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上海市总工会与上海开放大学共建的上海工匠学院,聘请全国著名劳模包起帆担任院长,组建了由人民教育家于漪、中科院院士褚君浩、工程院院士吴志强等知名专家学者、劳模、工匠构成的特聘教授队伍,构建起由一线职工至区局工匠、区局工匠至上海工匠、上海工匠至大国工匠的三级培养体系,培养具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职业素养的各路工匠。
最近,上海工匠学院首批特聘教授及一批特邀嘉宾为新的上海工匠学院揭牌,并集中研讨新时代上海职工能力提升。如何传承弘扬上海“工匠精神”,以开放的理念、创新的教学、周到的服务为上海乃至全国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贡献力量,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他们这样说……
包起帆:刚刚拿到院长聘书,这对我来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份工还是蛮难打的,为什么呢?因为责任太大!对整个上海,对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对工匠的培养,在专家、领导面前,在院士面前,我是非常卑微的,所以我自己感觉只有靠大家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把这件事情做好。这个研讨会,我们本质上,是想怎么把工匠学院办得更好?
袁雯校长有一句话讲得很对,就是我们要用工匠的精神来做工匠学院,这才是最要紧的事。我现在能够做的事情,就是要提升自己。就像劳模一样,五届被评为全国劳模,你真的以为我是大劳模了吗?不见得,我觉得我和看门的扫地的是一样的,你只有保持着空杯继续学习的这种心态,才能越来越进步,越来越成长。所以我想开放大学、总工会办的上海工匠学院应该为现在是工匠的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上海工匠、为大国工匠真正树立品牌来提升自己;另外要给想做工匠的人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继续学习和成长。
于漪:我有幸也被邀请参加上海工匠学院的揭牌仪式暨新时代上海职工能力提升研讨会,心中十分感谢。因为我生病住院没能参加,深感遗憾。我在这儿祝贺这个重要活动举办成功。上海工匠是一张了不起的名片。我们上海工匠学院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提升职工水平,造就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这样一个劳动者大军,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气,能够给我们新时代的上海制造散发更亮丽的光彩。希望我们工匠学院的学员在诸多学者专家、全国劳模、卓越工匠的培养下,能够出思想、出经验,能够出许许多多卓越的工匠人才。
褚君浩:包院长是上海工匠学院院长最好的人选。因为,他本身就是工匠,我们都看过包院长的一些事迹。不仅抓斗大王,看到他做了那么多的贡献,如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等等好多贡献。上海开放大学和总工会一起来成立上海工匠学院,是一个具有里程碑纪念意义的事情。因为上海现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但科创中心怎么建设?工匠以及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是建设科创中心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我们现在有好多事情原理是知道的,技术路线也是知道的,但是都要通过技术人员,都要通过工匠来进行实验。有好多事情我们现在能够做的出,但做得不好……那么有了工匠精神意味着什么?既能够做得出,又能够做得好。所以,我们现在工匠精神中最核心的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精益求精做到最好。
最近这些年来,上海评出来许多工匠,我也参加过两次评选,水平很高,都能够做到既把工作技术做到极致,又有创新,又有很好的技术方面发展。包起帆院长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的好多工作既是解决重大的需求问题,又是技术上面的提升,而且有好多发明创造,有创新的东西在里面。
所以,工匠精神是追求极致,同时有宽阔的技术基础,又有创新的精神。因为你真正在第一线,一直在那里做,你自然会有新的想法出来,会提出技术创新。我们现在成立工匠学院,我觉得这件事做得非常好。特别是对于我们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技术大军的培养基础。同时也在社会上弘扬了一种工匠精神。这里面有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原来是说让工匠到这里来培训,现在希望工匠学院要培养出更多的工匠,这个转变非常重要。
上海每年评出100个工匠,这个数量非常好,但是工匠学院还要肩负如何去进一步培养更多的工匠,让我们整个上海的劳动技术大军水平提高,希望将来上海的工匠能够成为国际上的一张名片。上海市教委、总工会给我们开放大学做这件事情,希望把事情做踏实,做出成效,把它坚持推行下去。
张浩:第一,我们现在是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新时代的新型工匠。过去我们的老工匠,支撑了我们国家70年的发展。应该说离开了工匠的话,国家的发展其实是空的。新时代的工匠,不仅仅能动手,也要能动脑,而且确实是各种技艺综合地应用,因为我本人是研究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确实体会到,我们这个领域不论做研发还是做应用,都要终身学习,其实我们工匠一定也是这样的。
在企业中自动化技术、智能技术的发展,肯定会替代掉一些岗位,但是也会出现一些新的、更高需求的岗位,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专业技术的人才来支撑我们企业的发展。国家面临转型,我们企业未来也要转型,这个时候开大和总工会、包括教委去做这件事情,非常有价值、有必要。
