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8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5栋亿元楼;集聚欧莱雅、开云、辉瑞、飞利浦等知名企业;汇集超过2000个品牌;拥有上海三分之一的GaWC名录企业;同时还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特色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区块链生态谷……在7月22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一向以时尚、摩登闻名的上海静安向大家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静安区委书记于勇说,近年来,静安围绕“国际静安、圆梦福地”的奋斗目标,积极对接国际一流标准,在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功能、环境营造、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上海第一幢亿元楼诞生地还有N个“第一”
作为中心城区,目前面积为37.37平方公里的上海静安由于地域面积狭小,资源相对稀缺,为此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经济,提高经济能级和密度。上海静安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王华透露。“我们区域里的一家企业总部,前后搬了三次家,但是始终都在静安区域内,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与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对接。”而凭借着良好的营商环境,静安成为上海第一幢亿元楼的诞生地。去年,亿元楼更是达到75幢,其中,月亿楼9幢,单位楼宇年税收产出最高的超过38亿元。同时在目前已有的85家总部经济中,近三成是大中华区或亚太区总部。
此外,作为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静安还是诸多世界知名品牌的“宠儿”。据悉,进入上海的世界一线品牌绝大部分在静安设有旗舰店或专卖店。特别是南京西路商圈沿线,世界三大知名奢侈品集团——路威酩轩集团、历峰集团、开云集团旗下品牌云集,商圈成为全市高品质消费的风向标。静安还拥有全国首个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落户恒隆广场。今年“五一”期间,南京西路商圈成为全市客流最高的商圈之一。同时,区域内吴江路休闲街—丰盛里区域、陕西北路老字号专业街被评为上海特色商业街区。静安寺商圈被纳入上海市第一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安义夜巷”广受好评。今年4月起静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中心城区率先实现正增长,上半年累计559.67亿元,同比增长11.3%,增幅中心城区第一。
在此基础上,静安成为上海唯一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近年来在贸易便利化、服务业体制机制突破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在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全国19个市(区)开展的工作评估中,静安排名第一。于勇表示,静安在全市首创提出全球服务商计划,进一步对接上海强化“四大功能”,特别是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市区联动全力打造具有全球资源配置力和影响力的高端服务业集群。目前该计划已被明确列入了市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静安将重点打造9大服务平台,建设15大产业空间,打响4大活动品牌,吸引高能级的全球服务机构入驻。
聚焦创新,瞄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产业
除了在经济密度质量效益保持前列,于勇还在会上表示,上海要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静安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对接,主动服务上海全市大局,推动改革与创新两轮驱动,不断提升城区的核心竞争力、投资吸引力、辐射影响力、功能承载力。
据悉,上海静安目前通过重点聚焦市北高新园区,大力推进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从老工业区转型而来的市北高新园区现在已成为静安对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前沿阵地,3.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2800余家注册企业、21家总部企业、16栋税收亿元楼,其中单位土地税收每平方米达到7200元,在全市5平方公里以下产业园区排名第一。目前,园区内已形成了大数据云计算等特色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并拥有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全国首个大数据试验场联盟、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等功能平台。前段时间,还迎来了静安与上海科学院、华为等共同打造的区块链生态谷。
目前,园区已列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全市科创规划版图,正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大数据产业之都和中国创新型产业社区。此外,静安还积极布局新产业新业态,依托区内国际知名药业企业和三甲医院集聚优势,规划健康产业园区,积极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对接市出台的新基建行动方案,高水平推进5G等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王华介绍,下一步,市北高新园区周边还将释放近百万平方米的空间,成为今后总部经济发展的“黄金宝地”。
打造多元典雅的城区人文文化
在文化方面,静安是中国第一条西式马路(1862年)、第一辆有轨电车(1908年)的诞生地,还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核心区域。中共二大会址、上海毛泽东旧居、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等重要红色遗迹都坐落于静安。据统计,区内目前共有159处优秀历史建筑、3个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同时,还有14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3个艺术表演场馆、14个电影院。这也让静安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于一身。
近年来,静安推出了3条“建筑可阅读”微旅游线路。同时,还深入打造“博物馆城区联合体”,构建多类型、多领域、多层次的博物馆体系,努力为“上海文化”品牌提供优秀的“静安样本”。此外,静安还积极注重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美在静安”公共文化圈提升专项行动,开展“十百千万”文化配送工程,形成区级公共文化配送供给菜单,共有293家主体单位,583个入选项目,进一步丰富市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