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5月21日、22日在北京开幕。连日来,来自浦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围绕科创中心、临港新片区、科创板等方面建言浦东发展。
努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引领区
5月22日,上海代表团审议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府副秘书长、区委副书记、区长杭迎伟在讨论中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扩大开放、自贸区、科创板等方面都与浦东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听了备感振奋。而立之年的浦东,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好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打造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新标杆。
杭迎伟说,浦东开发开放30年来,经济总量跃升到1.27万亿元,以全国1/800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1/80的国内生产总值、1/15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人均GDP超过3.3万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4300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7.1万元,形成了较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体系、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杭迎伟表示,浦东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高举浦东开发开放旗帜,按照总书记对上海发展“四个放在”和强化“四大功能”的定位要求,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全力推进新时代高水平改革开放,努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引领区。浦东将努力成为我国推动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旗帜,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持续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高水平建设临港新片区,率先推进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努力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窗口,提升科技策源能力,增强城市发展能级,加快构建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成为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格局的功能高地,推进五个中心深度融合发展,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更好代表上海和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努力成为我国超大城市的治理样板,在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等领域探索创新,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重大风险防范能力,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浦东开发开放,是上海面向全球打出的一张王牌。为了更好发挥浦东发展的窗口作用、示范意义,贯彻落实好各项国家战略,杭迎伟建议全国人大给予浦东新区更大法治支持,适时授权浦东新区比照经济特区制定法规和规章,对一些多年推进尚未破题的改革项目等给予更高层级的立法支持,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支持浦东进一步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标对表,推进打造更高质量开放型经济。给予浦东更大的科技创新支撑,推动更多高能级研发机构、重大科技项目落户浦东。
代表、委员积极建言浦东发展
临港新片区挂牌以来各项工作有力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府副秘书长、区委副书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表示,下一步,新片区要加快各类高端要素聚集,强化在全球市场中的资源配置功能,继续加快引进和布局能够填补空白、解决痛点且产业生态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打响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等一批特色园区品牌,推动一批顶尖科学家、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创新企业落户临港,吸引和培育一批创新型总部机构,构建面向全球的服务体系,打造全球商品、资源等要素进出的重要通道。
5月16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挂牌运行。朱芝松表示,下一步要用好用足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线放开、区内自由”的监管便利,加快统筹发展在岸和离岸业务,进一步拓展国际中转集拼、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检测维修、离岸研发制造、国际结算等功能,探索跨境金融业务创新,形成跨境金融服务功能性平台。
围绕张江科学城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副区长李国华建议按照管得住、放得开的原则,依托张江科学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建设国家细胞产业发展与监管试验区,包括筹建中的国家药监局长三角审评中心加快推进落地张江科学城,在试验区内指定医疗机构探索开展自体免疫细胞针对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参照自贸区与电子围栏的形式在试验区建立保税研发,通过境内关外的形式,借助国外细胞、基因治疗的研究与需求,带动中国细胞、基因上下游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国际竞争。
围绕科创板进程,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常兆华在两会期间建议,为应对全球疫情特殊状况,应完善注册制上市条件,助力企业发展。常兆华认为,科创板和创业板应当发挥资本市场在关键时期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作用,对企业在上市政策和标准方面精准施策、定向扶持。他建议适当调整科创板和创业板的相关上市条件,为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成长型、创新创业类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为抗击疫情、保持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物医药类优质企业提供上市绿色通道,加快审批进度,促使有关企业尽快上市融资。
围绕信息安全领域,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谈剑锋建议要提升国家数据安全能力,强化数据安全专业立法和专项执法;围绕“一带一路”等国家建立数据安全流动的“朋友圈”,试点建立具有数据安全国际标准的全球数据港或离岸数据中心,探索建立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数据安全评估机制,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建议各级政府和部门加大对网络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支持和需求牵引,将网络安全产业纳入“卡脖子”工程重点突破;建立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流通体系,严厉打击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数据窃取和交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