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公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交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从目前到2022年,将加快推进对外交通“1+2+2+2”运输体系建设,实现新片区对外出行条件的提升和内部路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交通出行“15、30、60、100”
《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范围为新片区产城融合区386平方公里,兼顾新片区873平方公里陆上交通规划建设。计划实施年限为2020-2022年。
总体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形成“15、30、60、100”的交通出行能力,即从临港新城出发,至浦东枢纽、龙阳路枢纽、虹桥枢纽和临近省份,分别用时在15、30、60、100分钟。组团内部通勤时间控制在45分钟。
从目前到2035年,新片区将加快研究完善并推动轨道交通规划方案落地。具体包括:沪通铁路、沪乍杭铁路和沪舟甬铁路3条国铁;两港快线、轨道交通16号线、轨道交通21号线、曹奉线、奉贤线和南枫线6条市域铁,总长约100公里;另有“1+1+N”枢纽,其中浦东枢纽为主枢纽,四团枢纽等为地区枢纽,市域铁路相关站点等为组团枢纽,围绕组团枢纽布置中运量交通。
最近三年,则加快推进对外交通“1+2+2+2”运输体系建设,即1条轨道(两港快线),两个枢纽(浦东枢纽、临港枢纽),两条铁路(沪通铁路二期、浦东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两条高快速路(S3、两港快速路)。在新片区范围内,实现1小时通达重要对外交通枢纽。
近三年道路投资超230亿
除了客运体系,在货运体系架构方面,新片区将分别形成由G1503、S2、两港大道—G228公路等构成的主要货运通道;由林海公路、瓦洪公路、新四平公路、南芦公路、东港公路、平庄公路、随塘河路构成的次要货运通道。
在骨干道路建设方面,到2035年,推动在新片区范围内,形成二横二纵一射,总里程约150公里的高快速路网;七横十纵总里程约400公里的干线公路网。
2020年,新片区骨干道路计划完成开工40公里;2021年开工25公里;2022年及以后开工新建道路45公里,改建道路100公里。累计投资超过230亿元
公交线网密度增加20%
新片区的公交服务也将逐步得到提升,近三年将抓紧推进“654321”+“3个一批”公共交通重点工作。
“6”为2020年完成6条中运量线网的专项规划报批;“5”为落实规划、建设5个公交枢纽站,分别是芦潮港社区公交枢纽、顶科社区公交枢纽、产业区公交枢纽、综合区公交枢纽、杭湾路公交枢纽,另有书院地铁站和临港大道地铁站综合枢纽需配合站点综合开发推进;“4”为落实规划、建设4个停车场;“3”为从对外补缺、对内加强、局域加密三方面提升常规公交服务水平;“2”为建设实施至少2条30千米中运量示范线;“1”为试点推进1条无人驾驶示范应用公交线。
力争到2022年,新片区产城融合区(不含浦东机场南侧区域和小洋山岛区域)343平方公里范围内,公交线网密度增加20%,500米站点覆盖率提升20%,公交到达机场门户时间缩短50%,内部组团间公交通勤时间缩短20%。
创新发展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将贯穿于临港新片区交通建设的每一方面。
按计划,从目前到2022年,着力推动核心区路口信号灯联网控制和交通诱导系统建设,提升智慧道路水平,试点发展“无人清扫”道路。推进核心区停车诱导系统建设,发展智慧停车。
同时,加快公交智能调度、信息化站牌建设,实现公交实时信息查询,落实智慧公交服务。到2022年,公交站点智能化覆盖率增加30%以上,力争无人驾驶公交应用在新片区先行先试。
此外,临港还将全面结合港口集疏运系统和物流园区建设,支持智慧物流应用软件开发和智慧物流体系建设。在管理上形成统一的综合交通信息智慧平台,实现信息采集、信息发布、电子警察等各类交通信息一体化,提供一站式智慧出行服务等。力争至2022年,建设形成无人驾驶集装箱运输通道,促进保税物流与国际贸易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