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怎样的城市精神来迎接中国进博会?8月30日,在2018上海城市精神论坛上,8位学术界、文化界等不同领域的“大咖”们围绕上海城市精神主题各抒己见。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作题为《集体记忆作为城市良性资产》演讲时说:“记忆是生物的天性和本能。动物若无记忆就会失去食物,人类没有记忆就会找不到回家的路。”他表示,虹口是上海城市文化记忆的集中地,虹口应该率先建立记忆产业,作为本区文创发展的助推器。上海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大学教授忻平表示,上海的文化包括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其中海派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海纳百川,在竞争基础上产生的创新,这种创新的特征以至于成为了上海人的基因。媒体人曹启泰认为,城市精神与市民素质息息相关。而市民的素质、修为发生在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中,比如微笑、宽容。
如何将城市精神真正落到实处,落到每一个人的心里?今年以来,虹口区委坚决贯彻市委关于践行上海城市精神的要求,高度重视区域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发掘海派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城市精神标识和文化品牌,深入推动市民行为养成,充分展现上海城市精神的虹口表达与文化传承。
在发掘宣传承载上海城市精神的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围绕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资源,本区积极推动“四川北路红色文化生态示范区”建设,成立虹口区红色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推进左联会址纪念馆修缮展陈,打造“中共四大·力量之源”6条发现之旅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今年,本区优选120处有故事的建筑开展“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挂牌工作,为市民和游客探寻虹口历史文化提供数字导览服务。围绕文化名人资源,本区筹办全国首个“鲁迅文化周”。今年10月,将与鲁迅文化基金会合作,组织全区开展鲁迅纪念日公众祭扫活动、鲁迅文化论坛、鲁迅诗文朗诵会等,打造“鲁迅小道”,更好地讲好鲁迅故事,弘扬城市精神。同时,启动犹太难民纪念馆扩建工程,策划举办“犹太难民与上海”国际研讨会,讲好“犹太难民与上海”故事。
个人文明和谐的精神面貌彰显一座城市的温度。本区将践行城市精神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在“冲刺100天,决胜进博会”之际,区文明办、虹口足球场、上海绿地申花足球俱乐部和沪上8家申花球迷组织发起“垃圾不乱扔,文明争冠军”虹口足球场中超联赛文明提升专项行动,并联合发出倡议:号召广大球迷自觉维护观赛秩序,赛后不留下座位上的垃圾,得到积极响应。七夕节前夕,市文联与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上海书法名家书写结婚纪念证书活动,让情人节过出“中国范儿”。本区还策划了全市首场滨江夜跑活动——“北外滩爱情诗歌跑”,数百对青年情侣以诗歌写作诵读与健身运动的方式,充分展现虹口滨江优势和文化底蕴,弘扬城市精神正能量。
探讨城市精神,离不开文化的积淀。本区积极打造有影响力、有标识度的文化品牌项目。由区委宣传部、澎湃新闻、建投书局打造的“建投读书会”主题讲座,将有深度的人文思想与上海城市精神结合,邀请海内外一线专家学者展开各类解读,激发市民思考。讲座同步推出的主题书单、主题展桌,为读者提供深度的上海城市阅读体验。“海上听潮·大师讲堂”坐落于海派文化中心,讲堂不定期策划系列文化讲座,邀请专家深入解析上海的开放传统和城市精神,与观众探讨海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上海书展期间,本区举办“诗歌之夜”活动,启动“书香满城,红色阅读”主题活动,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积极培育社区年轻“红粉”,并发布首份“彩虹书单”,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阅读红色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