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正当“吃劲”之时。已经安静了近一个月的上海,上周起面上企业陆续复工,城市运转开始逐步回复常态。对这座超大城市来说,新一轮的“大考”刚刚开始。
疫情防控是一场“大考”,防控本身的重点,又在不断变化。从春节期间的“防输入”,到2月3日机关、事业单位正常上班开始“既防输入、又防扩散”,是新增的第一个重大考点——某种程度上,及时排摸并切断本地传播,相比单纯的防止传染源输入,考验要复杂许多。
而陆续复工,还意味着一层更大的考验。
2月13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前往浦东,先后调研区疾控中心、已复工的华为上海研究所和几个地铁站。
当日提出的要求,较此前已有了深化——连续强调多日的“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之后又加了一句: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特别指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
13日下午,李强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贯彻有关重要精神时,也为当前上海定下基调,“抓防控、抗疫情是硬任务,抓生产、抓发展是硬道理”。
如果没有疫情影响,春节后的2月,本应是密集推动重大项目、重大改革落地,为一季度及全年增长目标发力的时候。
年前,李强曾在多个场合表示,2020年开局,上海应有“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
疫情打乱了整座城市的节奏,但上海不可能坐视发展停摆——这不仅关乎一年的目标任务,也关乎这座城市更长时期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发展动力。
而从眼下来说,让发展势头复苏,直接事关这座城市2400万人的生计,亦关乎民心与社会的安定。
从全副精力投入抗击疫情,到开始“两手抓”,无论对防疫和发展来说,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场景。
这考验各方对当下形势的研判,某种程度上也拷问这一种“城市观”——上海需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当下应该展现出怎样的水准和形象,又需要为未来打下怎样的基础?这些看似抽象的问题,在面对防疫和发展的“辩证法”时,会变得非常具体。
当然,更直接受到考验的,是城市的综合治理水平。
2月12日,李强主持召开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动态防控”一词。会上指出,要“在积极引导有序流动中做好动态防控”,并进一步健全完善、严格执行各项防控管理规范。
此前,李强在企业复工首日检查火车站、商务楼宇,并在当晚主持市委常委会时,一再强调防控需要秉持的“严”字。他要求,在前阶段严格防控的基础上,“进一步严密组织、严格措施、严肃责任,一严到底、严防死守、严防严控”。
由“静”转“动”,“严”仍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流动增加带来的潜在风险增加,意味着只有更加坚持严格,才能最大程度规避风险。
因此,复工二字前,往往还有“有序”二字。高层在一周以来的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严格对照各行业疫情防控规范,“把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作为企业复工的首要条件。防控措施不落实的,要实行一票否决”。
而同时,新场景下的“严”,也有新的内涵。就如足球场上的防守需有灵活的战术一样,战“疫”时的“严防死守”,并不等于机械化、一刀切,单纯依靠人力的甚至是粗暴的封堵——那样既效果有限,亦难以为继,还会留下诸多后患。
“动态防控”的“动态”,意味着防控措施要务求动态、精准,不断根据实际调整优化,并追求效能的最大化。也只有如此,“切实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的要求,才会得到落实。
亦是因此,一个多星期里,李强在各次调研和会议中,不断提及防控的“精准”。
2月18日,他在主持疫情防控专家座谈会时表示,当前需要牢牢把握阶段性特征,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从严有序做好动态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而在此前召开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李强提出,当下的疫情防控,“风险防范要更加精准、人员管控要更加精准、智能防控要更加精准”。
这三个“更加精准”,将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标准,亦是统筹防控与发展的重要遵循。而“精准”本身,更是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在运行和治理中应当秉持始终的一个方法论。
都说疫情防控考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三个精准”中涉及的具体问题,就不断考验这座城市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比如针对道口、轨交站点等高流量区域及其密集流动时段,李强就要求,要根据人员流动情况的变化,落实落细防控措施。
其中,尤其需要建立完善动态监测、实时预警的机制,力争早预判、早干预、早采取措施,就像切断传染性疾病的传染源一样,切断潜在的风险源。
而在“人防”和“技防”方面,平日被视为“牛鼻子”,并力争打造成为政务服务及城市治理品牌的“两张网”,应在防疫的特殊时期接受考验、展现价值。
这些都构成一座超大城市的治理能力。同时,“精准”不仅体现于防控手段和措施,亦应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政策设计、流程设计和工作布局上。这对于解决疫情当前的发展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格局,同样至关重要。
上周,李强还提过几个“更加精准”,包括“更加精准地指导企业有序有节奏复工复产复市”。这里有两个方面,既侧重复工过程中的“防”,亦侧重于“复”——已经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企业,需要尽可能回归正常的生产经营,尽可能不被疫情“打倒”。这也是上海战“疫”的重要方面。
“发展一线也是战疫前线,把发展抓起来,就是应对疫情、抗击疫情的有力支撑。”李强在造访位于金桥的华为上海研究所时说。
此前,上海已针对企业出台28条措施,支持沪上企业抗击疫情。一周来,李强在数次企业调研中都表示,这些惠企政策措施需要加快细化落实,让更多企业可感、可用。
各级党委政府则要认真排摸企业实际需求和现实困难,帮助其精准对接政策,增强其发展信心和发展预期——“精准”二字再度出现,足见其在当下的特别意义。
显然,在防控疫情同时,一场关乎营商环境乃至发展动力的大考,也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