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周】“稳增长”背后的“紧迫感”

来源:上观新闻 2019/7/24 发布时间:2020-09-24 浏览量:11

1

7月22日,上海上半年经济数据公之于众。而在一周前,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探讨,已在高层多次展开。

这半年,在巨大的外部变数下,上海经济仍显现不少向好因素;二季度的经济增速,较之一季度也有明显回升。但同时,对于此前就预想到的下行压力,上海也有了切身的感知。

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数据,都在不同程度上诠释“压力”。如何在接下来的半年乃至更长时间里顶住压力,乃至如年初期望的那样,“逆势上扬”?

2

“稳增长”,成了上一周当仁不让的关键词。从周一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委专项民主监督专题协商座谈会,到周三的市委深改委会议、市委季度工作会议,再到周五的市委常委会会议,高层在多个场合反复探讨的,正是这三个字。

而在周四,市委书记李强在对临港地区的专题调研中,着力强调亦是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战略、产业、功能问题。

这是时隔一年之后,李强再次专题调研临港。就在半天前的市委季度工作会议上,李强还曾数次提到临港。一次是谈及上海需要深入谋划一批“百亿级、千亿级甚至万亿级的新产业”,临港及其背靠的浦东作为期待中的新兴产业高地,显然当仁不让。“千亿级产业不仅要有,还要有很多个。”

另一次则关于已经落户临港,从审批到动工显示出“上海速度”的特斯拉超级工厂。李强在会上点题,要求以特斯拉项目为范本,考虑“如何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审批速度”。

类似的话,在次日的临港调研以及周五的常委会上,又被多次提及。显然,临港映射的是对整个上海的期待。

3

“我们要有紧迫感、危机感。”李强说。

这既来自现实数据带来的压力,也与中长期的竞争态势相关。从半年数据看,尽管宏观经济走势趋缓,但国内一些地方仍出现了不错的势头;而放眼全球,经济规模约为上海两倍的纽约,2018年的GDP仍保持较高增速。

在周五的市委常委会会议上,李强列举这些案例,要求上海官员更为全面地考虑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问题。他强调,对目前的上海而言,必要的速度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上海远没有到中低速发展的阶段,必须把稳定经济增长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才能缩小与全球顶级城市间的差距。”他提醒上海干部们,特别要防止“放缓变成一种惯性”,这不仅是增长问题,也是信心问题。

而某种将“高增速”同“高质量”对立起来的观念,亦应切实扭转——上海绝不片面追求高速,但追求“高质量的GDP”,必须成为一种自觉。

将“高质量的GDP”作为目标,并分析经济数据背后的结构性因素,就不难找到时下需要重点着力的环节。上半年,上海的服务业增速达9.1%,比去年同期高出1.7个百分点;社会服务业同期增长11.9%,金融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均好于同期。与服务业的向好趋势相比,上半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下降2.4%。新老产业接续、新旧动能转换正处于阵痛期。

重振制造业,无疑是一大重点。而其背后,又是如何培育新兴产业、发掘新动能的深层问题——同过去比,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已在不断攀升,但其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还比较低、支撑力还不够强。

但随着近几年制造业的投资持续加大,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上海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潜力较大、动能较足。而尽快培育“异军突起”的新动能,并形成规模优势,正是促进增长的关键。

也是因此,李强提出,要力争培育一批百亿级、千亿级甚至万亿级的新产业,并要求各方“拿出最大的努力、最大的耐心、最有力的举措”,“把资金、政策、人才、服务资源配上去、配到位,把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做起来、强起来”。

4

新产业、新动能当然不会从天而降。对上海来说,真正的考验,来自观念和方法的双重再造。

高层在上周的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时下的上海需要在“抓投资、抓项目、抓招商”上下更大功夫。其间传递的导向,无疑是高度务实的。而这背后,需要对产业方向有更为前瞻、更具突破性的认识;经济工作的一些思路,也应有与时俱进的调整。

如关于投资,李强就要求各级官员正确认识到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拒绝盲目、低效的投资,并不是不要投资。”他说。

在李强看来,要解决当前乃至长远的增长问题,并培育出新的动能,果断而科学地加大投资,已是当务之急。为此,季度工作会议上明确,上海要在投资上“上速度、上强度、上效率”,以新的投资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生态环境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和旧区改造、乡村振兴等领域,被视为加大投资力度的主攻方向。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他一再提醒各级官员,“创新驱动必须依靠新的投资来实现。”

而从去年起就反复强调的招商问题,亦得到再度重申。李强表示,高质量发展道路“是由具体的企业、项目、产品、技术铺就的”,换言之,没有实打实的企业和项目,一切都是空谈。

而招商引资问题所关联的,又是安商、稳商等一系列事务,以及支持政策落地、营商环境优化等深层次改革问题。

5

“稳增长”的基础是“稳企业”,特别是“对有影响力的标杆性企业、有潜力的成长性企业,要千方百计稳住、留住”——这是高层在上周释放的明确信号。而对各级政府部门来说,稳住企业的关键,除了更为积极主动投身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的态度,更有在改革方面的实质成效。

政策落地时的“最后一米”,就被要求尽快走通。

李强提醒沪上官员,出台大量政策后,应当多评估市场主体的真实体验,决不能因为落地环节中的迟缓甚至梗阻,让政策效应走样变形,甚至流于空转;落地中出现的问题,亦应得到充分重视。同时,各区、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还需要树立一种“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意识。

当然,要“比”的不只是一般意义上“政绩”,而是充分投身改革之后体现的成果与实效。对上海各级官员来说,下半年的日子显然并不轻松。

摆在他们面前颇具分量的考验,就是促进经济“逆势上扬”。而用李强的话说,“逆势上扬”的最重要前提,正是“改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