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周】上海为何需要一个“世界的会客厅”?

来源:上观新闻 2019/4/25 发布时间:2020-09-24 浏览量:12

上海要有一个“会客厅”,并且是“世界的会客厅”——市委书记李强一周前的一次调研,再次提到了这个构想。

“要按照全市统一规划,突出城市品质提升,加强黄浦江码头岸线建设,为努力把黄浦江两岸打造成为‘世界的会客厅’贡献更大力量。”4月15日,李强在上海地产集团调研时说。

李强调研地产集团。陈正宝 摄

此前,他曾在一些场合也提到过这一设想。今年4月初,在为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专题培训班进行开班授课时,李强明确表示,上海要“把黄浦江两岸打造成为‘世界的会客厅’,让城市更富魅力、更具吸引力”。

“纽约的时代广场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那么我们的黄浦江两岸,将来能不能成为一个‘世界的会客厅’?”在他看来,这是需要“好好谋划”的事。而显然,这并不只是城市建设、城市更新领域需要谋划的事。

作为上海最具象征意义的地标性区域,黄浦江两岸承受的期待从来非同一般。去年10月,李强曾连续调研滨江区域,并期望黄浦江、苏州河被打造成“城市的‘项链’、发展的名片和游憩的宝地”,“一江一河”沿岸要成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承载区、体现上海城市形象的著名地标”。

另一个逐渐广为人知的细节是,李强在出任上海市委书记后,特地将不少重要外事会见放到和平饭店。用意之一,就是借这里的江景向外国领导人讲中国的故事、上海的故事。

从和平饭店露台可眺望陆家嘴夜景。IC PHOTO 图

李强多次表示,眺望浦江两岸,能感知上海百年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的沧桑巨变。既能回望历史,又能远眺未来,对造访沪上的外宾而言,这里是了解“上海故事”“中国故事”的绝佳位置。

“世界的会客厅”无疑也将包含这样的功能。黄浦江两岸还有不少视觉上绝佳的“观景点”,以及值得“阅读”的城市空间。不断提升这些空间的品质,使之可观、可赏、可游、可亲近,包括李强提出过的“打造出可以与伦敦泰晤士河、巴黎塞纳河相媲美的‘必游必看’的世界级旅游精品”,将为提升上海形象和功能发挥关键作用。

另一方面,“世界的会客厅”既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除了展示,“会客厅”的更大功能,在于接纳全球范围的人员、资金、信息、产品,期待“高朋满座”,使之“宾至如归”。这就意味着,城市需要以自身功能的持续提升,去更大程度集聚、配置全球资源,并展现出其全球性的吸引力。

如同时代广场背后是纽约一样,对于黄浦江两岸的期待,背后其实是对上海整座城市的期待。某种意义上,整个上海都需要成为这样一个“会客厅”,以此彰显“海纳百川”的特质,也合乎“开放”这个城市品格和立身之本。

诠释“开放”,需要物理空间,也需要平台和载体。这一周恰是上海“开放因子”活跃的一周。浦东迎来了开发开放29周年纪念日,而上交会和上海车展的相继开幕,亦带来实实在在的“全球资源”和“全球目光”。

与此同时,讨论上海的开放,亦不仅仅停留在黄浦江两岸——尤其是中心城区段——所代表的“对外开放”层面。“对内”也要开放,并且需要展现更为主动的姿态。

在这方面,最直接的领域自然是时下热门的长三角一体化。

上周,国家医保局同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上海开了一个会。这场“2019年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工作推进会”宣布,苏浙皖新增9座城市纳入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的统筹区;而到今年6月,江苏、浙江两省将实现市级统筹区联网全覆盖,安徽省也将在9月前把有条件的市级统筹区纳**网覆盖范围。

去年9月,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试点启动,上海和苏浙皖8个统筹地区率先纳入,有关参保人员在试点医院就诊时,可享受跨省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的便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意味着长三角居民就诊便利度的逐步提升,亦是长三角公共服务共享的重要一步。

而其背后,则有复杂的跨地域协同、流程再造甚至资源分配。

推进会当日,李强专门会见与会的国家医保局局长和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分管副省长,表示此项试点“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语境下,此事更体现了推动国家战略实施的一种方法论,即抓住“项目化带动一体化”这个关键,从具体事情、具体项目入手,在公共服务方面更好地实现政策衔接、资源共享、优质供给,让更多群众受益。

其中,上海无疑需要发挥一种主动带头作用。

而在上周末,上海又迎来一场“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9春夏研讨会”。这个由多位城市研究和发展领域“殿堂级”专家发起的论坛,此番专门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其间对长三角区域内要素自由流动的期许,同样蕴含开放深意。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9春夏研讨会现场。陈正宝 摄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上海的“老市长”徐匡迪在作主旨演讲时表示,长三角一体化需要让生产要素在长三角区域内突破现存的各种行政、规章的壁垒,有序、自由流动起来,达到效益最大化。

李强在会上讲话时说,长三角需要回答 “1+1+1+1>4”的“重大命题”,此举“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案可以照搬照用”,需要实践探索,亦需要理论支撑。

“三省一市共同努力,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他重申了长三角一体化的这一愿景。

朝着这个方向,上海和苏浙皖需要通过更多具体项目推进来实施牵引,更需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进行深层次的制度创新、改革试验。而对上海来说,无论在综合的空间布局,还是具体事项上,都需要愈加开放的观念意识和政策措施予以支撑。

某种意义上,上海牵头打造“亚太门户”,也是更宽意义上“世界会客厅”的一部分——就如同高层多次强调的那样,位于上海西翼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将同早已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浦东形成“东西呼应”。对于面向长三角和长江流域、却一直缺少对内开放核心承载区的上海而言,堪称“补上了一个‘缺’”。

而上海要会的“客”,也应当是“八方来客”,自然包括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的“客”。这也正是常说的“两个扇面”:对外开放,同时对内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