第二,工匠要让他有归属感,无论从市总工会、市教委,还有我们的社会评价,包括薪酬等各方面,都应该对工匠有一种特殊的政策。要让这些工匠不仅有高荣誉,也要有高的社会地位。因为现在从教育层面看,孩子们到了要上大学的时候,都一股脑地去考大学了。其实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毕业的学生,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不低,各方面都是很强,而我们国家好像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
因此,工匠学院一方面要培养工匠,另一方面要为政府做出一些这方面的顶层设计方案,这样对未来工匠的层出不穷,就有了一种制度保证。
翁伟睴:一是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新时代召唤新使命,也赋予了工匠精神新的内涵。工匠精神是植入时代特征的文化,上海工匠是我们城市的一张名片。
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锲而不舍,把工作做到极致。我们经历了国家航天事业从弱到强,逐步壮大的变迁。我从事运载火箭型号研制工作的一个深刻体会是,没有一线员工发挥聪明才智、攻坚克难,没有一批独具匠心的产业工人的付出和不懈努力,航天事业的成功无从谈起。
二是新时代工匠精神更需要新的活力,需要不断地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胜任时代的更高要求,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我们正在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将会遇到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多的挑战与风险。
在这样的形势下,更需要发挥工匠精神。如果说要有什么建议的话,我认为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新的内涵。我们应该在这方面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在新时代的进程中,各行各业的工匠是绝对的主力军。工匠精神应该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第三点,工匠学院既是各位工匠充电学习提升能力的园地,也是各位工匠交流切磋和学院老师、领导学习互动,总结提炼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断升华的重要平台。这是顺应当前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促进社会进步,传承和发扬上海工匠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
顾建平:上海工匠学院以后能有更多的教学和实践,能有更多的理论和实践部分。我也表个态,上海中心很愿意为工匠学院提供一些教学基地的实践。我们这些工匠应该如何培养,闭门造车已经是过去式了,工匠也应该有国际视野去了解别人在干什么,别人在做什么,别人怎么做。这一点,我在上海中心这个项目里深有体会。
在我们教学培养中,不光是要培养这些专业的技术,可能还要培养一种心态,培养一种精神,要耐得住寂寞。其实,我把自己一生当中最好的一段工作时间全部贡献给这么一栋房子——上海中心。
胡双钱:既然我评上了特聘教授,我将尽我所能做好。我自己确实经历过了很多,包括包老师提出的要建立上海工匠学院。现在进入新时代,我国正从制造大国转型为制造强国,工匠太少肯定不行。要培养很多很多的工匠,特别是制造业,人才还是短板。
很多年轻人还是沉不下心来。年轻人如果没有坚持初心的话,很难坚持下来,有所发展,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工匠精神实际上就是一个工匠的良心,就是说你把自己的活怎么做好,怎么从99.99%做到100%,要有这样一个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它基本就是敬业精神,怎样把这个活做到最好。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工匠学院和学历提升,因为我们现在随着产业功能改革的推进,很多职工愿意在学历方面有所提升。学历提升对自己的综合能力等各方面提高有帮助。工匠学院成立,给技术工人提供了一个学历提升的通道,这确实是一个好的方法。新时代对工人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智能化生产,很多的生产线都实现了智能化生产,对工人要求越来越高,知识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现在要提倡终身学习。
徐小平:谈一谈怎么样践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怎么理解呢?每个人对它有不一样的解读。我认为体现在工作中的应该是三件事情。
第一是能不能研究工艺。如果一个人、一个工人或者是一个技能人才,他对工艺不了解,要想创造发明几乎是没有基础的。第二一定会制作工具。你研究出了新的方法以后,你肯定会有相应的东西把它做出来,这个工具是买不到的,必须自己动手做出来。所以我参加一些评审,看一个人有没有能力,就看他做过多少工具?好多人拿出来的工具,你一看就知道他水平多高。第三点,会不会做标准?标准就是企业的一个命脉,由于你的标准影响了行业,那就不得了了,这才是工匠真正要干的事情。会研究工艺、会制作工具、会制定标准——应该是现在工匠的基本特征。工匠学院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时候,应该也可以参考以上这几方面。
学院是要下功夫的,就是把合适的人找到以后,能不能因人施教。不是说这个班就是这么一些内容,不管你特长在哪里,教法都是这样子,然后赶快找标准答案,这样子一辈子培养不出工匠。所以工匠学院一定是要有特色的,这个特色就是寻找人才。不是说我相信进来的人都是人才,只不过特长不一样,而是要把有特色的人找出来,量身定做,因人施教,这才是工匠学院应该要好好考虑的地方,这样我们技能人才才会有好的表现。
王军:我经常跟很多人讲,你的企业没有效益,你自己又创造不出很多的价值,怎么去提高你的收入?幸福的生活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你怎么去创造?现在成立的工匠学院,可以让更多的上海普通职工来接受培训,让他们成为有能力的人,成为有作为的人,这样就会有地位了,这样收入才会提高。上海未来的新时代工匠要有个坐标,这个坐标就是学习和创新。我在宝钢33年的成长学习工作,最大的体会就是学习和创新,这个坐标永远都不要放弃。
