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浦东的大街小巷,移动终端可以收到免费的Wi-Fi信号;想要乘坐公交车,可以事先查询公交车还有多久能靠站,从而安排出行时间;社区居民无须挂号就可通过电视和医学专家面对面问诊……
上述场景,在过去五年浦东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逐一实现。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浦东智慧城市主要围绕“基础网络、惠民应用、智慧产业、发展环境”四个大方面推进。下一个五年,则将继续推动信息化与区域发展全面深度融合。
初尝甜头领先示范
智慧城市建设能够带来怎样的变化?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盛雪峰告诉记者,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济效率、城市运行效率以及政府服务效率的提升;二是社会资本的引入;三是信息化带来新的产业增长点,突破原有产业发展的瓶颈;四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因此,“十二五”期间,浦东围绕“基础网络、惠民应用、智慧产业、发展环境”四个大方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制定了具体细化的重点任务。即“打造一个适度超前的基础网络体系”、“建设政府服务协同、智慧城管等九大惠民应用工程”、“形成健康坚实的智慧产业体系”、“保障措施和环境建设”。
以此为标杆,浦东在城市管理体系、政府平台化创新发展、智慧社区(园区)样板工程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以前者为例,浦东通过能耗在线监测和管理平台采集存储机关办公建设与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为浦东新区楼宇能耗统计、审计提供准确数据,从而令城市管理体系更加精细化、立体化。
浦东的尝试获得了相关主管部门的认可。“十二五”期间,浦东先后被住建部和工信部纳入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范围和中欧绿色智慧城市试点单位,并自2012年开始,连续三年被社科院评为智慧城市示范领先奖。
未来提升五大核心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十二五”期间,浦东在基础网络体系建设上下了功夫,建设水平在全国范围内领先。截至目前,浦东范围内的城市光网覆盖率接近100%,4G网络基站总数超过4200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区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
未来浦东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呢?
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在今年下半年举行的“浦东新区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暨浦东智慧城市建设高端研讨会”上指出,浦东智慧城市建设应高度关注互联网化和社会参与两大趋势,更要注重民生服务,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的建设,让市民更好地感知智慧城市的优势。
对此,记者了解到,在未来的五年当中,浦东将着力提升政府执政服务能力、城市承载能力、信息惠民能力、社会治理能力以及产业创新能力等五大核心能力。
在城市承载能力的提升上,将特别注重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打造绿色低碳、富有弹性、智能动态调整、安全高效的国际大都市。例如在交通领域,将从开展智能监测为主向开展交通智能动态调整转变,探索更智慧的交通诱导、信号灯管理、潮汐车道等。
在惠民信息能力的提升上,将从传统的信息公开、信息基础设施向全方位的数据开放、信息惠民模式转变。将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网,鼓励社会化第三方力量对政府数据资源的再开发利用,变成对市民生活生产有帮助作用的惠民信息。
在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上,则将依托信息化的基层自治,实现更加人本化、互动化、扁平化管理和服务。
智慧浦东将亮“七招”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浦东先后通过出台《智慧城市建设纲要iPudong2015》、《智慧城市指标体系2.0》,以及组建浦东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浦东智慧城市研究院等方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下一步,浦东将如何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爱平表示,浦东需应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全力抓住自贸区辐射浦东的重大战略机遇,着眼信息化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满足群众需求、着力服务改革发展,推动信息化与区域发展全面深度融合。
他提出,“十三五”浦东智慧城市2.0建设(iPudong2020)将亮出七招,即出台一个意见、颁布一个办法、建设一个体系、推动一批应用、搭建一个系统、争取一块牌子、谋划一个基地。
具体而言,就是出台《浦东新区关于加强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浦东新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建立浦东政务云“1333工程”、推动一批智慧城市相关应用、搭建BIM与GIS融合应用体系、争取浦东成为两化深度融合和信息安全的试点示范区以及探索设立浦东信息化学院和CIO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