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开放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 2019/03/06 发布时间:2020-09-24 浏览量:13

“世界看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加速度,看到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中国决心。我们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二〇一九新年贺词言犹在耳。

这份掷地有声的承诺是新时代中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表达,是为高质量开放型经济增添的新活力,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的决心。

2018年,全球跨境直接投资遭遇“寒流”,中国吸收外资却实现逆势增长,创历史新高;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对外投资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重回增长轨道;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日渐成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平台。

开放,让中国大踏步走进新时代;开放,让世界听到了中国的时代最强音。

改善营商环境外资加码中国市场

1月7日,特斯拉美国本土之外的首个超级工厂在上海临港破土动工,这是第一个获批在中国独资建厂的外资车企;1月24日,英国电信宣布已成为第一家获得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全国许可证的国际电信公司,未来将为许多跨国客户拓展中国业务提供更安全可靠的网络连接业务……新年伊始,外资企业“整装待发”,这不仅体现了它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吸引外资的脚步不停歇。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4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折合124.1亿美元,同比增长2.8%,其中不包括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这是2018年中国吸引外资稳中向好趋势的延续。2018年全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885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9%(折1349.7亿美元,同比增长3%),创历史新高。

“2018年全球经济发展面临各种不确定性挑战,国际投资增长势头不稳,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方面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认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了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

2018年11月,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版《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大幅提升,已从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首次进入世界前50位。

正如世界银行全球指标局高级经理丽塔·拉马霍所言,由于一直致力于改善商业监管,中国是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快的国家之一,这已经是中国第二次成为进步最快的国家。

2018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从投资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投资促进、投资保护、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推动国家级开发区创新提升等六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以此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公平透明便利的、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难看出,这是中国扩大开放、对接国际做法、构建公平竞争环境决心的体现。

当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版)》发布。特别管理措施由2017年的63条减至48条,外资进入银行、证券、汽车制造、电网建设、铁路干线路网建设等限制将被取消,深入推进了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版)》中的特别管理措施则从2017年的95条减至45条,更是在种业、油气、矿产资源、增值电信、文化等重要领域提出了新的举措,加强了压力测试,进行了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营商环境的改善不仅体现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得益于“单一窗口”的建设,取消行政性收费、增加透明度并鼓励竞争,跨境贸易的时间和成本不断压缩等各项措施的实施,中国在“跨境贸易”这一指标中的排名从第97位跃升至第65位。

去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上海,在全力优化公平竞争的跨境贸易环境方面作出不少贡献。上海市商务委牵头成立了跨境贸易专项工作组,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压缩1/3以上,进口、出口边境合规成本分别下降58%和43%。上海建成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广了“通关、物流”货物状态跟踪查询和出口退税等功能应用,并开展关税保证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试点。

日渐优化的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的跨境贸易环境,中国正在营造更加充满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更广阔的投资空间。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外投资有序发展

“2019年1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平稳健康有序发展。”在日前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高峰透露,今年1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37个国家和地区的97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91.9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91.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81.4亿美元。

在巴西,国家电网公司首个海外独立中标项目--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项目开工;在阿联酋,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与阿布扎比港务局合资经营的阿布扎比哈里发港二期集装箱码头开港;在克罗地亚,中国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塞尼风电项目开工······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一批批优质的中国对外投资项目加速推进,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如今,中国资本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断上移,由资源获取型向技术引领和构建全球价值链转变。2018年全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298.3亿美元,同比增长4.2%。其中,对外金融类直接投资93.3亿美元,同比增长105.1%;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05亿美元,同比增长0.3%。截至2018年末,境外经贸合作区上缴东道国税费22.8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14.7万个。

2013年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将精雕细琢,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2018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6个国家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6.4亿美元,同比增长8.9%,占同期总额的13%。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3个国家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93.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2%。2019年1月,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7个国家有了新增投资,共计13.3亿美元,同比增长8.1%。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41.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5.1%;完成营业额42.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2%。

“一带一路”建设从来不是中国的“独角戏”,而是倡导沿线各国互利共赢的“大合唱”。美国智库全球发展中心相关数据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启动5年来,为全球带来了价值4600亿美元的投资,预计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国家的商品贸易将增长1170亿美元。

今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其间还将同期举办贸易畅通和境外经贸合作两个分论坛。“一带一路”建设这幅“工笔画”正在向高质量、精致细腻方向迈进,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也正以“一带一路”为引领,不断提升质量效益,平稳健康有序发展。

发挥“试验田”作用自贸试验区创新有动力

“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期望,也是自贸试验区从一开始就被委以的重任。

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从挂牌之初,上海自贸试验区便明确将成为制度深层次改革的试验场,而非对保税区传统优惠政策的技术性升级。

2018年,《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了海南省发展具体时间:到2020年,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际开放度显著提高;到2025年,自由贸易港制度初步建立,营商环境达国内一流水平;到2035年,自由贸易港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

从上海的先行探路到海南的全岛探索,各地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自贸试验区建设全速推进,对外开放新高地逐渐形成。

作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的探索创新脚步在建设之初便大踏步迈进。从负面清单发布、推动外资管理制度变革,到试行“证照分离”制度、深化全国“放管服”改革,到建立“单一窗口”、提升企业通关效率,再到创设自由贸易账户、加速金融领域改革创新,自贸试验区的每一次改革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样板。

截至2018年5月,自由贸易试验区已形成153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其中30项可复制的改革试点经验为新一批提炼形成的经验。

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而着眼国际高标准贸易和投资规则,将使制度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大胆试、大胆闯的自贸试验区建设一直在前进,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脚步也从未停歇。一个充满活力、开放的中国向世界大步走来,13亿努力奔跑的中国人正向世界展示着拼搏奋斗的中国梦。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声明]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