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妇科普查720人,妇科保险648人,老人体检1340人……新年伊始,出自川沙新镇赵行村的这组数字不禁让人诧异:因陆续拆迁,如今村里仅剩两个生产队43户村民,这组“华丽”的数字从何而来?
村党总支书记黄伟的回答简单而笃定——学习到位,服务到家,人心不散,自然一呼百应。
唤初心 学习教育全覆盖
7年前,赵行陆续进行了拆迁工作。如今,村民们或安家在城里,或借住在外等待回迁,真正居住、生活在这里的只有43户人家。可是,在《赵行村村民自治章程》首页中明确“已撤销生产队建制的成员”仍是赵行村民。“只要是从赵行出去的,我们一个都不会落下。”黄伟如是说。
那么,如何把散居各处的4000余村民拧成一股绳?赵行村两委班子的答案是:党建是魂,抓好党小组、村民小组建设,由党员骨干带动村民骨干,再全心全意引领好、服务好每一位村民。
队伍建设,思想先行。尤其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赵行村坚持每月一次党小组学习、每季度一次集中学习。作为一村书记,黄伟强调“俯下身子”、“不拘一格”,在学习中解决现实问题。许多党员住得远,来一趟村里不容易,他就从自己做起,在每月一次的学习活动中,让党员干部分别走进普通党员家中,一起学、一起悟、疏心结、解难题。
在最近的一次学习中,黄伟选择到牛桥队一位党员家中。由于种种原因,牛桥队至今未动迁,附近设施缺乏、交通不便,村民们买个菜都不方便,意见很大。“哪里有矛盾,我们就去哪里多走走,和党员同志一起想办法。”黄伟说,党员干部下去多了,村民上来反映问题的就少了,每次的学习交流其实是一次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机会。
身体力行的效果很快传导开来。每季度一次的全员学习,185名党员只要条件允许,都会主动来参加。74岁的老党员黄春根身体不好,家住宝山月浦镇,可每次学习都会辗转两个多小时来参加。“‘两学一做’,没有哪名党员可以置身事外,”他说:“赵行是我的根,只要它需要我,只要我走得动,一定会过来。”
聚民心 把服务做实做细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在赵行村党员干部眼里,学习的最终落脚点就在于村民的日子是否便捷、滋润,村民的心情是否舒畅、喜乐。
牛桥队有位高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出门买菜、添置日用品都不方便。附近几位党员一合计,探望的探望,买菜的买菜,时不时提供帮助,解了老人燃眉之急。
照顾留守村民不在话下,爱护拆迁出去的村民也是不遗余力。凡90岁以上老人,都有领牛奶券等福利。可四五十位老人分散在各处,每季度来领券太不方便。村里一合计,安排专人“送券上门”,事先电话联系,约定时间后在老人居住的小区设“临时领券点”,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到这项福利。
凡对村民有利的,赵行村都竭尽所能。对此,分管妇女、民政等工作的村委委员张美红最有体会。就拿妇科普查、老人体检来说,已动迁出去的村民也可以参加所在居委组织的活动。为何舍近求远来村里?“因为服务到家呀。”张美红说,每次“硬任务”,都由书记挂帅,起码花一周时间落实各项细节,确保万无一失。
每年,赵行村大概有200余个村民符合民政补贴条件,可对许多人来说,填表格、交材料是件繁琐的事情。“村民为难的,就让我们来办。”张美红说,不管是村干部,还是党员骨干,对村民都有求必应,“走在小区里,经常有人让我代交材料,这再寻常不过了。”
年满100周岁,一次性发放5000元;生活确有特殊困难的,年终分别给予300-1000元补贴;年内累计自费医疗费3000元以上的,给予10%的资金补贴;自2017年始,每年为4000余村民支付每人100元的综合保险……“‘一个也不落’是我们对村民的庄严承诺。” 黄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