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工程”,让上海老石库门上空的“鸡肚肠”消失了

来源:上海观察APP新闻客户端 20170103 发布时间:2020-09-11 浏览量:12

马当路上的西成里是一处老石库门建筑,曾经这里的上空密密麻麻分布着电线网。由于历史原因,西成里不少电表是居民当年自行安装的,设计与配置不规范,随着家中的电器越来越多,一根根电线就这样拉起来。西成里居民形象地把这些细而黑的电线称作“鸡肚肠”。“鸡肚肠”不美观,更是存在安全隐患。

过去两年,黄浦在10万多户老城厢居民家中推行了“光明工程”,包括对老房电表扩容、电线梳理与表箱改造等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使“鸡肚肠”落地,让居民能用上放心电、舒心电。

一夜停电数次再也不会发生

均乐里建于上世纪30年代,里弄中既有一两层的平房,也有三四层的小楼,在当时算是比较高级的住宅。80多年过去了,原来的“豪宅”成了二级旧里,各种居住上的不便暴露出来,最让居民头疼的就是用电问题。

均乐里电表容量小、线径细,一到用电高峰,居民家中的电压常常出现不稳定情况。此外,装着电表的计量箱难以实现全封闭管理,箱内表前、表后接线凌乱,电线的私拉乱接现象时有发生,有时电线多得连电表箱门都关不起来。很多楼内都是好几户人家共用一只电表,由于电费问题引起的邻里纠纷屡见不鲜。

居民最难忘的是,2013年的一天夜里,晚上8时均乐里遭遇大面积停电,居民向供电所报修后,不久就来电了,但晚上10时多,小区又停电了。如此反复,折腾到凌晨4时,才算恢复正常。当时正值8月盛夏,停电造成空调、电扇都无法正常工作,不少年纪大的居民摇着扇子、在家门口坐到天亮。

2014年年初,黄浦区在均乐里试点开展“光明工程”,为的就是保障老式里弄居民的用电安全。改造内容主要分为进户线、立管线、表箱和后出线的改造,更换所有老化的线路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改造后,每户居民可用电容量达到了8个千瓦,按照未来可使用20年来配置。几户人家合用的“大电表”被拆分成一家一个“小电表”,居民不再需要分摊电费,免除了不少麻烦。

经过这番改造,居民们终于用上了舒心电。“以前一栋楼里,只要有一户人家开了空调,其他人家几乎就用不了什么大电器。现在,即使同时开五六个空调,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原均乐居民区书记瞿美华说。

想方设法实现“管线入地”

今年,黄浦区“光明工程”项目的内容有所延伸——在西成里等有条件的小区进行了“管线入地”工程,即把原来裸露在外的“鸡肚肠”收进专用管道、埋入地下。

记者日前在西成里看到,这里的上空干净了不少,原来的“鸡肚肠”所占的空间被用来装晾衣架,美观又安全。

在老里弄进行“管线入地”工程,在施工上比较有难度。西成里修缮项目负责人鲁德海告诉记者,西成里里弄本就不宽,地下可铺设管道的空间更是狭小。在这样的狭小空间中挤着下水管、污水管以及居民自己拉的小水管,一般包裹在电线外的钢管根本无法铺设进去。为此,施工方想出用软管装电线的办法,终于把“鸡肚肠”收了进来。

在施工工程中,居民还要在小区中生活,施工作业的又是家家户户每天都要用的电力,因此施工队的改造工作,一方面尽量不影响居民生活,另一方面人性化地关注居民的个人感受。

鲁德海说,改造西成里大约工期一周,其中有一天需要停电作业。施工队除了提前告知,还要提前排摸居民的特殊需求。曾经遇到居民家中有病人需要不间断地使用呼吸设备,黄浦区房管局就联系了电力公司在停电当日派出发电机组来保障。

由于调整管线需要开挖路面,居民进出很不方便。施工队员看到有老人进出时都会主动上去搀一把,帮他们拎一把手中的东西;对家中的孤老,施工队还免费为他们清洁卫生。最终,西成里的施工进展顺利,居民对施工队交口称赞。

2015年,黄浦区通过“光明工程”对区域内7万余户居民家用电进行了改造,今年完成了3万户,明年计划再改造5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