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大批充满朝气的85后、90后教师陆续走上讲台,成为教师的生力军。如何满足他们的发展诉求,激发其专业潜能?3年前,一个聚焦小学美术学科的“新锐”教师培养计划在浦东启动。这是新区首个针对青年教师的人才培养计划,如今已辐射到劳技、自然等学科,还被推广至外区。
12月20日,浦东新区小学美术“新锐”教师毕业典礼在上海市浦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锦绣校区举行,49名青年教师从导师手中接过毕业证书,他们如今已成为新区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
从76名到49名
教育大区浦东有500余名小学美术教师,教龄5年以下的青年教师超过四分之一。面对新老教师年龄跨度较大、人才储备青黄不接的问题,“新锐”计划应运而生。
在浦东教发院小学美术教研员方文晶看来,青年教师的成长影响着学校和学科发展的未来。“从学生到教师,是青年教师人生角色的一次重大转变。除了见习教师培训机制,我们还能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做点什么?”方文晶牵头制定了“浦东新区小学美术学科青年‘新锐’教师三年培养计划”,并主动请缨担当团队的班主任,期待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意识超前、业务精良、创新实干的优秀青年美术教师队伍。
2014年10月,“新锐”计划正式实施,经过各校推荐,共有76名学员加盟。依据学员所在教学片区及个人专业等情况,分层组建了新锐组长团队、核心学习团队和7个研习小组团队等。学员每周一至两次,集体接受“教学实践”“专业技能”“教学研究”3大模块的培训和研修,3年下来,每个人的成长袋里都积累了厚厚一沓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新锐”计划采取“宽进严出”的方式,学员学习情况不佳会被劝退,学员也可自愿退出。最终,顺利毕业的共有49名教师,他们来自新区的39所学校,3人是研究生学历,46人是本科学历。
立足浦东放眼全市
“新锐”培养的虽是浦东团队,视野却放眼全市。沪上美术教育界的专家、学者、特级教师等都是团队的后援团和智囊团。
市教委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徐敏作学术报告《上海市美术课程改革的导向与要求》,上师大教授胡知凡分享的热点话题“美术核心素养的命题与测试”,新区美术教研员瞿剑宛就“促进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思考”与学员的促膝谈心……3年来,团队共邀请11名“大咖”为学员带来12场学术报告、主题演讲和互动式话题讨论等。
暑假期间,学员们还自费前往嵊泗和景德镇采风,不仅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一些教师还发掘了自己的专业兴趣点。在景德镇的那次采风中,临沂二小教师唐奇对传统的陶瓷工艺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将学习成果带回了校园。在他的倡议下,学校有了自己的陶艺教室和窑炉房,孩子们开始尝试创作和烧制瓷板画。今年6月,唐老师的相关课题成功申报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由他主编的校本课程《陶艺兴趣爱好》也已走进课堂。
课堂内外发现奇迹
课堂一直都是“新锐”计划实施的主阵地。除了将名师、专家请来现场教学、听课、磨课,团队还鼓励学员同课异构分享智慧,合力生成一堂堂好课。
3年来,学员们深入彼此的学校,对课堂有了更深的感受:美术课堂不仅是教师陪伴孩子学习知识技能的地方,更是师生开展生命对话、共同成长的地方。除了教材内容,学员们还开始主动研究起了儿童心理、教学语言、板书美化等,并养成自问的习惯:“我的课堂可以带给孩子什么?”“我的课堂可以让自己提升什么?”……
浦师附小的美术教师沈俐和其他7所小学的学员一起,带领学生去自然中读懂“一片叶子的故事”。“起初,孩子们在课堂上画出的叶子形状有些雷同,描绘的树叶颜色也存在惯性思维。于是,我们带着孩子走出教室重新去发现。”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孩子们捡到了扇形、心形等形状各异的叶子,大家还观察到,落叶缤纷多彩,一片叶子上就可能有多种颜色,还有的孩子发现,到了刮风下雨天,树叶会“唱歌”。竹园小学的陈旻鸾老师所在的小组,则就“小学美术教育进社区”申报了区级课题,并把美术课从教室搬到了美术馆和社区,在喜玛拉雅美术馆,学生欣赏到了百变的蒙娜·丽莎;在公园和社区,孩子和家长一起写生。
“新锐”团队副班主任张芸语老师介绍,短短3年,新锐教师共参与市级课堂教学展示7次,区级课堂教学展示41次,专业能力得到迅速提升,不少教师还在各级大赛中获奖。六师附小的朱慧老师拿下上海市首届艺术教师基本功大赛综合一等奖,全国教师基本功大赛综合二等奖;竹园小学的朱燕凡老师,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是当时获奖教师中最年轻的一位。此外,还有6人入选“上海市美术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