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年来,绿地林地数量显著提升。以森林覆盖率为例,2004年,浦东的数据是15.07%;2019年,这项指标达到了17.03%。而到“十三五”末,浦东森林覆盖率计划达到18.2%。
数据体现在实际上,是老百姓开窗见景、出门见绿。层层绿意,在浦东各个角落铺开,一道道绿色风景线,绘就一个更美的浦东。
园林街镇:“小区越来越漂亮,居民最开心”
3月10日下午,阳光不时透过云层照射下来。站在五楼家中的窗户前,南码头街道铭城园小区居民张志良望着楼下的小区花园,面露喜色——绿色掩映中,或红或紫的小花,开得正盛。最近,铭城园的小花园旁还多了一个玻璃花室,里面存放了小区居民送来的50余盆盆栽。“小区越来越漂亮。”张志良说。
这是临沂二村居民区“水韵花都—惬意临二”项目的成果,将原本脏乱的一块地,打造成了如今的口袋花园。临沂二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倪萍说,“这要归功于街道推出的‘我为码头添抹绿’自治品牌项目。”
“我为码头添抹绿”,是南码头街道为创建上海市园林街镇而提出的一个主题。园林街镇的创建,就是为了满足百姓需求,提升幸福感、获得感。为此,浦东新区通过区、街镇联动,改造提升绿化、建设口袋公园、整治道路河道,努力打造一个个园林街镇。
2016年,东明路街道以百花园为规划,打造各居住小区的开花植物特色,让不同小区在不同季节体现不同花卉特色,成功创建为上海市园林街镇。自那之后,浦兴路街道、塘桥街道、洋泾街道又先后创建成功,让浦东新区拥有了四个各具特色的“园林街镇”。
新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园林街镇是一个区域生态质量、人居环境、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生态文明发展的水平和程度,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力践行,更是为每一位市民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
生态廊道:构筑城市绿色生态屏障
靠近东海之滨,老港滨海生态廊道内的光明大道两侧,春意正渐渐铺开。一边,是即将抽芽发叶的树林,另一边,则是绿草掩映的小湖泊。
生态廊道是构筑城市绿色生态屏障和生态网络空间的重要基础支撑。根据市林业“十三五”规划,浦东新区以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全区造林工作,力争完成“十三五”末18.2%的森林覆盖率目标。
老港滨海生态廊道,是新区重点建设的生态廊道之一。南、西、北三部分组成的生态廊道,将老港固废基地围在中间,发挥着防尘固碳、提升环境的作用。
新区生态环境局林业建管科副科长田广伟介绍,老港滨海生态廊道以“自然再生”为规划理念,针对海塘边土壤盐碱性高、土质差的特点,专门选种耐盐碱、耐贫瘠的树种,如杉树、朴树、榉树、栾树等。“此外,我们还通过土壤改良、开沟起垄、种植地被等举措,提升土壤质量。”他说。
生态廊道,不只是单调的绿色。根据绿化、彩化、珍贵化和效益化的“四化”的要求,老港滨海生态廊道,将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风貌。
“春天,这里绿意盎然,鸟语花香。到了秋天,红叶与银杏叶则构成红黄色调。”田广伟说。
楔形绿地:“城市绿肺”给老百姓更多选择
城市里的“绿肺”不断增多、老百姓踏青赏绿拥有更丰富的选择,这是绿意浦东的又一种呈现。
碧云绿地是上海中心城八片楔形绿地之一,项目规划面积为14.5平方公里,其中绿地规划面积为3.44平方公里,绿化率达88.8%,按不同功能性划分为8个区域。
负责开发建设的浦开集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碧云绿地以“秋水山林”为主要风貌特色,以“深红浅黄”为主要色彩覆盖,打造兼具“城市性”和“森林性”的规模性秋景公园,创建诗意人文的“绿色名片”和普惠市民的“城市绿心”。
位于整个碧云绿地中部的一期项目已完成施工,静待客来。一期占地22公顷,以森林湿地为主要景观,以地形和河流的特色布局彰显生态性与自然性。
走进绿地,“城市森林”“杉林水岛”“飘带寻幽”等一个个景点,被步道串联在一起,徜徉其中,既有视觉享受,又能运动休闲。不远处的碧云绿地五期项目,则在紧锣密鼓建设当中。占地约21公顷的五期项目,以“线性河滨运动公园”为主要定位,与毗邻在建的浦东足球场相呼应。
浦开集团工作人员介绍,五期项目运用挖河堆山手法,结合海绵城市理念,融合健身休闲功能,设置休闲公园区、游客中心水岸区,着力构建以自然生态为核心主轴、户外活动为重要功能的“城市绿肺”和游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