吴文巍:我们现在国家正好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由原先的高速度发展转变成高质量发展。所谓的高质量发展,就是需要我们的产品有高附加值。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产品的高附加值来源于哪里?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的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价值。
如果一个工匠,做出来的产品含金量很高,这个产品才会高质量,而不是以前的那种粗放式发展。所以工匠学院这次华丽转身,恰逢其时,而且非常必要,因为和国家整体的战略相匹配。如果要做好这项工作的话,我个人体会到,新时代的工匠必须要一代一代地培育出来。新时代工匠身上可能会体现出四个特征,除了我们传统意义上工匠的持之以恒,吃苦耐劳,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以贯之精益求精,这些传统意义之外,我们新时代的新工匠,可能要体现四个度。
第一个度要体现高度,高度体现在中国的工匠,上海的工匠,有自己很特殊的一点,就是责任和使命,家国情怀,这是我们上海工匠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因为上海工人阶级有着非常优良的光荣传统,体现了家国情怀和责任。
第二个度要体现深度,特别是在每一个人的本岗位、本领域当中的研究深度。特别是在当下的深度,体现在核心技术能力有没有?
第三个度要体现广度,看到科技革命此起彼伏,而且现在很多的创新都是跨行业跨领域的创新,特别是最近在做5G,现在很多行业都在对接,5G嫁接了以后会产生什么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服务,都在研究。所以说现在不同的技术都要跨界了,综合了不同技术以后,可能会有一种新的突破。
第四个度要体现速度。因为现在聪明人很多,早一天攻克难题,就早一天拿到知识产权,在这个领域就有发言权,就可以去制定标准,真的是时不我待。
张华:我坚信我张华是一个终身学习者,未来我也是个学生。我们工匠的话,不管你今天的位置多高,号称什么大师或者什么专家,空杯心是必须要有的。空杯心才能激励你不断去汲取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才会创新,不管是技能创新,还是操作法创新。我们有可能做不到原创性,但是在我们的领域里,可以把它做到极致、做到最好。第二,要谈一谈自信心。在创新的路上,在干活的路上,有很多事情你会经常性失败,但你要有屡败屡战的信念,因为大多数事情是做不成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这个话也要送给未来那些在工匠学院要培训的学员,就是不要在创新路上碰到了拦路,碰到了困难,你就退缩,而要勇往直前。
刘广明:工匠学院成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如何让更多普通员工成长为大国工匠。面对这样一个目标,不能回避两个因素:一个是企业给不给;一个是员工要不要。
企业给不给是指企业能不能给员工成长的机会和环境,这需要有相应的包括激励机制在内的管理机制。机制有没有,到不到位,对于员工成长之路很重要。只有员工有了积极性才可能做出成绩来。关于员工要不要,也有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员工能沉下心来吗?有踏实、务实的责任心吗?这是员工走向大国工匠的必要条件,如果做不到,则说明这里可能并不适合他。让其飞走,到更适合他的地方未见得不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就是有没有执着不服输的创新精神,这也就回归到了大国工匠的精神。只有爱岗敬业,甚至沉浸于此,才可能做出突出的成就。
上海工匠学院首批特聘教授名单
于 漪 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特级教师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荣誉校长
褚君浩 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章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吴志强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副校长
王拥军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
张 浩 上海市领军人才、曙光优秀学者二级教授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沈 逸 上海五四青年奖章研究员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翁伟樑 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模年度人物 研究员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顾问
顾建平 全国劳模、上海市建设功臣 正高级工程师 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胡双钱 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上海工匠高级技师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班组长
徐小平 全国劳模、中华机械工业技能大师、上海工匠高级技师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高级经理
王 军 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工匠 高级技师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能专家
吴文巍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工匠 高级经济师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资深首席
张 华 上海工匠、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高级技师 中石化上海高桥石化首席技师
刘广明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心理督导高级教师 上海开放大学闵行一分校
顾卫东 上海市技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原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