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周】高温天“串门”苏浙近邻,上海要表达什么

来源:上观新闻 2020/8/20 发布时间:2020-09-24 浏览量:12

有人开玩笑说,长三角一体化,或许是从“气温一体化”开始的。一个多星期来的高温,似乎在验证这样的戏说。

就在35℃以上的高温天里,上周末,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市长龚正率队登门走访了位于长三角的几个近邻。

浙江嘉兴,江苏苏州和南通,均与上海接壤,早已有深厚的合作传统。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嘉兴的嘉善县、苏州的吴江区和上海的青浦区,共同构成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近通车的沪苏通公铁大桥和沪苏通铁路,亦进一步拉近上海与南通两地的距离。

上海市领导的此次长三角之行,距离上一次不过两个月。6月初,李强、龚正曾前往湖州,参加一年一度的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并出席一系列重大活动和高层论坛,见证多个重大项目与合作事项的推进或开工。

李强当时表示,长三角应当真正成为“休戚与共的区域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引擎”,提升区域的核心功能,提升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能级和水平。

这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初衷所在。在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三省一市间在产业、基建、空间、公共服务乃至体制机制层面的融合与协同,更被寄予特别期望。

短短两个月后再度造访,足见上海与各地之间关系之密切。而在当前,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意义,更需置于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影响的背景下予以考量。

李强此行表示,长三角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走好先手棋、打造增长极”,并力争“在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体现长三角的更大作为”。

作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系的重要一极,长三角在新发展格局中自然需要扮演关键角色。反过来,应对当下种种挑战压力、塑造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亦是倒逼长三角进一步提升一体化质量的过程。

对上海而言,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含义之一,正是更为主动地嵌入长三角的发展格局,并在更大范围内拓展自身的功能。而在当下,此举还有特殊的迫切性。

几周前的市委常委会会议上,李强曾就当前的上海经济提出三组“双向发力”关系,其中包括“坚持服务国内大循环与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同时发力”。而促进两个循环同时发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正是长三角。

他坦言,在打造“大循环”和“双循环”过程中,上海固然有自身优势,亦不可避免地存在短板,产业链的一些环节,有赖于同周边的深度合作。

而在上周,启程前往周边接壤三市前,李强刚刚接待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率领的调研组。民建中央调研组此次来沪研究的主题,正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上周初,李强走访了商汤科技、博泰悦臻、华测导航等多家沪上创新型企业,其间多次谈及的,也是产业体系构建与产业链现代化问题。

“我们看重创新企业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超越引领和对行业上下游的带动力,还有在更大场景的广泛应用,对其他产业的赋能能力。”他对商汤上海总部走访时说。

他还强调,上海“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吸引集聚一大批符合城市产业定位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上海要在“两个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构建适应未来趋势的产业体系,持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被视为重要前提。新冠肺炎疫情及其衍生而来的一系列冲击,亦让这一问题的紧迫性空前凸显。

此前在包括市委全会在内的多个场合,李强多次强调过“稳链”“固链”“强链”的迫切性。这方面,既需要自身的布局挖掘,亦需要充分拓宽扇面,借力更大空间。

“我们要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做深做透强基固链、自主创新、开放合作的大文章,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在与民建中央调研组座谈时,李强表示,上海将瞄准重点产业,围绕关键环节,聚焦核心技术,加快创新突破,全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从而着力构筑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强基固链”“自主创新”同“开放合作”并列,已经表明上海对新格局的理解。一方面,需要通过自身努力弥补一些处于关键环节的短板,实现自主可控;但另一方面,将一部分重心转向国内大循环,绝不等于放弃一直以来的开放合作——作为上海的城市品格和特殊优势,在新发展格局中非但不应削弱,更应借机提质增效、彰显开放意志。

而这里的开放合作,既有对外,亦有对内。所谓“两个扇面”,从长三角至长江流域和华东地区再至全国这一扇面的意义,无疑在当下愈加凸显。

亦是因此,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还蕴含着某种区域意义上的循环——一旦畅通与长三角和更大范围的循环,上海作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就将更具底气,亦有望在更大程度上带动大区域的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大格局中,凸显着各地之间的“休戚与共”。上海同毗邻城市之间的合作,亦需在这样的站位上进一步推进,并持续破除一体化发展道路上的堵点和障碍。在当下的关键时刻,能否更快破局、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更大程度激活各地合力,其影响将不限于长三角本身。这显然也是上海市领导此行的关切所在。

就一体化示范区,李强表示,要尽快创新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区域大市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整体效能,并紧盯重点项目、发挥政策效应、强化工作合力,加快推进一批标志性项目、重大工程,进一步彰显一体化示范区的显示度集聚度。

就其他区域,他亦强调,要“立足新变局新机遇,以项目化推动一体化,围绕重大基础设施、重要功能平台、重点产业发展等谋划更多具有战略性和引领性的项目,共同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其间要凸显的,还是各地的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李强表示,各地要“强化系统集成,强化协同合作,强化贡献长板”。这样,才可能“走出一条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子”,并且真正畅通区域循环。而各地之间的良性竞争,亦需在优势互补中展开。

“把各自的长板变成共同的长板,把各自的优势变成共同的优势,共同提升区域核心功能。”在产业链强基固链压力增大、外部冲击显著的当下,“休戚与共”的几家,无疑更为迫切地需要“握指成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