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学期我有什么大收获,那就不得不提在参加‘皮具DIY’‘非常魅力——珠算’‘运动风筝’‘中国民间舞蹈基本动律训练’和‘中国经典诗词唱诵’这5场专题培训后,我发现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这个宝藏。”
上海商业会计学校2019级新生王耀国,日前在一篇民族文化体验稿开头这样表达对上海中职校“民文基地”的喜爱。今年9月刚入校的他,陆续抢到了基地5场培训的名额。参与其中,他感到自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程度更深了。他还积极向身边的同学推荐基地的活动——在他看来,“宝藏”值得共享。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讲话中强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海中职校“民文基地”,正是上海市教委为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民族文化的魅力、大力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而于2014年底创建的。基地由一批依托学校专业特长、呈现民族文化特色的中职校组建而成,五年来已发展至11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传承教育活动,基地已为越来越多人熟知和喜爱。
基地活动 场场爆棚
“古籍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古籍破损的原因有很多,如虫蛀鼠啮、霉蚀、酸化、老化、使用中的磨损等。其修复包括建立档案、拆书揭页、破洞修补、压平、装订成册等步骤,今天我们就从修补破洞开始……”今年5月18日,于2018年新进入基地行列的中国古籍缮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举行了首次市级专题培训“妙手丹心——古籍修复”,图书信息管理专业和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教师周慈玉向学员们介绍了古籍修复的基本知识。随后,学员们在她的指导下自制薄浆、修补破洞,体验了古籍修复师的日常工作。
对这次培训,学员们期待已久,结束后更是赞不绝口。比如,来自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的学员黄欣怡说:“以前我只听说过古籍修复,却没机会去了解、学习。这次培训不负期待,让我见识了古籍修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也学习了相应的修复方法,希望今后有机会继续学习。”
其实,基地校,就是通过这种精心设计的活动,将民族文化的魅力与技艺展现出来,以吸引社会各界更多的人来了解民族文化并爱上民族文化。
“首先,把画有图案的纸放在皮革上,用铁笔把图案压印在皮革上;然后,用画笔给皮革上的图案上色;等颜色干了以后,在皮革表面涂一层防染浆,使表面图案可以历久常新;最后,在皮革上安装金属扣,将皮革缝制成皮夹,就大功告成了。”9月21日,在工艺美术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举办的“皮具DIY”培训中,皮具专业教师王瑜婷为学员们细致地讲解、示范民族风折叠钱包的制作过程。这也是继往年的瓷盘画、染色剪刻、古镇沙盘培训后,该基地推出的又一场新培训。
“非常感谢基地搭建的平台和老师的耐心指导,让我这个‘手残党’体会到手作之美。”来自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员刘郑雨,在此次培训中完成了先前自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致谢的同时,她说,“真庆幸报名参加了这次培训,不然,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自己的动手能力其实还行呢?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善于抓住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挑战自我,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除了古籍修复、皮具DIY外,今年,各基地校在承办单位——《成才与就业》杂志团队的组织下,借助专业优势、集结专业教师的智慧并邀请名家,不断推陈出新,还开展了众多全新的专题培训与特色讲座,包括在基地校举行的“江南绿茶”“园林艺术鉴赏”“中国经典诗词唱诵”等培训,以及在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大世界开展的“黑茶魅力”“景泰蓝工艺”“中国乐器在游戏音乐及商业音乐领域的应用”等讲座。这些让学生和市民在动手动脑中体验民族文化的活动,一票难求,场场人气爆棚。11所基地校,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据统计,基地今年仅市级活动就开展了27场。其中,与中华艺术宫联合推出了4场民族文化特色讲座,与上海大世界联合推出了7场特色讲座,举办了11场专题培训,惠及千余人次。作为承办单位,《成才与就业》对培训进行了大力、及时的推介与宣传——活动前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预告并开通报名通道,结束后在微信及杂志上以文字、照片、动图、视频、二维码等多种途径进行多角度报道,扩大了基地的社会影响力,也获得了读者的好评。
辐射推广 效应显著
“民族舞很有特色,希望有机会学习”“原来珠算文化这么博大精深”“我们应多了解民族文化”……这是今年8月4日,18名云南和新疆学子在参观中国舞传承教育基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和珠算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后的感悟。
