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晚,2018“美好生活”上海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大赛在中华艺术宫举行颁奖典礼。全市12家高颜值、有内涵的基层公共文化空间获奖。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翁祖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市文广局局长于秀芬,市文广局副局长尼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宏舟等出席。
上海正在加快建成更加开放包容、更具时代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本次大赛放眼全市公共文化空间的优秀案例和举措,通过专家与市民共同评选,推出市民眼中“美”“好”“新”的典范案例,更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营提供示范性、可复制的模式。
以评促建 多方驱动 打造高颜值有内涵空间
根据市委“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要求,针对当前不少公共文化空间颜值低、服务意识和水平差、服务群体单一、服务效能不足等现状,在上海市民文化节组委会的指导下,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广局)推出2018“美好生活”上海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大赛。大赛旨在以评促建、多方驱动,促进一批有设计感、有品位的基层公共文化空间“样板房”落地,培育和发掘一批符合百姓需求的新型运营管理模式,打造更多高颜值、有内涵的公共文化空间。
大赛自3月底启动以来,经由机构自主报名、各区推选、市民网络推荐等渠道,最终有112个案例入围,涉及223个空间点位。评比注重五个方面的标准:一是要有全新的设计理念,由过去的“设计方做主”转变为“老百姓做主”;二是要提供全新的服务内容,以文化为载体,与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样式相结合;三是要实现全新的服务方式,实现网上预约、线下同步的高效服务机制;四是要拓展全新的服务对象,将老年人、青年人、儿童等各年龄段的受众吸引到公共文化空间里来,实现空间服务效能的最大化;五是要使用全新的运营模式,让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体进行运营,为公共文化空间带来生机活力。
王宏舟表示,参赛单位中,既有高颜值、接地气的特色阅读空间,也有多种艺术元素跨界融合的艺术商圈综合体;既有温暖的艺术馆、博物馆,更有百姓家门口的贴心文化服务空间。这样一批有代表性的创新成果,让市民真正感受到城市的建筑之美、实用之便、品质之高和人文之情。
大赛不仅关注空间设计的硬件创新,更希望激发各个运营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带来百姓家门口文化服务能级的提升,带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更是对广大市民期盼的创新回应。
空间设计与运营服务兼顾 3家浦东公共文化空间获奖
颁奖典礼上,大赛颁发了基层文化空间、公共阅读空间、商圈文化空间、文博艺术空间、跨界文化空间五大类别的“空间设计奖”及“运营服务奖”。此外,大赛还评出两个最重量级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奖”,以表彰其在创新构想、设计思路、运营模式、活动组织和服务绩效方面的突出成绩。
大赛还特设市民投票的“网络人气奖”,最终投票参与人次达292万。翁祖亮、周慧琳、胡劲军、于秀芬、尼冰等为获奖单位颁奖。
在最终的获奖名单中,融书房、唐丰苑文化客厅、张江戏剧谷3家浦东公共文化空间上榜。融书房与思南书局同获“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奖”,二者各有所长。思南书局由闻名沪上的“思南读书会”演化而来,而融书房则是由老旧社区图书馆改建而成。今年4月,融书房以陆家嘴“白房子”的崭新面貌惊艳亮相,并以每周举办两场高质量的“陆家嘴读书会”吸引众人。5个月来,读书会参与人数已近万人,全程由东方财经·浦东频道录制播出,覆盖全国4.5亿观众;并通过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新媒体平台,同步推送活动招募信息和精华回顾;还与喜马拉雅FM合作传播音频,可谓“没有围墙的融书房”。
唐丰苑文化客厅荣获“基层文化空间运营服务奖”。去年,唐镇唐丰苑居民区的居民就发现:社区“推倒了一堵墙,打开了一扇门”,新亮相的文化客厅不仅做到“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服务项目标准化、服务标识统一化”的“四化”标准,还通过“三会”方式,形成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和服务清单这“三张清单”。社区居民不出小区,就可以享受到7大类154个服务项目。“过去半年里,在文化客厅参与活动的居民达1.5万人次,比以往增加一倍。”唐丰苑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俞华颇有感触地说,“家门口”的文化活动越多,居民区的凝聚力就越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就变得更顺畅。最近一次的居委会选举得票率超过97%,大大高于以往。
张江戏剧谷荣获“文博艺术空间运营服务奖”。张江戏剧谷通过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合作,引入了大量优秀剧目,让市民下班后在浦东看一场话剧、听一场音乐会变成可能。张江戏剧谷让戏剧过江,让文化东进,令张江“文艺”起来,让美好生活与艺术结伴同行。
航头镇鹤邻家美丽庭院、周浦镇文化服务中心、高桥国学馆等浦东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入围各奖项。大赛得奖、入围单位结成“上海公共文化空间创新联盟”,未来将定期开展文化空间运营设计论坛,打造品牌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