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天,上海的会展亦开始进入密集期。
上周一,为期3天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周三,第20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与同日闭幕的AI大会实现“无缝衔接”。一时间,上海可谓群贤毕至、客商云集。而李强这一周的工作主要日程,多与这些重要展会有关。
AI大会和工博会,李强均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参加巡馆等现场活动,并密集安排多场集体会见。比如,AI大会期间,他就分别会见了新聘任的上海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前来参会的各路企业家代表和出席大会投融资论坛的中外知名投资人等。
而在国家会展中心,李强出席工博会开幕式后,马上前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场馆、平行论坛场馆和新闻中心,实地检查有关筹办工作。
一个多月后即将开幕的进口博览会,将是上海今年承担的一项重大任务,亦曾被李强称作是上海的“又一次崭新亮相”。
“全市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筹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重中之重。”他一连提了多个要求:倒排时间、挂图作战,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压实责任……总之,是要“只争朝夕、时不我待”。
进口博览会需要“全力以赴确保圆满成功”,其他会展亦是如此。出任上海市委书记后,李强已经出席多个会展、论坛,其本人也曾多次表达过对重要展会的关注。
当然,这并不是简单的出面“站台”。
2017年12月,李强在其来沪后的第一次市委全会上就表示,上海要把已经有影响力的一些论坛、会展、要素市场做深做精,“做成投资环境的‘放大器’、优质资源的‘引力场’”。
这次全会也是李强第一次对“四大品牌”内涵进行完整阐释。其中,展会、论坛,被他视作重要的“服务平台”,列为“上海服务”品牌的重要方面。
此后,他又在多个场合、从不同侧面探讨展会之于上海的意义。比如半年后的今年6月,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上,李强再度提出了“做深做精”四个字。
“上海有不少论坛、会展、赛事、节庆活动,关键要做深做精,做出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他说。
这次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李强将这些展会、论坛放到了事关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高度。他列数了陆家嘴论坛等已有多年基础的论坛,以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2018年首次举办的展会活动并指出,这些“都是上海发展的重要平台,要加强高水平运作,每年都要办出特色、声势和影响力”。
另一个背景是,上海需要对标的顶级全球城市,大多有着足以影响世界的会展、论坛或类似功能性平台。而在上海近旁,通过展会平台一举提升地区影响力的,也不乏先例——最典型的如世界互联网大会之于乌镇,就被李强提过多次。
重大会展往往是各路资源尤其是智力资源的汇集之地,而因汇聚而产生的思想碰撞、资源溢出,正是一座城市尤为看重的方面。很多时候,一场会展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话语权、影响力,更折射甚至决定一个地方在某个领域的“江湖地位”。
也正因此,上海要办的会展,既求规模,更求“精深”——办一次会,至少要对一个领域、一门产业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尤其是新兴领域。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李强就表示,办会本身就是为了抢抓机遇。“希望以大会举办为契机,形成集聚效应、放大溢出效应,促进提升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更有力地推动上海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上周二,他在各展区巡馆时,则重点察看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的融合探索,及其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的应用,明确表示上海要在这些方面加大力度,实现人工智能最核心的“赋能”价值。
已走过20年的工博会,亦在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语境下承载了新的期待。李强表示,上海将着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积极抢占产业发展战略制高点,加快构建更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以此坚定不移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同时,上海也愿与国内外业界共同努力,以发展制造业的卓越实践和创新成果,使工博会“常办常新,始终保持蓬勃的生命力”。
而即将拉开帷幕的进口博览会,无疑将为整座城市的能级跃升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
继此前多次实地调研检查之后,李强上周再度表示,进博会筹办必须瞄准“精品工程”。这意味着,当前需要更多从细节入手、需求着眼,“不漏掉任何一个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精益求精、细而又细”。
这种筹办思路,其实也折射整座城市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普遍思路。这恰也是李强对上海的期待——通过筹办带动整座城市提升风貌品质和管理水平。由此,方方面面都需要在筹办过程中发挥作用,以此体现“举全市之力”,并将相关经验复制推广到日常的运行管理之中。
同时,作为李强眼中“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好的功能性载体平台”,进博会所承载的更深期待,是对上海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服务功能产生进一步带动作用。
换言之,从能够促进多少投资贸易对接、签下多少 “大单”,到能够留下多少境外客商、转化出多少衍生资源,都是检验进博会溢出效应的试金石,也需要方方面面的主动对接参与。这座城市,显然没有“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