上海职教行是他们这次游学夏令营的环节之一,两所基地校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用心策划流程、安排人员,不少师生放弃暑期休息回到校园,带来了详细周到的民族文化、校园建筑、专业学习等介绍以及充满温情、富有特色的互动体验,给远道而来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们对民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市级活动的基础上,各基地校正是这样不断向外辐射,积极开展个性化活动,扩大基地的受众面,提升基地的社会影响力。据估计,这些活动的惠及人数多达数万人次,基地的品牌效应十分显著。
很多基地校把活动开到了各级各类学校、社区、企业和展览中。博雅茶韵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不仅为医院的白衣天使们送去科学饮茶讲座,还向初中学校的国际交流生传授宋代点茶技巧,让他们惊叹不已;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房地产学校在上海教博会上开设的作品展览及手工制作互动体验,受到观众热捧,其非遗项目“木结构营造”还在虹桥机场艺术空间进行了展示,辐射人数过万;中国传统插花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在多次街道、技能比赛现场举行展示和展演,让观众在浓浓花香中加深对我国传统花艺的了解……
还有基地校走出上海,把传承教育活动送到了外省市。5月,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基地——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在浙江宁波举办“国乐·谈”音乐会和大师班系列活动,为当地的民乐爱好者和学习者送去了宝贵的观摩与学习机会;11月,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基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在山东济南的7所中学开展戏韵身形、木偶、昆曲等7门传统技艺课程,并与当地学校开展交流学习;5月和11月,中国舞传承教育基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师生赴江苏太仓和海南海口展演,基地教师编创的节目广受好评……这些活动的受益学生和市民达数万人。
内涵建设 文化育人
“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这是教育部办公厅在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11月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上海中职校“民文基地”自创建起,就肩负着落实和推进相关精神的重任与使命,特别是在加强内涵建设上,各基地校立足专业特色,积极践行“文化育人”理念,致力于推进学校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校园文化品牌建设。
经过五年多的努力,龙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形成了以龙舟、龙狮、风筝为核心,以射艺社、竹竿舞社、汉服社、武术社为外延的龙文化多元社团结构。在此基础上,基地今年继续深入挖掘龙文化及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将其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礼仪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礼仪轮训外,基地还创编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礼仪操,并逐步在校内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基地今年启动了“五大古礼”项目:清明节——慎终追远拜先祖,端午节——艾灸祛病射五毒,中秋节——心共婵娟寄明月,重阳节——尊老敬长传家风,孔子诞辰——尊师重道解疑惑;目前已完成清明古礼、端午古礼、重阳古礼的创编及展示,不仅创造性地落实了基地的工作计划,还形成了基地自身的特色。
民族服饰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在建设盘扣制作兴趣小组的基础上,今年成立了“非遗——龙飞旗袍盘扣社团”,为学生搭建专业平台,让他们得以学习传统服饰的手工技艺。而他们制作的精美盘扣,除了陈列在学校专门兴建的盘扣展示馆内、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还通过基地与服装专业创业孵化基地的对接,产生了一定的经济价值。比如,在学校的爱心义卖中被师生一抢而空,义卖所得则悉数捐赠给援疆建设。其间,同学们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了切身体会,也感受到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与价值。
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房地产学校基于非遗项目“埿金彩塑”及建筑文化社团活动,对每届民族班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培训,助力他们掌握基本工艺、学习中华优秀建筑文化,从而提升专业技能、感悟工匠精神。基地今年还完成了建筑文化视频“斗拱探秘”的设计与制作,目前正进行“石库门建筑欣赏”视频制作以及上海市非遗“埿金彩塑”与“传统木结构营造”网络课程制作,以期让更多人通过观看视频与网络学习,增进对我国优秀建筑文化的了解。
五年多来,上海中职校“民文基地”的这些创新举措,也是上海市教委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一个缩影。其间体现出的传统文化内涵、艺术韵味、匠心匠艺与智慧结晶,更是让参与者们着迷。
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所说:“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不负使命与担当,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