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人工智能(AI)不仅是一项颠覆性技术,更有可能通过与社会各元素的广泛连接,从而在根本上带来发展范式的改变。今天在上海开幕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主题定为 “赋能新时代”,而当下的上海正胸怀使命,紧抓机遇,推动人工智能为产业经济赋能、为社会治理创新赋能、为政府改革赋能。
从“AI+”到“经济密度+”
创业两三年、员工不足百人。在人工智能时代,这样的公司会有多大的能量?答案可能会让你吃惊。
氪信科技迄今都还只是一家在共享办公室里经营的企业,但它的人工智能算法已进入多家全国性银行的风控核心,每年经它的人工智能模型进行信用评估的多达一亿人次。公司创始人朱明杰说,他赶上了人工智能技术人才施展身手的最好机会。
临床医生姜磊三年前创立了医疗人工智能公司翼依信息,这家小公司原创的人工智能平台和模块,正将顶尖专家的智慧传递给基层医院,让中西部省区村医规范执业。目前,翼依人工智能已覆盖上千万人群,预计两年内将达上亿人。
以区区百人改变上亿人的生活,这就是正在上海发生的人工智能故事。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报告称,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目前产业规模在700亿元左右。
放在上海经济的大盘子里,这个数字似乎不够显眼。但如果换个视角,在“AI+”的算式中,700亿元其实只覆盖了“+”之前的部分,而人工智能更重要的是“+”之后。
专家普遍认为,上海在传统经济领域的底蕴,是人工智能发展最难得的机会。同时,人工智能也是上海在未来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竞争力的关键支撑。体量庞大的传统产业,超大型城市在医疗、教育等领域衍生出的空间,都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场景与数据。“AI+”对上海来说,是提升城市能级、打造“经济密度+”的重要支撑。目前,上海业已形成了以依图、商汤、寒武纪等为代表的数百家人工智能企业集聚发展的格局,然而,更值得关注的依然是传统行业主动拥抱AI的热情。百联集团的众创空间容纳了几十家“AI+零售”公司,打造出实体零售业最完善的人工智能生态。上汽集团率先组建人工智能实验室,不到一年就从“北清复交”招到60多个博士和硕士。负责人金忠孝坦言,上汽能为人工智能提供最好的应用场景,这对人才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
为精细化管理提供“绣花针”
走在繁华的南京西路商圈,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城市管理的人工智能变革,已经从一只只垃圾桶开始。一个个拳头大小的传感器,已被植入部分沿街垃圾桶内;初步的数据挖掘分析显示,相关区域垃圾桶的“满载率”,与街头整体清洁状况高度相关。
因此,只要通过传感器,掌握垃圾桶的报告,就能实时决策、根据需求灵活调配清扫力量。这改变了环卫人员“定时定点”清扫这一延续了几十年的惯例。
事实上,从今年春节后开始,静安区已经在全区安装了20万个各类传感器,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区的 “感知神经网络”。在社区,消防传感器正在实时监控火灾风险;在工地,扬尘传感器可以发现环保隐患;屋里屋外,独居老人家里的传感器可以在第一时间为老人的意外跌倒报警……而在密布的神经元背后,后台的“城市大脑”具备自决策能力,会迅速协调资源,启动响应机制。
在这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创新中,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与政府合作,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席执行官汤奇峰告诉记者,上海已经意识到,如果要将特大型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比作绣花,那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就是那根绣花针。目前,各区都在加紧推进相关工作。预计到年底,全市相关传感器的数量将达到50万枚,明年会翻10倍,达到500万枚。最终,全市可以拥有上亿个传感器,届时,不同领域数据的交叉,将使得城市管理的水平出现颠覆性的提升。
围绕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上海不仅在强化 “AI+城市管理”的基础设施,更要构筑相关服务体系。就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围绕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上海将宣布组建一批联合实验室,从而将高校、科研机构、人工智能企业、传感器研发团队等联合在一起。
政府改革背后的智能驱动力
今年年初,上海领全国风气之先,为上汽、蔚来发放了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牌照。而后几个月中,几辆持牌无人车以平均每月数千公里的强度开展路测,为未来的人工智能驾驶收集数据。知情人士表示,为了这两张牌照的顺利发放,上海政府部门付出了很大努力,在制度层面实现了突破。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的,除了经济与社会,当然也包括政府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无人车的管理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着眼于打造全国人工智能高地,上海也正在各个方面,将政府自身改革提速。
人工智能需要完善的生态配套,在产业环境、核心技术、公共平台等方面,上海不断发力,同时,想方设法吸引顶尖人才加盟。海量数据资源是人工智能训练和应用的“助燃器”,上海积极推动数据有序、规范流动,不断构建国内领先的数据资源开放格局。今年,伴随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实施,上海更是着力打通不同部门间的隔离,将更多数据纳入统一的资源池,使之为社会所用。此外,为了给人工智能企业落户扫清障碍,上海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新兴行业目录,推进“一照多址”改革,使得人工智能新企业能够精准“安家”、顺畅注册。
最为难得的是,上海主动借助政府自身改革的机会,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所需的应用场景。以徐汇区为例,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引导人工智能公司对群众来电数据进行挖掘,寻找提升市民满意度的“钥匙”。而在区行政服务中心,人工智能技术已全面嵌入各项办事流程,人脸识别可以减少排队,机器人成了现场客服……
AI上海,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