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白白浪费了这场危机!三色管理图、智能安防锁……上海这些行之有效的“战时举措”,正在固化优化常态化

来源:话匣子 2020/06/15 发布时间:2020-09-25 浏览量:11

大家都希望这场疫情没有发生

但生活不可能重启

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危机?

站在超大型城市社会治理的角度

我们从中还能获得些什么?

上海一些区域和部门正在将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受用的许多“落子精准、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化成常态化举措。推动治理模式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

浦东城管的“三色管理图”

长岛路是浦东浦兴路街道的一条主要商业街,路两边一家家小餐饮店、水果店、服装店都已开门营业,久违的“烟火气”回来了。说起疫情带来的变化,一家水果店店主朱丽娟打开手机展示了一个小程序。这是之前收到的水果堆到人行道上的照片,后面跟着城管的整改提示,提醒她们市容环境方面要注意一下。

这套小程序,是疫情防控期间,承担“街区包干”任务的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紧急开发的,当时用来报备沿街商铺的员工健康信息、防疫举措等,由此实现了对全区46000多户商铺的信息采集。

当时的“三色管理图”主要考量疫情管控风险度、人员是否从重点地区回沪。如今,三种颜色已经运用到常态化的工作中,以街面秩序管理模块为例,考量维度包括业态、执法检查中店铺的违规频次等。

浦东城管执法局局长张立新说,借助“三色管理图”,跨门营业、乱堆物等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有了精准的管理办法。海量数据,正在改变他们过去纯粹凭经验、粗线条的执法手势。

“比如说跨门营业,像小水果店,我们就把它列为是业态的高风险红颜色。像小餐饮,包括小五金店,就是黄颜色的中风险度。一般性的我们就列为绿颜色低风险的,各有针对性。”

长岛路上的这家水果店,最早在这个平台上就是红色,负责这块区域的浦兴路街道城管中队队员施健每天都要上门检查。“红色的话我们做到是每日必检,黄色的话是每周全覆盖,绿色的话是整个月全覆盖。一个月内没有再罚了,我们进行一个下调,这是个动态调整过程。”

复工复市以来,浦东城运体系中的视频探头,会对街面进行智能抓拍,一旦发现跨门营业,照片就会同时推送给店主、城管队员以及平台,不仅及时发现问题,还能快速予以解决。

浦东城管局办公室主任袁星超说:“我们开发一些智能的算法,对于这些视频资源所涉及的范围内,和城管有关的违法行为进行智能抓拍、智能发现。原来是人巡查、人固守,它会有盲点、空白,机器它是24小时运作的。”

数据显示,自4月下旬街面秩序模块上线以来,浦东城管部门已经开展各类检查25万多次,发现问题2491起。截止到上周,被标为红色的商户从4171个降至276个,黄色由10644个降至800个,绿色商户占比达95%,智能化管理的效果显而易见。

“现在我们已经推广到浦东城管执法的各个领域,包括环境执法、水务执法、交通执法等等,建立了70多个基础的数据库和信息的管理平台,全面实行颜色管理和风险管理,提升我们浦东城管执法精细化、智能化、规范化的水平。”张立新说。

彭浦镇的“智能安防锁”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者。静安区彭浦镇从去年10月起在个别小区试点“智能门禁安防系统”。今年1月疫情来袭,正在试点的安防系统经过了完全不在预期内的实战检验,效果显著。

作为静安区人口最多、小区最多的街镇,彭浦镇84个小区常住人口超过15万。农民房多、动迁房多,加之以投资为目的购买的商品房多,势必吸引了大量租房客,随之带来的群租现象,让管理难度陡增。

就在去年的扫黑除恶行动中,彭浦镇相关部门排摸认定了将近500套群租房,还打掉了全市首个被判刑的二房东。但因整治后群租反复性很强,如何跨前一步,守住整治成果,成为管理者研究的方向。

去年10月,该镇尝试借助智能门禁推广以及登记发卡,按照业主和租户两个种类,对试点小区进行了分类信息登记。业主核对房产证、户口本、身份证,租客则携带租赁合同、身份证,按照租赁期限进行登记,并提供3种进门方式供居民自由选择。

在歌林春天馨园小区门口,可以看到一块小屏,居民可在屏幕前站定进行人脸识别,耗时两秒。如果对人脸识别有顾虑,也可以用手机扫描屏幕下方二维码,对于不善使用手机的老人,则可使用防复制的门禁卡。但对于租客来说没有选择,不发门禁卡,只能使用线上开门功能。

