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攘攘的上海每天都在高速运转,管线、轨道交通、建筑等也不断向地下和天空拓展,城市管理正面临复杂的新形势,传统的人工手段已逐渐“心有余而力不足”。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精准治理”,已成为城市管理新潮流。
近日推出的《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 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中,首次提出要建设“神经元”系统。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上海精细化治理的手段正在“升级”。智能技术已在上海多个小区广泛应用,从“神经末梢”到“城市大脑”,“神经元”系统已在上海形成雏形。
“城市云脑”化解“信息孤岛”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城市管理处处长张永刚表示,每一个“神经元”,都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位,下游是“城市末梢”,对单位内每一块细小区域通过智能感知收集数据,汇集至“神经元”后,再传送给最上游的“城市大脑”,通过智能判断和数据分析,提升城市运营管理水平。
“神经元”系统建成后,上海将拥有海量数据资源整合成的基础数据库,为“互联网+政务”提供有力支撑,城市治理将更高效,实现城市运营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
蓝黑色屏幕中央,一颗大脑形状的立体图案正在不断转动,附近区域显示出相应的城市运营数据……这就是在徐汇区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率先试点的“城市云脑”,相当于“城市大脑”。点击鼠标,屏幕上的数据转化成一张徐汇区地图,上方密布橙色与蓝色的圆点,每一个圆点都代表当天需处理的任务。在屏幕另一侧,还能看到任务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具体细节,以及最新进度。
“自从城市云脑建成以来,收集数据达300余项,比原先增加了一倍多。”徐汇区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卢义耀告诉记者。新增数据包括轨道交通安全巡查、民生事务、安全治理等,未来还将延伸进小区内部,对小区内的违章搭建、物业管理实施监控。据悉,云脑内配套的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负责对“云脑”中的城市运行数据细化分析,例如重点区域客流、道路运行情况等。一旦发生大客流或道路安全事故,工作人员能通过监控录像和屏幕数据第一时间发现情况,及时应对。
面对庞杂数据,“城市云脑”打破部门之间存在的行业壁垒,化解“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实现城市运营数据的深度应用和互联共享。在政务处理中,原先各司其职的政府部门如今被统一到云脑麾下,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避免各部门“踢皮球”。例如,历史保护建筑由当地房管部门主管,修缮需通过部门审批。原先城管部门在接到违法装修投诉时,需先通过一定流程获取是否经过审批信息,往往耽误执法时机。如今只需点开平台,审批信息一览无余,可直接判断是否属于违法装修,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数据也为政策评估提供更精准参考。“原先的决策效果没有具体考核标准,有了智能系统后,所有案情的处理情况、决策推行后的使用效果,都能通过大数据直观体现,决策也能更精准。”卢义耀说,在屏幕上,每一个市民投诉、网格监督员发现的案情均有记录,可以迅速查询到解决状况。
消防栓窨井盖也实现“互联网+”
“城市云脑”位于系统上游,下游的“神经末梢”进展如何?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的徐汇区田林十二村,在去年10月开始“神经末梢”建设,对整个小区实行“互联网+”改造。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田林十二村居委会内,有一块巨大电子屏幕,显示小区人流、车辆等实时数据,随意点击一个门牌号,就能看到门外的监控录像。智能系统与监控结合,实现对小区的人口管理,已录入的人口信息在一段时间内未在小区出现,系统会自动推送信息提示民警上门核查。如果检测到超过一定数量的陌生人连续进入同一幢楼,会提示有群租嫌疑。
高科技人脸识别技术,也已经走近家门口。记者在一幢居民楼底楼看到,一块液晶屏幕取代了传统的对话门禁,只要“刷脸”就能自动开门。田林十二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赵国庆介绍,10月小区智能系统建成以来,至今未发生入门盗窃案件,也基本消灭了群租现象。
智能感知遍布小区。随处可见的消防栓装上了电子监控系统,通过太阳能供电,自动监控水温水压变化。独居老人家中安装了烟感报警器,与子女的手机APP相连接,一旦发现家中冒烟,就会立即报警。就连小区内的窨井盖,也实现“互联网+”,一旦出现下水道倒灌、窨井盖顶出、水位超过一定标准等现象,就会自动通知工作人员前来处理。
街道版“大众点评”即将开放
沿街商铺也是“神经元”的一部分。在静安区彭浦新村内,一眼望去,街面密布着小型商店,50平方米以下的商铺占比约为85%。彭浦新村街道率先给店面挂上了“电子身份证”,只要扫一扫店门前的二维码,管理者就能看到一套完整的数据库,包括业主信息、商铺产权信息、店招店牌等。
“以前对商铺缺乏跟踪管理,难以及时查处安全隐患。有了电子身份证以后,商铺的所有动态都能实现监管。”彭浦新村街道管理办主任刘超坚表示。
而普通消费者扫二维码发现,页面会自动进入评价、投诉系统,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商品评价或投诉举报。据介绍,目前电子身份证已在彭浦新村街道90%的区域实现普及,覆盖1800余家商铺。今年3月,其对居民开放的功能将进一步拓展,加入分类和便民服务等措施,计划打造成街道版的“大众点评”。未来,居民用餐消费时,只要扫一扫,就能看到商铺评论、评分星级、照片等信息,电子身份证将成为商铺的信用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