作桃花系列,还有一些青年艺术家作品。相较当下位于城市边缘动辄几千平方米的当代艺术中心而言,蓝舍的规模优势并不显著,但市中心的地理位置却让它适合成为一个艺术家与藏家深度交流的场所。蓝舍艺术中心董事长姜涛谈到蓝舍的定位时说:“上海的当代艺术本身就有社会基础也有接受度。蓝顶希望成为一个俱乐部形式的场所。所有成都的艺术家到沪,蓝舍就成为了他们的基地,他们在上海有什么活动我们也可以给予支持,我们之间就是一种十分紧密的关系,是伙伴关系,包括艺术家与藏家之间的沟通交流,我们都会参与其中。”
姜涛还透露,蓝舍的活动多种多样,有品鉴会,即组织艺术家、批评家以及收藏爱好者共同参与对艺术品进行现场的鉴赏及剖析,以培养并扩大藏家的群体,提高收藏家的鉴赏水平;并举行艺术讲座与培训:为对艺术有兴趣的人群提供专业的艺术讲座,如艺术史、艺术鉴赏等专业的课程、体验绘画技巧,如合作举办艺术沙龙、音乐party等,以及为艺术界提供交流、学习、广纳朋友的机会。
蓝色铁皮顶的厂房
“成都蓝顶”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和天府新区交界处,距离市区10公里,依山傍水,空气清新,充满野趣,正契合众多艺术家追求的环境特质。成都的蓝顶,之所以拥有了吸引艺术家聚居的“文化磁场”,是因为彼处既为艺术家们开辟了一片世外桃源,远离喧嚣尘世,又为他们提供了一处价格低廉的容身之所,减少了奔波的辛酸。
今年,入住蓝顶一期和二期的艺术家拿到了土地证和房产证。这从根本上破解了困扰全国各地艺术区土地使用的难题。
当初,周春芽、杨冕等4位艺术家租用成都机场路旁的闲置厂房时,仅仅是为了寻找一个工作室。“大家看着这个厂房蓝色的铁皮顶,于是取了蓝顶这个名字。”蓝顶创始人周春芽曾如此写道。后来的故事,被人们无数次说起:2003年,几十位艺术家自发聚集;2004年,艺术群落概念的明确表达;2007年,蓝顶艺术区向东迁移;2009年,首期14位艺术家进驻“新蓝顶”;2012年,“老蓝顶”守望者全部搬迁……正如行为艺术家余极所言,“蓝顶曾经筚路蓝缕,如今它已启山林。十年水起风生,这的确是很安逸的事儿啊!”
成都蓝顶的存在,让输往京沪的川籍艺术家收回战线,也如磁石般吸纳着各地的志同道合者。如今,200多位艺术家的相继落脚,已形成以文化资源整合为趋向的聚落生态,蓝顶因而被誉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当代艺术圈。
在成都蓝顶,长期居住的艺术家就有100多位,5月的蓝顶艺术节吸引了上万人参与,蓝顶的辐射效应,带动更多艺术人才、创意人士和机构进驻,并形成雕塑、摄影、动漫等衍生行业基地。对于刚起步的艺术家而言,艺术聚落的平台也在无形中创造着机遇。
蓝舍是蓝顶的国际化
以“芬·马六明”等等行为艺术作品成名的当代艺术家马六明常常在全国各地穿梭,成都是活动重地,但他感觉“成都城里的面貌至今模糊不清”,因为每次去成都几乎都是在“创作感觉很好”的蓝顶艺术园区驻留。“而蓝舍是一个从蓝顶走出去的地方,上海这边会有很多信息,很多艺术家都会来做品鉴会,蓝舍是个有特色的地方,它扩展了地域的局限,向国际化迈出很大一步。”
“在蓝舍,可以遇见全国各地不同的艺术家来上海,对上海艺术界也是新鲜血液的冲击。上海艺术家和画廊总是在本地小圈子里打转,没什么意思,全国各地艺术家需要互相穿插。”常年盘桓于上海的艺术家薛松说,话语间薛松指给记者看他参与蓝顶组织的去越南写生等活动时的作品,色彩明亮,与其一贯创作的用烧蚀现成图像和文本并且拼贴到油画布上的方式有了很大区别。
“现在蓝舍的每一次艺术活动品鉴会等等都是艺术家、评论家、藏家小范围的见面,交流方式比较直接,不像在一个大型展览里撞见,好多人互相寒暄却无法深入交流。蓝舍里的小范围交流对于推广艺术作品是个好的方式,目标性比较强。在蓝舍,收藏家、艺术家、评论家都在一个平等的空间里进行交流,跟以前的画廊工作方式不太一样。和成都的蓝顶相似,在那里,艺术家生活区美术馆都连成片。”艺术家赵能智在北京、成都都有工作室,在上海,蓝舍就像一个据点,拉近了中西部当代艺术大本营和上海的关系。
在蓝顶,每个月都会有一个艺术品鉴会,在蓝舍,同样如此。已经举行过的艺术品鉴会有艺术家孙良的作品品鉴会,由批评家李旭主持。
上海蓝舍是一个展厅面积近300平方米的小型艺术中心。蓝舍的艺术活动品鉴会都是小范围的见面会,不像在一个大型展览里撞见,好多人相互寒暄却无法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