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加快社区卫生综合改革

来源:黄浦报 20161226 发布时间:2020-09-11 浏览量:11

家住打浦桥社区的韩先生在今年4月时成为第一批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1+1+1”组合签约居民之一,自此便享受到了多项实惠和便利,不仅跑医院次数少了,就医的费用支出也节省了。截至今年10月底,这项组合签约工作已在打浦桥社区全面铺开,签约人数达到6039名,其中60岁以上老人签约5535名。同时,淮海中路街道、半淞园路街道、老西门街道、五里桥街道这四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第二批试点单位,也在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工作,“1+1+1”组合签约人数达到2740名,其中60岁以上老人签约2570人。

去年6月,本市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本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及8个配套文件(即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1+8”文件),推出了“1+1+1”签约服务带动分级诊疗制度,居民在自愿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签约,形成“1+1+1”签约医疗机构组合。

今年4月初,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合综合改革试点开展家庭医生“1+1+1”组合签约工作正式启动,这也是黄浦第一家开展试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次签约优先满足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居民的需求,签约居民可享受慢病长处方、组合内二、三级医疗机构处方延伸、优先转诊和预约等便利措施,获得便捷、连续、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书记蔡惠勇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签约居民之前在瑞金医院卢湾分院、香山医院或瑞金医院等二、三级医院开过一些诸如高血压、糖尿病、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的药物,现在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能开到这些药了。他介绍,开展家庭医生“1+1+1”组合签约工作之后,家庭医生可以通过专门的信息系统,调阅患者在二、三级医院的历史处方,再参照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相应的处方延伸。这样一来,患者即可用社区自付比例来享受原先二、三级医院才能开到的药,自付比例明显下降。随后,药品由专门的物流公司直接配送到居民家中,既节省了签约居民的时间也节约了费用支出。

而慢性病长处方的实施,让那些长期稳定服药的慢性病签约居民感到便捷了不少。原先医生一次只能开2-4周的药量,如今,结合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慢性病的日常管理,可以一次给予4-8周的药量。

签约居民拍手称赞,连家庭医生也对“1+1+1”组合签约叫好。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拱佳烨体会深刻:“我接触到的好多患者,他们以前一个月要来找我7、8次,大部分患者纯粹是为了来开药而奔波。”就拿韩先生为例,由于生活不规律发生过心梗,做了心脏支架植入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而这类进口药物只能在瑞金医院等三级医院才能开到。每个月跑2次瑞金医院的他,还有糖尿病等慢性病,每月要来社区找拱医生开5、6次药。三级医院挂号、排队费时费力,往往去一次就得耗上半天时间。成为“1+1+1”组合签约居民后,韩先生来社区挂拱医生一个号就能开三张药方,既能开到进口抗凝药物,连控制血糖的“拜糖苹”也能一下子开到2个月的量,药费的自付支出比例也从20%下降到10%。

此外,签约居民还可享受优先转诊和预约等便利,对那些子女不在身边又不会网上挂号的老年签约居民而言,家庭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出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并帮助其完成上级医院的预约转诊手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覆盖辖区内14家公立养老机构签订上门服务协议,截至10月底,共计提供上门医疗服务47392人次;与托老机构签约21家,签约率达到75%,提供上门医疗服务9311人次。两者共计签约家庭医生786人,建立家庭病床76张。半淞园路街道、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覆盖辖区内所有居委会推行“养老合作社”模式,其余8家社区也已选择辖区内2个居委签约开展试点工作。共计签约家庭医生940人,建立家庭病床90张,提供上门医疗服务2472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