运城居委会党总支书记缪锦国说,租客来物业办理门禁准入时,就已经根据后台信息进行了甄别。“以前群租是由居民来报,现在通过系统,一看这家人数多出来了,就从这里入手,统一排查上报,一下子全部敲掉。”

这套一点也不复杂的安防系统,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得到了实打实的检验。在未装这套系统的小区排摸人员信息时,只能采用登记后发放出入证,不论是办证过程还是日常查验,都较为繁琐。而在试点小区,甚至还可以保留原有的几个大门照常进出,只需测温。

居民如果处于14天的居家隔离期,社区工作人员会在系统里设定好,这段时期不能使用门禁系统。这样一来,无需耗费额外人力,也无需安装门磁,便可掌握其是否有外出情况。

疫情防控期间,居民的安全防控意识空前之强,对智能门禁安防系统的接受程度大幅提升。在首个小区试点时,社区干部花了足足4个月才完成信息录入,而如今,仅用了2个月时间,全镇84个小区就全部完成。

下一步,彭浦镇将着手打造安防系统的升级版。镇党委书记辛毅说,前期偏重管理,而今后则努力发掘服务功能,平战结合,战时偏管理,平时多服务。以服务孤寡老人为例,以往的“老伙伴计划”,是人服务人的一种方式,现在则以人为主、技术为辅,社区工作者可以通过安防系统及时掌握老人动态,精准服务。

“我们想把更多的标签贴在每个人的身上,因为每个人都有特点,比如说我们的残疾人、 高龄老人, 还有一些骨干。一网统管核心在于基层用得怎么样,管理是一种手段,服务是目的!”

陆家嘴从“挂图作战”到“挂图服务”

两个月前疫情十分严重的时候,记者第一次在陆家嘴管理局的会议室里,看到这张用于疫情防控的作战图时,有点小小的震撼。285幢各类楼宇,每栋楼里有多少家企业,有多少员工,防疫物资是否充足等等,一目了然。

曾用来直观、快速展示楼宇疫情防控的作战电子图,正在转变成一张精准的楼宇服务图。陆家嘴管理局从285幢各类楼宇中精准梳理了近200幢具有经济价值的商办楼宇和1万多家租户,形成了陆家嘴金融城的“群楼图”和“群企图”。

以金茂大厦为例,疫情最严重时,紧缺的额温枪和口罩,通过这个平台迅速得到保障。现在,所有汇总上报的租户信息,成为了安租和招租工作的基础。

金茂大厦写字楼部总经理陆敏举了个例子:“比如说他想搬家,可能业务发展好是一方面,但有些可能是业务萎缩,会不会具体的经营当中有什么困难?这就需要我们这边来做一个支持。”

陆敏说,许多问题不是业主能解决的,他们便及时通过这个系统上报给陆家嘴管理局。在陆家嘴管理局楼宇发展服务办陈晨看来,这样的信息互通能迅速了解情况,为企业提供及时、精准的服务。“这家企业它的人员规模、经济规模、办公面积,它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都会统一在这样一个系统上展现出来,也方便我们更有针对性的对这家企业去开展服务工作。”

除了满足个性需求,这些数据还为每栋楼宇编织了一张精准的“画像”,陆家嘴管理局仔细梳理了13个关键数据指标,涵盖出租面积、租户经营数据、租赁时限等多种信息,以“精准画像”实现“精准服务”。

像金茂大厦,有知名律所、专业服务机构集聚;上海中心,随着摩根大通整体搬入,将打造高端财富管理的集聚地;还有已经吸引盒马总部的陆家嘴滨江中心,未来目标是生活类的总部型楼宇。陈晨说,分析企业性质,便能精准把握其选择办公区域有哪些倾向性,进而为他们推荐适合的办公条件。

还有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架起企业与楼宇、楼宇与楼宇之间的互动平台,各种信息和福利都能共享。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周海东说,在这套系统的基础上,今年年底前还将上线陆家嘴金融城“楼宇社区”板块。

“以前可能一幢楼就一幢楼。有了这样一个楼宇的系统之后,比如说金茂开通了一些班车的服务,它可以覆盖到环球或者上海中心的白领;又比如说环球或者上海中心有一些公共服务活动,金茂大厦或者周边的国金中心的白领也可以共享。每一幢楼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互动,更像是一个楼宇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