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莎车县艾力西湖镇,19岁**尔族青年阿布都巴则提·亚森有一个梦想:在家乡开一个农产品加工场,既要指导、收购农场里的农产品,又要做农产品的保鲜和深加工。
促使他产生梦想的是近年来全国各个渠道援疆的农业技术和设施,其中,最直观的当属遍及莎车县各乡镇的农业大棚和保鲜库。亚森心想:设施和技术都是现成的,就缺有知识、有干劲的年轻人,“我不就是吗?!”
推动亚森走出第一步的是职业培训,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挥部在莎车县职业技术学校落地了一个新专业——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第九批上海援疆干部、莎车县委副书记、莎车分指挥部指挥长虞刚杰介绍,自2017年以来,浦东援疆不断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对口帮扶莎车县职业技术学校,累计投入1023万元资金,并于2018年底建成农产品保鲜与加工特色专业。
恰尔巴格乡的艾力江书记
莎车县城东南方向20公里,就是恰尔巴格乡。
莎车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209.12万亩,但西甜瓜、蔬菜只有8.7万亩——蔬菜,在莎车是“稀罕物”,大部分农牧民吃蔬菜还要花钱去买。然而,恰尔巴格乡的村民却有着大片的蔬菜地,一年四季换品种。
变化的关键,在于2018年2月,克拉玛依的中石油派来了一名援建干部——现在的恰尔巴格乡3村第一书记艾力江。
“我来恰尔巴格乡的第一年,干了一件事:每天下午两点,派人挨家挨户敲门,叫居民下地种菜。”艾力江哈哈大笑,说:“当地人以前是不习惯种菜的,上海援疆建设的安居富民房特意设计了蔬菜、瓜果种植的自留地,可这些地大部分都荒着,我来了,头一件事情就是要把菜种起来。”
艾力江想在恰尔巴格乡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当地人不爱种菜怎么行?我得让他们先尝尝种菜的甜头。”于是他挨家挨户催种自留地,农民几十天后就可以吃到自己种的绿叶菜,一两个月后就能吃到自己种的茄子、番茄,不但省下了买菜钱,吃不完的菜还可以卖给艾力江书记。一年下来,恰尔巴格乡人都尝到了种菜的甜头。
艾力江走遍了恰尔巴格乡的土地,看到两大机会:一是十个现成的温室大棚“闲置着”或“产量低”,这些大棚都是各方面帮扶资金建的;二是建了1800立方米的保鲜库“暂未启用”,很快,又将新建600立方米的保鲜库。这些发展农业产业的“宝贝”,为何会被闲置?答案令人啼笑皆非:保鲜库要用电,电费付不起。
“储存,只是保鲜库的最低价值;我要让大家看看保鲜库的真正价值。”艾力江做了一件漂亮事,让恰尔巴格乡刮目相看:2019年初,大棚菠菜丰收,可当时附近的大棚菠菜也都上市了,卖不出好价格。艾力江把刚收的菠菜放进了保鲜库,十天后,菠菜价格就涨了起来,这个时候“出货”大赚了一笔。
“我们有大棚,可以种反季节蔬菜;我们有保鲜库,可以选择出货时机。种菜,是我们乡致富的机会啊!”不到一年,这就成了恰尔巴格乡人的共识。原本租给外地人育苗的大棚,被乡亲们收回了;原本种粮食的土地,改成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了;本地茄子在市场上不受欢迎,改种上海援建的新品种——沪喀茄子。
为莎车培养自己的“艾力江”
一个人带来一个乡的变革。
人才,是地方发展的“宝贝”。2019年5月,艾力江调到其他乡镇去援建,恰尔巴格乡急需自己的“艾力江”。
“艾力江是**尔族人,他的国语和**尔语一样溜,懂市场、有知识、有眼界,我们要为莎车培养自己的‘艾力江’。”莎车县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援疆教师陈敏说。
**尔族青年亚森,正是“自己的艾力江”。莎车县职业技术学校新专业——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首次招生,亚森成为了首批学生。如今,这个专业已招生200多名,与当地十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开展校企合作,与莎车县农业示范园合作建成农产品联合检测室,为莎车县培训新型农民、农产品保鲜专业技术人员共计500余人。
从无到有,在学校里,学生就可以实训学习:建成果蔬饮料生产线1条,可加工巴旦木汁、核桃汁、苹果汁、西梅汁等10余种果汁,以及加工酿造葡萄酒、苹果醋;建成保鲜库9间,包含4个气调库、3个保鲜库、1个冷藏库和1个冷冻库,每个保鲜库占地面积18平方米,容积50立方米,共计450立方米,可以容纳20吨农产品同时保鲜冷藏;建成农产品检测实验室,设施一流,可进行农产品脂肪、蛋白质、膳食纤维、糖度、微生物、重金属、农药兽药残留等的指标测定。
问题导向新专业应需而生
新专业上马,体现了莎车分指挥部的团队作战能力,也凝聚了浓浓浦莎情。
浦东援疆干部纪帅,在莎车的职务是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他提供了一手调查资料:全县温室大棚10763座,当地农户由于缺乏越冬蔬菜种植技术,种植温室大棚效益比较低,全年一个棚(占地1亩)收益低至5000—8000元,高至12000—15000元。部分温室大棚因年久失修造成闲置。并且,由于缺乏现代化工艺进行深加工,特色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大量绿色优质农产品作为初级产品被低价收购,农民增产不增收。
由此,问题来了:如何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扩大就业、助力脱贫攻坚?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挥部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于2017年初,正式立项帮扶莎车县职业技术学校打造特色专业——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
项目启动后,2018年上半年,结合援疆工作大调研,莎车分指挥部针对职校提出3个问题清单:学校帮扶需求、企业用工需求和学生就业意向;梳理出3大方面26条需求,较为全面地摸清了底数,为新专业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确定了未来目标。
具体到落实,浦东援疆干部、莎车县教育局副局长陈侃俊启用后援团——“沪喀职教联盟”。莎车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对口帮扶成员单位是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双方“牵手”分设内涵建设、实训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师资建设共4个项目对接小组,沪莎两地各派相关人员分组对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项目如期保质保量顺利推进。
在“沪喀职教联盟”的联系下,由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派出4批、24名专家帮扶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建设。同时,莎车职校累计派出6批、60余人次赴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短期培训学习。两地还经常开展网络远程教学观摩学习,莎车职校的4名专业教师取得农产品检测高级技师证书,成为“双师型”专业教师。
陈侃俊说:“职业教育不仅要立足校内,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同时还要拓展职业教育的社会培训功能,加强对当地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为扩大就业服务。”学校优质的师资和教育硬件,不仅仅让学生受益,还面向广大当地农民进行短期培训,充分发挥援疆职业教育的功能,为莎车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
虞刚杰表示:力争将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打造成为南疆地区实训条件一流、师资队伍一流、专业品牌一流的特色专业,成为上海对口援疆职业教育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