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御上海小区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自治为平台,以有效监督为手段,以源头参与为目标,以长效管理为抓手,探索垃圾分类的有效做法。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在街道支持下,社区垃圾分类硬件和宣传氛围得到改善。在小区出入口新增了兼有投放和宣传功能的分类收集亭,整体设计美观大方,与小区环境相得益彰。垃圾厢房得到初步改造,原先破损的大门被修缮一新,垃圾房外墙也得到重新包装,融入了有关垃圾分类宣传的时尚元素。
2019年5月,御上海绿色小屋落成并启用,成为宣传垃圾分类新阵地。社区购置垃圾分类驳运车2辆,定时流动收集车1辆。为配合定时定点投放,设置凉棚3处,并添置照明、洗手装置,方便居民投放。目前垃圾房二期改造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设计中,届时将满足各类功能性要求,为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打好坚实基础。
二、强化党员示范引领
在社区志愿者特别是党员居民中树立起正确的垃圾分类意识,树立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2019年6月1日,御上海社区全面实行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制度,楼道和地下车库垃圾桶全面撤除。在三处集中投放点,并由党员志愿者带头值守监督指导分类投放。配合绿色账户的激励制度,鼓励居民分类,正确投放。分类投放时间确定为为上午7-9点和下午6-8点,方便居民参与投放。
如今居民参与度逐日提升,效果初步显现,垃圾桶撤除后社区环境明显改善,湿垃圾占比明显提升。志愿者队伍也逐步壮大,除党员外,楼组长、热心居民也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中来。居委会工作人员共13人在非投放时间在投放点每天值守4小时,楼组长共55人在楼道口每天值守4小时,劝阻居民切勿随地乱扔垃圾。物业保洁增加岗位,工作时间延长至晚上9点钟,保证按时摆放和撤回垃圾桶,清洗地面。部分居民以各种方式支持垃圾分类,比如主动帮忙分拣可回收垃圾,为社区无偿设计垃圾分类创意插画、报名为点位值守奉献碎片时间等。
三、探索垃圾分流新渠道
社区酵素坊是御上海社区开展的生活垃圾分流形式之一。该活动由居民志愿者自主管理延续至今。其主要做法是利用居民家中厨房产生的蔬菜果皮之类的垃圾制作多功能酵素,可以用于家庭种植、除臭、清洁等。社区绿色小屋提供了专门的场所用于酵素制作。
经过志愿者的长时间坚持,目前已经具备一定储备,可实现自给自足的持续兑换机制。居委会定期开展的便民服务日上,居民可凭较为纯净的菜叶果皮兑换一定数量的酵素,深受居民欢迎。
四、加强舆论引导
在撤桶位置增加创意地贴,劝阻居民不要随意投放垃圾。在楼道电梯电子显示屏中滚动播放投放时间和地点。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开展共建,增强居民与高校师生的互动。安排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或者让居民走进校园感受文化艺术气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6月1日,社区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机构在社区广场举行了隆重的撤桶仪式,包含文艺汇演、便民服务、公益义卖、积分兑换等各种元素,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垃圾分类宣传效应。
实施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楼道张贴等方式,公布垃圾分类光荣榜和陋习榜,每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