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上企业陆续复工两周后,被疫情影响的城市,正在逐步找到一个新的节奏。
在2020年第一季度已经过半的时候,一手防疫,一手发展,成为上海的并行主题。
“疫情防控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经济社会发展要咬定目标、有序推进。”2月24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全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特别用了两个“咬”字,形容当下的关键任务。
此前一天,中共中央以多年罕见的、直通县团级的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对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信号很明确:“战疫”很“吃劲”,发展的“战役”一样“吃劲”,关键时刻,“哪一手都不能松,哪一个都不能输”。
“防疫松不得,发展等不起,做好‘两手抓’,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李强在传达中央会议精神时坦言,“两手抓”很多时候要面临“两难”选择,这考验着各级干部的能力、担当和智慧。
两个“咬”字,足见这种挑战。而上海的目标是,通过“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实现“双胜利”。
2
“双胜利”是愿景,也是这座城市的地位使命使然。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扇窗口。这意味着,上海的一举一动,都会有远超局部的影响。
上海对生活其间的全体市民,以及全国各地、全球各地的八方来客,也有过庄重承诺:这座城市要安全、有温度、高品质、充满活力,要让所有身处其间的人体会到获得感、幸福感,要成为一片能够让人实现梦想的热土。
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会改变这座城市应有的使命、定位和担当,只会让它们更为凸显。就如很多人说的,疫情是一面“镜子”,会照出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也“照出城市的样子”。
“要让上海这座城市始终有温度有活力,让生活在上海的人们安心踏实。”而要做到这点,就需要以更有效的防控成果增进群众信心、以更有力的发展举措增进企业预期。
这里包含了精神意志上的坚持不懈、冷静清醒,杜绝“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更包括具体方法上的务实精准、统筹兼顾。
“有效防控疫情是前提,稳住经济发展是关键,维护社会稳定是底线。”全市电视电话会上以此统领,强调了当下八方面重点工作。
而在此前的一个多星期,有关信号已经频频释放。
3
这一周,中央明确要求完善差异化防控策略,推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2月22日,李强在主持召开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时,借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时、度、效”三字,作为当下的疫情防控的基本遵循。
“把握阶段性特征,及时优化调整防控策略,更加精准、更有针对性地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管控。”他说。
到这个时候,上海的疫情防控需要通过快速反应、高效处置,体现出应有的高效率。行之有效的经验需要推广,而一些具体点上防控手势的偏差,亦需得到及时纠正。
这既关乎防控本身的有效性,也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循环能否顺畅打通,很多时候,还关乎这座城市是否展现出充分的“品质”和“温度”。
也在这一周,做强做实全市医院的发热门诊,被提到一个特别高度;上海还率先推行发热“零报告”制度。
2月18日,李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沪上多位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领域重量级专家的意见建议。会上明确上海需要“牢牢把握阶段性特征,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从严有序做好动态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对发热的及时监测,被视作快速识别、快速收治的最基础环节,亦是实现精准化、动态化防控的一个有效切口。
几天后,这项措施作为“全流程诊治链”的一环,被李强再度强调。在上海的八方面工作中,“着力优化全流程的诊治链”位列第一,其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疫情防控,对未来的城市公卫体系建设和疾病预防,亦有基础性作用。
其中体现的捕捉关键环节、精准夯实基础的思路,能否得以落实,既检验上海公共卫生系统和医疗机构精细化治理能力,也会映射整座城市的治理水平,以及发展动力。
4
与“时、度、效”同时出现在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还有三个字:“早、准、实”。六个字之间,颇有一些对应的味道——前三个字侧重防控,后三个字侧重发展,结合在一起,恰是读懂“两手抓”的密码。
防控讲精准,发展也讲精准,两者间是相互成就的。而把握关键,或者说,捏住“七寸”,也是应对防控和发展两场“大考”的共同思路。
在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导向下,上海不同地区的复工复产,也呈现出差异化状态。李强明确表示,“不能把差异化变成简单地放松或收紧”,必须从实际出发,严格标准、动态管理。而一些防控任务压力相对较轻、复工复产条件较成熟的区块,推动发展的力度,理应更为坚决。
李强在全市电视电话会议上也表示,要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至最低,当务之急是“主动出招、抓紧抓早”——与防控疫情一样,要稳住经济,上海也需要“与时间赛跑”。
某种程度上,疫情在给经济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一个分化期和窗口期。是否能及时把握这个“窗口”,主动、及时地抓住项目和转型契机,既事关地方经济短期的“自救”,也会直接影响未来的走势。
“早”的内涵正在于此。沪上主流媒体的报道已经显示,包括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商务区等在内,有一批重点区域的复工,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已经逐渐开足马力。
这样的态势令人欣慰,但挑战仍在继续。
5
前阶段各种“流动”的急停,让不少企业复工时遭遇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跟不上的困难。如何补“链”,是当务之急,亦是严峻考验。
一周来,“产业链”一词频频出现在李强的话语里。他在多个场合要求各方“高度重视推动重点行业产业链协同复工”“全力帮助企业打通产业链”,特别是为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上下游关联度高的企业提供保障,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恢复产能。
同时,对大批受困的中小企业,也需要通过纾困措施的精准落地,帮助其渡过难关——这层意思,此前已经强调再三。而在这一周,李强进一步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需要在这个紧要关头,真正“走”到企业去——市、区、街镇领导干部要集中走访企业,确保重点企业全部走一遍。
“首先是要亮明一个态度,上海是真心帮助企业的。”李强表示,困难关头,到与不到、帮与不帮,给予市场主体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主动性,本身亦是上海应有的“温度”。
同时,具体的帮助手势,又必须解决实际问题,是“主动关心帮扶,及时纾困解难”。
李强一再强调,任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都需要坚决摈斥。这是对走访企业的要求,也是统筹推进防控和发展各项任务的底线——这个过程,考验的是发展的精度,也是更大的格局和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