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倒逼改革。今天,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和浦东新区就进一步深入建设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举行新闻通气会,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冯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区政府党组副书记严旭,区政府副区长陆方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区政府副区长王靖,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彦峰等出席新闻通气会并回答记者的相关提问。
根据总体方案,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和浦东新区深入建设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围绕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努力做到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务更优。围绕构建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改革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模式、强化监管手段,探索建立以综合监管为基础、以专业监管为支撑的监管体系,构建市场自律、业界自治、社会监督、政府监管互为支撑的监管格局,全面提升开放条件下的公共治理能力,切实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使市场和社会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其主要任务是:(一)引导市场主体自律; (二)探索业界自治。(三)推动社会监督。(四)加强政府监管。(五)强化专业监管。(六)创新监管体制机制。(七)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八)加强监管基础平台建设。
冯伟在通气会上表示,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和浦东新区进一步深化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总的思路是“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首先是放,放是方向,就是要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加大改革力度,进行“压力测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去年,新区全面承接市级职能部门下放的151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取消区域性市场分割;全面清理红顶中介,切实加大了行政审批改革力度,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提升了市场主体活力。今年,在放的方面,新区将积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根据《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要求和市审改办的具体部署,对116项行政审批事项按照完全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制、提高审批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加强市场准入管理5种方式进行改革。接下来,还将按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要求,对新区441项行政审批事项按照这5种方式进行改革,探索产业项目、基本建设、市场准入和双自联动等重点领域专项改革,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
其次是管,管是基础,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只有管得更好,才能放得更活。此前,新区探索了一系列事中事后监管的路径和方法。比如,以“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为原则,从审批事项和涉及的行业、领域和市场角度,制定监管方案清单。比如,建立综合监管平台,在双告知的基础上,实现部门信息联动,市场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又比如,在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知识产权领域探索了综合执法体系。今年在管的方面,新区更加注重制度的创新集成、注重放管结合,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在市审改办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高标准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具体要求,积极探索构建与之相匹配,能够覆盖重点行业、领域、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总结提炼自贸试验区的实践探索,形成《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总体方案》。
第三是服,服是保障,要用更优的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根据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改革理念和实践经验,去年新区推出准入便利化“双十条”新措施,推出人才新政14条,率先试点永久居留、人才签证等改革措施,推出全国首张“知识产权金融卡”, 建立“O&K”窗口服务快速反应机制,推行服务窗口无否决权、一线受理人员“只说Yes不说No”的全新服务理念,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今年在服的方面,按照市政府的整体考虑和统一要求,新区积极建设网上政务大厅,打造政府服务“单一窗口”,建立“7×24小时全天候服务”模式,通过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在跨部门共同审批、联合审批上实现突破,构建了一个以网上政务大厅和行政服务中心为载体,以政务云单一数据中心为后台支撑,以首席信息官制度(CIO)为体制保障的工作体系。
严旭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总体方案既是顶层设计、又源于实践探索,既是对未来的规划、也是对已有做法的提炼,不少事项是边改革、边总结、边完善、边推动。18项重点任务,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的11项,比如建立新型业界自治平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厘清和明确部门监管职责等;已经形成工作方案并正在推进中的有5项,包括441项审改事项配套监管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CMO)相配套的监管制度;需要加快推进、持续完善的有2项,包括落实市场主体首负责任制、逐步健全监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