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探索构建良性社会自治循环体系

来源:上海杨浦市人民政府 2017/10/15 发布时间:2020-09-24 浏览量:11

  近日,杨浦区第二次睦邻中心发展峰会在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报告厅举行,主题为“公共、公益、商业服务与睦邻中心发展的关系”。本次峰会由区社建办、区民政局主办,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承办。 与会人员就“社区公共服务与睦邻中心的发展”、“社区公益服务与睦邻中心的发展”和“社区商业服务与睦邻中心的发展”三个议题展开了讨论。五角场街道的邓海琳、上海屋里厢社区服务中心的周帆、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的郭小牧三位公益大咖,就这三个    议题的实施现状以及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别进行了经验交流和案例分析。   大咖分享:多元格局下的建设   邓海琳认为,睦邻中心作为杨浦区全面建设睦邻家园的重要高地,是创新社会治理和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她结合具体实例,指出睦邻中心妇女之家、城市基层党建等公共服务功能对纾解基层社区治理困境有极强的价值功用,同时睦邻中心可以将街道职能部门  服务和睦邻中心活动结合起来,并将属地功能的特色放大,不断拓展延伸辐射服务范围和领域。但是,社区公共服务对睦邻中心也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如挂牌上墙和争取服务空间,破坏了睦邻文化的整体性,具有一定刚性的社区公共服务,对社区自我形成的“    软睦邻”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对此,邓海琳建议要强化综合服务、弱化单一功能,采用一室多用和专项服务错时的方式强化睦邻中心相应空间的利用效率,将各部门服务和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整合,形成集约化配送,并根据各中心实际情况和需求清单来进行设计和个性化调整,以达到更好的社会效益;考虑到部分睦邻中心存在居委会嵌入等情况,可结合全岗通,让一专多能、全岗都通的居委会干部将前台受理职能和在地服务功能结合起来,更好地强化服务;做好公共服务的反馈,有效提升公共服务在睦邻中心的针对性、有效性、便捷性,强化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针对社区公益服务与睦邻中心的发展,周帆分享了四平阜新路睦邻中心——语莲堂免费国学课堂,五角场街道文化花园睦邻中心——科技助老班、小小图书管理员等公益项目案例,指出好项目会受到居民认可和关注,增强居民对睦邻中心的归属感,增加其人气与关注度,还可培养社区居民骨干和团队,为爱心企业参与社会共治提供平台等诸多好处。他认为公益项目的设计要以需求导向、可操作、有创意、公益性及成本低为原则,通过街道志愿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党建服务中心、睦邻中心所在居委会、所在社区及周边居民获取资源。   郭小牧在商业服务与睦邻中心发展的主题分享中,提出构建社区资本的概念,社区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建成资本、经济资本和自然资本,在资本雄厚的高品质社区里,居民身心健康,睦邻友好,幸福感强,参与度高,社区商业繁荣。对于睦邻中心的商业服务项目,她认为商业项目的孵化要通过需求调研、社群共创、社区验证、市场推广等步骤,充分使用睦邻中心作为创新创业实验基地的功能,不断验证服务,确认真正需求,重视用户参与,珍惜用户反馈。商业项目未来要深入社区家庭的核心需求,关注大健康、养老等未来商业前景较大的市场,用公益+商业相结合的模式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专家点评:探索服务新模式   同济大学教授郭强和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及社区建设处的章淑萍对本次峰会进行了点评。郭强认为,社会的发展最终落脚点在社区,在全国范围内,人际交往、社会关系是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共同需求,睦邻运动是世界文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每个人都要为此而努力;睦邻中心的生存基础是服务,没有服务就没有睦邻中心,没有服务的睦邻运动是失败的;要进行服务内容的供给侧改革,让老百姓对服务有体验感、感受度;如何在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和商业服务间建立平衡是之后睦邻中心发展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章淑萍则表示,睦邻中心的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和商业服务三者密不可分,然而对于公共服务的社会性、公益服务的广泛性和商业服务的市场性之间的侧重仍需探讨和研究。   区社建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睦邻中心建设过程中,各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各睦邻中心涌现了一批特色鲜明、典型实用的创新案例,随着睦邻中心服务的不断推进,在中心运营中的很多经验和启发需要交流、沟通、碰撞。举办此次峰会,希望能通过这次集体的头脑风暴,讨论出如何在多元格局下,通过公共、公益、商业三方面的社区服务,更好地推进政社合作、三社联动,以帮助全区所有睦邻中心建设得更好,更积极地调动各方社会力量,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居民群众主动参与各类社会活动,理性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形成良性的社区自治循环体系与政企合作的多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