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新修订的《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获表决通过,文件中的一项项“硬核举措”精准回应了中小企业现阶段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在前期立法调研中,浦东工商联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好民营经济领域“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直通车,部分建言被吸纳进新修订的《条例》。
立法建言直通车 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市人大常委会根据立法工作需要,在基层设立的协助收集和反映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对立法及相关工作意见建议的平台。今年4月,作为民营经济领域、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代表”,浦东新区工商联、南汇新城镇人大新增设为基层立法联系点。
其中,浦东工商联在日常工作中组织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参与政治协商、发挥民主监督、积极参政议政。区工商联现有所属商会39家,会员企业4000多家,既覆盖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等行业领域,又聚焦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等硬核产业。其中,中小企业不在少数,近年来,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城市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如负担重、融资难等,尤其疫情来临,让其难上加难。
如何更好地将民营企业的“声音”带到立法机关?今年,为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经济社会活力,市人大常委会对《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开展修订工作,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搜集各方意见建议,倾听中小企业诉求。根据市人大常委会重要指示,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区工商联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直通车作用,通过座谈会、走访调研等形式广泛征求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而在5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一行还来到浦东工商联调研基层立法联系点并召开立法调研座谈会,听取部分民营中小企业负责人对《条例(修订草案)》的意见建议。座谈会上,区工商联执委会代表钱学锋、朱成羿、叶森、陈贵、沈翊、潘讴东、于杰、曹清8名民营企业家,分别围绕企业融资的便利、信用数据的应用、营商环境的优化、中小企业的主体定义、企业的差别化支持、人才的社会化培养、银行风控体系的调整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企业家们的建言充分反映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和《条例》修订的方向不谋而合。对照此次新修订的《条例》,多名企业家提出的“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情况”“通过研究海关等现行信用评价数据的应用,简化融资审批程序”“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专员”“完善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风控体系,进一步提升容忍度”“补充设计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保理”等建言均体现在了相关条例中。
物理整合变化学融合 搭好“双向桥”
立法联系点是连接立法机关和基层群众的桥梁纽带,而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民营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姚琼认为,要同时搭好这两座“双向桥”,把立法联系点与浦东工商联的工作从“物理整合”升为“化学融合”,形成合力、增强动力,将工商联的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与“直通车”的基层属性、立法属性、联通属性相契合,通过联系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既促进地方立法工作,也为工商联的发展作出贡献。
比如在参与此次《条例》修订调研中,对于《条例》中的“关注中小企业诉求,提升中小企业获得感”,浦东工商联通过开展线下深度调研、线上问卷调查等形式,精准了解企业在融资、生产、运能等方面的需求,征集500多家行业代表性企业的意见建议;对于“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浦东工商联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与区人社局共同借力“云端”服务民企复工复产,搭建了岗位实时查看,简历在线提交,企业专人反馈的招聘平台。东方希望集团等39家浦东工商联执常委及会员企业在线上推出了112个岗位,招聘人数达400余人,助力稳定就业大局。
对于“推动中小企业诚信建设,引导中小企业诚信经营”,浦东工商联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区发改委、金融工作局等联合开办“信用赋能 金融助力”专项大会,开通上线浦东新区企业信用赋能综合服务平台,通过诚信信息共享,实现公共、市场信息融合共享,让信用好的民营中小企业享受更优惠的贷款利率或更便捷的贷款审批通道;对于“加大财税支持和融资促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矛盾”,浦东工商联启用“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运用与国开行、上海银行等建立的专项融资服务通道,依托与中国信保、中国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签订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为民营中小企业对接融资信息,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2020年第一季度融资授信余额为6.74亿元,受惠企业达65家。
据悉,区工商联基层立法联系点今年还将参与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等相关立法项目。姚琼表示,区工商联将进一步拓宽浦东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把更多基层民营企业家的声音带到立法机关,并通过促进公众参与立法,持续优化浦东营商环境,集聚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创新力量和使命担当,助力浦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