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斑斑驳驳的墙面,变成了铺设一新的瓷砖;昔日油污遍布的灶台,更换为易擦洗、耐高温的石英石;点火已不太利索的煤气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嵌入型灶具;油烟机、热水器也全都更新换代,厨房窗明几净,装修得十分现代化。
“八一”建军节前夕,作为本区“宜居梦”优抚对象住房适老性改造项目的首批受益者之一,住在凉城新村街道的残疾军人蒋继忠家中的厨卫空间焕然一新!78岁的蒋继忠感动地说:“实在是太感谢党和政府了!帮我解决了生活中的大难题,这对我的家庭来说,真的是特别大的改善。”
提升优抚对象“幸福感”
蒋继忠居住的房屋装修于1993年,因儿子患重病多年,老夫妻俩的收入几乎都用于帮助儿子治疗疾病了,眼看着家居越来越破旧,想重新装修却无能为力。如今,通过“宜居梦”改造项目,蒋继忠一家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进行了专题研究之后,区民政局于今年正式启动了“宜居梦”改造项目。该项目由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虹口区分会出资,先在本区优抚对象最多的凉城新村街道试点,首批惠及六户符合条件的高龄优抚对象。
区民政局通过走访调研确定了首批六户家庭,今年3月初,凉城新村街道和装修公司相关人员一起对这六户家庭进行逐一拜访,了解家庭实际情况、测量厨卫面积并初定施工方案。“街道和装修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起来的,特别耐心,我把我家的厨房、卫生间的问题讲给他们听,他们都记下来了。离开之前,他们还拿出笔记,让我确认记下的问题有没有遗漏。”烈属骆霞娟回忆道。
“宜居梦”适老性住房改造项目对装修中涉及的材料、品类等制定了统一标准,然后按照实际情况,为每一户改造家庭量身定制装修方案,做到“一户一方案”。
家住奎照路679弄的杨文英是一位烈属。看着新装修好的厨房和卫生间,老人不住点头表示满意。尤其是看到卫生间里新安装的老人洗澡椅,93岁的杨文英忍不住热泪盈眶,她说:“政府想得太周到了!以后我就能安安全全地洗澡了。”
据悉,“宜居梦”改造项目已被纳入全年拥军优属实事项目,同时,也被纳入了区民政局服务对象大调研措施清单。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办好办实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本区设立并落实了一系列拥军优属实事项目。除了“宜居梦”适老性住房改造项目外,今年,本区还将新增红色基因传承、体育拥军、“第二故乡情”驻地建设成果展示、烈属医疗补助等实事项目。目前,本区拥军优属实事项目已增至15个,旨在让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
推进拥军优属“社会化”
作为“宜居梦”改造项目的试点街道,为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凉城新村街道一方面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该项目,另一方面委托社会组织上海宏城优抚社工事务所(以下简称“宏城”)与优抚对象一一对接,让各方的交流更加畅通。
施工期间,宏城的社工每天到现场进行跟踪监工。正式施工前一天,蒋继忠提出想趁这次厨卫重新装修的机会,自己出资更换掉已经损坏的老旧钢窗。与蒋老对接的社工陆明秀立刻与街道相关负责人、装修公司沟通。在陆明秀的奔波协调下,装修公司特意将蒋老家的动工日期推迟了数日,以方便他先更换厨卫窗户。
作为一家专门为优抚对象服务的社会组织,宏城的成立和发展离不开区民政局、凉城新村街道的培育及扶持。凉城地区驻地部队多、优抚对象多。如何做好这些优抚对象的服务工作?单靠街道相关工作人员显然是“杯水车薪”。为此,在区民政局、街道的培育和支持下,2010年6月,宏城正式成立。目前,宏城已入驻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成立八年来,宏城通过承接“关爱功臣活动”、策划“亲情双拥”服务项目、创建“乐活双拥”服务项目等,为优抚对象办实事、解难题,服务范围从一个街道扩展到七个街道,服务对象从原先的一千多名扩展到逾三千名。
本区优抚对象人数众多,多年来已形成多项双拥工作机制,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联络员联席会议、月月走访部队等,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在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定期走访慰问驻沪、驻区部队,各级领导深入基层指导具体工作,确保双拥工作常抓不懈。正是通过确立工作制度机制、实施一系列拥军优属实事项目,以及购买专业社会组织的服务,本区的拥军优抚工作进一步提升了驻区官兵、军休干部、优抚对象的获得感。截至目前,本区已连续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上海双拥模范区八连冠。
今年是新一轮双拥模范创建年,本区将继续大力开展拥军优属实事项目,健全拥军优属政策措施、创新优抚安置工作模式,“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在虹口得到有力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