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之星:80后拆弹专家—记上海市公安消防特勤支队龙阳中队排爆班班长原鹏飞

来源:浦东时报 20150804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12

人物档案:原鹏飞,男,上海市公安消防特勤支队龙阳中队排爆班班长,中共党员。10多年来,拆除爆炸装置40余个,处置废旧炮弹1800余枚,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获得过“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上海市平安卫士”等荣誉称号。


负重30多公斤,跳绳200次,折返跑200米,冲锋到6楼,再返回原地。规定时间内完成后,再用筷子从碗中夹出50颗黄豆……这样的训练,听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这是原鹏飞每周要完成的常规训练,因为他是个“拆弹专家”。

原鹏飞,1983年出生,2001年从老家河南新乡应征入伍,进入上海公安消防总队浦东支队金桥中队,成为一名特勤队员。2003年,他又被调入上海市公安消防特勤支队龙阳中队,成为了一名排爆手。

10多年来,原鹏飞从一名排爆队的新兵,逐渐成长为主排爆手,目前已经是龙阳中队排爆班的班长。经他手拆除的爆炸装置有40余个,处置的废旧炮弹多达1800余枚,原鹏飞无愧于“拆弹专家”的称号。

龙阳中队负责着整个上海的排爆拆弹任务,刚加入这个中队的时候,原鹏飞十分兴奋,因为这本就是他十分向往的一个岗位。从“门外汉”到“主排爆手”,正常情况下或许需要8到10年,然而原鹏飞凭着自己的努力,只用了短短的4年。

一名“拆弹专家”,需要充分的理论知识。面对复杂多样的炮弹种类和排爆知识,原鹏飞除了正常的学习之外,经常加班加点,翻词典、查资料,抓住每一个机会向老班长请教。正是通过这样的刻苦,他才把所有排爆知识、器材参数、操作方法烂熟于心。

体能和稳定性的训练,对排爆手而言尤为重要。因此,原鹏飞和队友们经常需要穿着近70斤的防爆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跳绳、折返跑、上下楼等一连串的高强度体能训练,紧接着还要用筷子从碗中夹出50颗的黄豆,或者是将细线穿过十余枚绣花针的针眼。

这样高难度的训练,原鹏飞和队友们每周都要进行,为的是训练稳定性,尤其是手部。因为在排爆过程中,任何一次的手抖,都有可能导致爆炸装置的不慎引爆,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还有心理上的训练。龙阳中队内部,经常会组织“红蓝对抗”,“红蓝”双方相互制作爆炸装置,交给对方进行拆除。为了训练的逼真以及增加心理能力锻炼,爆炸装置内装的都是真火药,一旦拆除失败,爆炸后虽不会重伤队员,但也会带来一定的灼伤。

严苛的训练,是为了真正执行任务时的安全。原鹏飞告诉记者,直到如今,中队执行的所有拆弹任务中,都没有发生过拆除失败导致爆炸伤亡的情况。

尽管如此,每次执行拆弹任务,仍都是与死神的直接对话。原鹏飞10多年的排爆生涯中,与死神最接近的,是2009年执行的一起排爆任务。那是2009年9月的一天,中队接到举报,宝山某大楼出现一个连着电路板和几根导线的疑似爆炸装置。

担任主排爆手的原鹏飞与队友们迅速到达现场,并在指挥员的部署下展开作业。他首先利用检测仪器判断装置内含有火药成分,随即操控排爆机器人,将爆炸装置放进防爆罐内转移至大楼前的空地上进行人工拆除。由于该装置引线外露,性能极不稳定,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爆炸,为了安全起见,原鹏飞决定采取分解装置这一相对稳妥的方法操作。

身穿30多公斤的排爆服,原鹏飞趴在表面温度40℃以上的地面上,细心地将装置的连线逐一剪断,把炸药卷分离开来,再用刀片划开炸药卷,用与掏耳勺差不多的自制小木勺,一点一点将火药掏出来,最终化解危机。整个过程,花费了近4个小时。任务顺利完成,但原鹏飞则因为体力透支,直接昏睡了过去。

更多的时候,原鹏飞与队友们的任务是处置废旧炮弹。2003年到2007年,上海因为进入房地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