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 上海老旧小区华丽转身

来源:科技日报 2020/08/07 发布时间:2020-09-25 浏览量:13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粉色外墙的六层居民楼,规划整齐的停车位,袖珍的小花园,干净的道路……细雨中,走进上海长宁区北新泾街道新泾六村,一点也感觉不到这是一个建成于1996年的老小区。

和“外在美”比起来,更让小区居民舒心的是,再也不用为污水排不下去而恼火。“我家住三楼,以前洗澡水半天下不去,急死人。”新泾六村居民张丽琼说,去年夏天,小区完成了污水管改造,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洗澡了。

2000年以前建成的房子,污水管都是铁质的。时间长了,油污附着腐蚀管壁形成厚厚的“结石”,管道越来越窄,排水越来越难。居民家里随之出现管道堵水、墙面渗水,甚至楼上漏水造成楼下屋顶墙面涂料鼓包、脱落等情况。

统一把铁质污水管换成PVC材质管道,需要楼上楼下全部同意。张丽琼说,施工要进到家里,要破坏装修,还暂时影响卫生间浴室的使用,居民对这件事的想法也各不相同。比如,住五楼六楼的,更换意愿就没那么迫切;家里装修比较新的,会权衡得失,犹豫不决。一竖排上下六户施工只需两周时间,但整个小区完成换管用了两年多。

“整个过程中老百姓不用花一分钱。破坏掉的装修,工程队尽量去配到一样的地砖给装好,施工期间,可以去居委会洗澡。总之,居民提出的要求都尽可能得到满足。”张丽琼参与了居委会的动员工作,挨家挨户了解具体诉求。1949年出生的她是一名老党员,48岁从上海市第十钢铁厂退休后,当过7年居委会主任。在协调、做工作方面,她有热情,也有经验。

与污水管改造类似的还有加装电梯,需要一个门洞的居民一致同意。而更难的是,装一台电梯的六七十万费用需要居民来摊,协调工作的复杂性可想而知。尽管如此,越来越多老楼房都“挂”上了明亮的电梯。

在上海静安区临汾路街道临汾小区,常能看到遛弯回来的宠物狗“牵着”买菜的主人去坐电梯。这是上海市第一个成规模批量化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小区,已有20个楼组完成加装,比例超过55%。

临时党支部发挥了重要的动员作用。静安区临汾路街道临汾路375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吕文浩说,组建电梯临时党支部,把街道、居委会、小区、驻区单位的党员都动员起来,通过“党建引领、政府协调、居民自治”,电梯一台一台装上了,居民上下楼大大方便了,愿意加装电梯的居民也就越来越多。

在上海,“老破小”正在旧貌换新颜,用微更新的方式与国际大都市和谐统一,交相辉映。

杨浦区武川路222弄小区里,新建好的3幢3层和2幢7层住宅陆续迎回这里原本的居民。难以想象,这几幢暖色调的坡屋顶小楼前身,是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7幢2层砖木结构不成套房屋,俗称筒子楼,几家共用卫生间,在楼道里搭厨房做饭。由于地势低洼,多年大雨后积水腐蚀房屋,地板、楼梯、门窗、梁柱都被白蚁蛀空。

偏逢地铁18号线将于2018年6月从3幢房屋下正面穿越,房屋安全状况雪上加霜。2018年初,153户居民全部被迁出,拆除重建改造正式在4月开工。杨浦区房管局副局长赵岳毅全程参与了拆除重建改造工作,他说,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细节。

房屋设计、户型规划、选房安排等,无一不需周密的考虑。“电梯房比楼梯房面积稍小,这样做一个平衡。选房抽两次签,第一次先抽出选房抽签顺序,第二次抽确定选房顺序。”赵岳毅介绍,新房都是40—50平方米的一居室,每户套内面积比之前增加10多平方米,增量面积收取改建费用,户均3万左右。房屋以使用权对居民进行安置,居民办理入户后,可按照成套改造后公有住房出售政策办理手续,取得产权证。

老旧小区改造亦如“烹小鲜”,上海用其擅长的耐心和精细,一点一点改善着老百姓的生活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