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特斯拉之后,上海在互联网领域,又签下一份颇具分量的合作协议。
上周,上海市政府同小米集团在沪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者将在上海布局金融科技、物联网和工业设计等业务;其新建的创新中心也将落户徐汇滨江,重点建设小米金融总部、小米物联网总部和小米工业设计中心。
签约前,李强专门同小米掌门人雷军见了面。这不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了。上观新闻曾经写过,李强出任上海市委书记以来,曾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时间,同数十位企业巨头会面,其中就包括雷军。(频频同他们见面,传递什么信号?)
8月7日,李强会见雷军。陈正宝 摄
这些企业家,有旧相识,也有新朋友。见面当然不是随意的——其中不少人手头在做或者脑子在想的,是处于行业前端乃至体现未来趋势的事。市委书记同他们的会面,也就往往带有一个重要的意图:吸引龙头企业、优质企业落沪,以优化上海的产业布局。
通俗地说,这也就是“谈项目”。但市委书记出面“谈项目”,不可能事无巨细,也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至关重要的一条是,这些产业项目,需要体现上海的产业结构升级方向,与上海的市场土壤相匹配,并体现上海承担的国家战略。这中间,自然也有城市同企业间的双向选择。
8月7日,李强在会见雷军时说,小米此次在上海布局的几个领域,“与上海产业和科技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他邀请小米参与分别于11月和9月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并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技术突破、创新产品首发”。
当天的新闻稿中,还有这样一段话:“上海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制定发布了《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双方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打造上海消费电子产业生态链集聚区和创新产业新高地,助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显然,引进小米——以及可预见的其他知名企业,意义需要放在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大目标下考量,并与正在打响的“上海制造”品牌密切挂钩。作为上海的“四大品牌”之一,后者所涵盖的制造业升级任务,正是构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内核,也是上海当下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的“重器”所在。
“上海制造”也正是李强为上周设定的关键词。除了与雷军会面之外,李强连续两天围绕“上海制造”进行集中调研。这个密度同一周前调研“上海文化”相似,侧重点则更为凸显。
8月9日,李强实地察看沪上多家集成电路企业,并请来多位业内专家和企业负责人,专题探讨半导体产业发展;10日,他又先后前往中国商飞公司和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进行调研。所到之处有个共性:无一例外,都属“国之重器”。
这正是上海发展制造业的关键所在。
8月9日,李强在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调研。陈正宝 摄
李强半年多前就曾明确表示,外界一度争论的“上海要不要制造业”,是一个伪问题——应对当下及未来的经济转型及国内外竞争挑战,上海作为昔日的制造重镇,依旧离不开制造业。真正的问题是,需要怎样的制造业?
“上海不可能什么都造,也不可能从上到下通吃产业链,”今年4月,李强在全市全力打响“四大品牌”推进大会上强调,上海发展制造业,必须认准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瞄准最前沿、最尖端的颠覆性技术,瞄准对产业具有控制力的核心环节,瞄准那些带动面广的“源创新”。“不是每个环节都要有,而是要把对整个产业具有控制力的核心环节掌握在手中。”
显然,谋求产业的高端环节和产品的高端化,是一个明确方向。8月10日,李强再度强调,坚定发展高端制造业对上海尤为重要,这座城市“既要拿出新的高端产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又要推出更多优质产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无论是已经取得阶段性重大突破的大飞机和微小卫星,还是正待加速攻坚的集成电路,首先都力求解决“有没有”问题。在李强看来,这也是上海对于国家的责任所在。
比如半导体产业,李强就在多个场合要求上海有关方面重视集成电路的发展,力争在已有基础上尽快取得新突破。“越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领域,上海越是要率先谋划、着力攻坚”。
此番他再度强调,集成电路要成为“‘上海制造’的重要代表”,成为“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核心领域”。相应地,一系列涉及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场景开发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改革探索,正在列入议事日程。
而在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李强也表达了相近的意思:“要聚焦重点领域,加强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基础科技领域取得大的进展,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大的突破,集聚和带动一批相关产业链企业,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李强通过实时视频察看到的中国商飞公司总装车间运行情况。陈正宝 摄
这些方面,“有没有”和“好不好”往往是密不可分的。而在一些已有较强实力的领域,“研究制造代表国家未来竞争力的高端优质产品,建立健全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也都是上海的努力方向所在。
对此,无论是企业、科研院所还是政府,均被寄予不同层面的期望。就政府而言,李强在各类企业面前——无论是央企商飞公司,还是民企小米集团,都反复表示上海将围绕企业需求努力提供优质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一流环境。这方面的努力,包括“一网通办”这样的政务服务措施,以及“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承诺。
而对各类制造业的从业者和创新主体而言,“高端化”应当被作为一种明确的价值取向。这也合乎李强一贯的期待:上海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产业“链”的高端和“质”的高端,都是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