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参照世界标准提升教卫水平

来源:浦东时报 20150417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13

2015年4月上旬,位于康桥的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宣告,已完成试运营阶段数据采集工作,这标志着在治疗肿瘤方面,上海已走到世界前列。2014年8月16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的上海纽约大学新校区正式启用,浦东拥有自己的国际化大学之梦终于成真。

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教育、卫生一直是浦东的软肋。如何使之强壮起来?浦东的做法是,直接参照世界标准,通过引入最高等级的教育、卫生资源,带动整体水平的提高。□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张琪吴燕

世界成为浦东学子的“大课堂”

在灰色屋顶、红砖墙的英式校园里,感受世界顶尖贵族学校的熏陶;在没有围墙的国际一流大学内,和来自全球的同龄人“做同桌”;在普通高中课堂上,学习国际课程及中外融合课程……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进程,浦东教育国际化发展日新月异。

国际名校纷纷选中浦东

2014年8月,注定是浦东教育国际化历史上不平凡的一个月。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上海纽约大学新校区于该月16日正式启用,浦东拥有自己的国际化大学之梦终于成真。该校2013、2014两届594名中外师生,在“中国第一所没有围墙和校门”的高校内,共同分享浦东教育国际化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硕果。短短9天后,位于浦东前滩国际商务区的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正式开学,这是拥有156年历史的英国著名贵族学校惠灵顿公学在中国开出的第二所分校。

国际名校纷纷“垂青”浦东,一方面是看中了浦东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与新区教育多年来坚持开放、多样、优质的发展方向紧密相关。浦东教育版图中,国际名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其发展历程可用“迅猛”一词来形容。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名校竞相选择落户浦东、开办分校,目前新区有资格直接招收境外学生的普通公办民办学校17所,其中有国际部或国际部教学点的学校4所,另有国际学校13所,涉及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别,2013-2014学年就读学生近9000人。此外,目前新区所有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都有能力招收境外人士子女。两者相加,在浦东各类学校就读的外籍学生总数达1.3万人,占到了全市境外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

“教育国际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国际化浦东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区教育党工委书记、局长王晓科介绍,近年来,为适应浦东经济社会的建设需要,浦东教育提出了“均衡化、规范化、优质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新区以多样化的教育合作,丰富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国际化的服务内涵,优化国际学校的设点布局,满足外籍和本土学生的多元教育需求,提升本土教育的国际化服务能力,浦东教育国际化服务体系雏形初具。

“国际理解教育”扎根本土

国际名校为浦东带来了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多浦东学子也在家门口的学校里,感受到了“教育国际化”带来的福利。

在上南中学的课堂里,一批高中生,就上海和美国高中物理的课程结构进行比较。“大家看,美国的高中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及需求不同,将课程设置为‘生活型’、‘常规型’和‘学术型’;上海的高中物理则分为‘基础型’和‘基础型+拓展型’。”“老师,哪一种课程设置更为合理?”而在尚德实验学校的社团课上,同学们既可以参加京味十足的非凡剧社,又可以和外教学习原汁原味的巴西柔术……去年,中外融合课程走进全区所有高中,类似这样的教学场景成为常态。

2013年4月,浦东成立了沪上第一个区县级的中外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中心随即推出了《浦东新区普通高中推进中外课程比较与融合建设的实施方案》,为高中的相关实践提供了蓝本。去年,浦东率先在所有高中阶段学校铺开探索中外课程比较与融合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在此过程中,绝非纯粹的“拿来主义”,而是在汲取国际课程精髓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本土课程的优势。而在市教委首批公布的21所“高中国际课程试点学校”名单中,位于浦东的华师大二附中、建平中学、华师大附属东昌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尚德实验学校、平和学校等6所学校榜上有名,数量在全市各区县中独占鳌头。

“在引入国际课程的基础上加以比较与融合,创建具有浦东特色的中外融合课程体系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浩透露,浦东还在很多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中探索开展了“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让世界成为浦东学子成长的大课堂,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了解世界、开拓视野、多样选择。由此,浦东的校园将为国际化浦东的发展,培养一批批具有本土情怀的国际化人才。

医校合作带动浦东医疗跨越式发展

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检查,检查结果通过网络直接“飞”到三级医院专家的屏幕上,由专家作出的诊断即时发回给家庭医生;复旦、同济这样的名校合作的一般是三甲医院,却在浦东S开了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的先例……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25周年,也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浦东卫生服务发展的版图已经清晰:将浦东整体规划,划分为9大板块,每个板块有一个核心医院,满足该板块内居民、就业人口的医疗、健康需求。

名牌高校纷纷伸来橄榄枝

2015年3月9日,第二军医大学与浦东新区政府签约,公利医院由此成为第二军医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

2015年年初,惠南镇闹市中一个僻静的院落,浦东新区妇幼保建所内,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陈文和新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李荣华共同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教学与科研基地”揭牌。签约内容明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负责对新区妇幼保健所的业务骨干带教,争取5年内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3名,以国际标准全方位提升浦东新区妇幼卫生科研、学科建设等业务的发展。

2014年8月30日,浦东新区卫计委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与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合作共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仪式”,共同推进浦东新区社区卫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并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新区卫计委主任孙晓明指出,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点,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浦东提出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区,需要具备“一流人才、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水平”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与其配套。正是在这个宏大背景下,复旦、同济、交大的医学院纷纷伸来橄榄枝,与新区卫生单位做“好朋友”。2015年浦东卫生事业软实力、硬实力“两翼齐飞”,大浦东居民有福了。

信息化为辅助诊断中心搭台

在新医改方案中,信息化是新医改方案“四梁八柱”结构中唯一的技术支柱。

据了解,浦东已经搭建好了医疗信息化平台,除了南片地区部分卫生室以外,所有区属的医疗机构都已联网。新区卫计委医政处处长李明认为:“信息化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整合各种资源和信息,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基于已经搭建好的卫生信息化平台,浦东正在构建区域辅助诊断中心。

而诊断中心的核心是九大医联体——以第七人民医院为核心的外高桥地区医联体,以公利医院为核心的金桥地区医联体,以市六东院为核心的临港地区医联体等。“按照上海市医改的方向,目前的二级医院将向两个方向转型。”李明透露,二级综合性医院中业务量不断上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方向是升级为三级医院;反之,将向老年护理医院转型,满足人口老龄化的社区照顾需求。显然,公利医院、浦南医院、新区人民医院、周浦医院以及浦东医院这5家老牌二级医院将在未来升级为三级医院。

而“十二五”期末,浦东的医疗版图已经发生了巨变:2014年,周康地区已建成一个新的三甲医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浦东正在新建的三级医疗机构还有新场医疗中心、长征东院、龙华东院。2014年7月31日,新区政府和中国人民***第二军医大学签约,合作共建祝桥区域医疗中心。

正是有众多的三甲医院支撑,区域辅助诊断中心才有核心实力。具体而言,位于浦江东岸的仁济东院被定为区域心电图诊断中心,下级社区卫生中心遇到心电图方面的疑难问题,可以及时上传相关数据到仁济东院,由该院的专家来做出诊断。此外,公利医院、浦东医院、东方医院分别作为相关区域的影像中心,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X光片读片等影像诊断服务。

李明透露:“下一步,新区卫计委还将探索建立区域B超诊断中心、区域临床检验中心,通过卫生资源集约化管理,降低医疗成本,补足卫生人才不足的缺口。”通过信息化渠道,建立数字化医疗联盟,使优质医疗资源得到均衡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