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街整治完成后,西姚社区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了让“清爽”的环境继续保持下去,居民们自发成立了志愿者队伍,每天当好老城厢的“啄木鸟”,对社区里发现的违章行为进行劝导,对一些影响社区环境的事情,自己能处理的就及时解决了。
重塑老城厢行动推进至今,“面子”和“里子”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要长效常态管好这块20.8万平方米的区域,最终还是要靠居民自治。如今,四牌楼路管会成立满一年、东街片管会自治活动日益精细化……老城厢的居民们把社区“事务”当作“家务”,主人翁意识、参与意识和承担意识正在“渐热”,居民自治的新“生长点”正在“活”起来,自治的网络体系也日渐“丰满”。
四牌楼路管会满“周岁”
曹阿姨,原先是光启居民区的一名志愿者。去年,四牌楼路管会成立后,她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四牌楼路管会副组长。“曹阿姨真是不容易,家里孙子年幼需要人照顾,她却不顾,主动操心起社区大小事。”居民们眼中的这位老邻居,不仅热心还很负责。只要轮到她当班,每天早中晚的时段,都会看到她带领多名志愿者对整治后的区域进行巡查,发挥宣传员、信息员和监督员的作用。
一天,曹阿姨与路管会的成员在巡逻时,发现光启路某号的菜贩跨门经营。她立即上前拍照取证。摊主见状后情绪激动地冲向曹阿姨,边骂边要抢夺她的手机。路管会队员们纷纷上前拉开摊主让其冷静。曹阿姨也将商户不得跨门经营的规定详细说给摊主听。等摊主冷静下来后,路管会队员一起帮助摊主纠正跨门经营的行为。摊主也为自己刚才的鲁莽行为表示歉意。
和曹阿姨一样积极参与社区自治的还有其他31位热心志愿者。他们分别来自光启、学院、四新三个居委,在党总支的牵头下,他们每天2人一组穿梭在社区中,“袖章戴起来,喇叭响起来,闲事管起来”,及时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几个月,帮助拆违就是他们最重大的任务之一。“有些居民一时和工作人员僵牢了,由我们这些熟面孔再去做做工作,往往事半功倍。”组长黄嘉强说。“拆违为了啥,还不是为了我们大家的居住环境能变好。”从居委会主任岗位退休后的黄嘉强,依然爱管社区事,爱操邻里心。在他的协助下,居民从不同意拆违到欣然签字的,不在少数。
东街片管会自治多样化
不足300米长的东街分属西姚居委和中华居委。今年,两个居委会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自治骨干等力量成立了东街“片管会”,由两位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担任轮值主席,另有9位社区志愿者分管各类社区事务。
宜居劝导队、温馨365、家园清洁守护队、文明守序车管队……从环境清洁到平安建设,东街片管会下设8个自治项目团队,针对居们的需要,对社区管理难点问题开展多样化的自治。通过自治组织的创建,将原先邻里间自发的、松散的互帮互助、自律互律行为,在居民公约、自治章程制订中使其固化、放大、长效。
志愿者们在每天的社区巡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置,重大问题通告居委会和街道。比如中华居民区的文明守序车管队在倡导文明出行、有序停车方面就发挥了大作用。中华路69号至中华路195号短短190多米的距离,汇集了2家宾馆、2家小吃店、2家五金店、2家助动车修理店、1家不锈钢门窗加工店、5家超市食品便利店、5家食品批发部等。东刘家弄口-东姚家弄口的部分路段人行道不足1米,人流与车流同步而行。沿街商户不断扩张地盘,机动车装货卸货、加工维修都在路面上进行,辖区居民出行只能与机动车抢道,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中华居委通过社区议事会的平台,决定用居民自治的办法,汇聚民意推动辖区居民创建文明守序车管会,通过居民自治自主管理的方式,积极宣传相关责任制度,引导沿街商户自觉有序地将车辆停放在停车点内,而不是在马路上乱停乱放。
翁兴国是这支文明守序车管队的带头人,他经常带领志愿者们不厌其烦地对乱停车辆进行劝说,“我们主要是做好宣传工作,共同维护好生活居住环境与文明出行秩序,让商户、司机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
在西姚居民区,“久安劝导队”自治家园项目同样也得到了居民的热烈响应。他们身穿统一的绿马甲,以每天定时定点巡逻的方式,对四牌楼路和东街旧货市场可能发生的乱设摊和不合规经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劝阻、及时上报、及时处理,为社区居民维护好良好的居住环境。西姚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邱定珠告诉记者:“通过‘劝导队’的志愿者巡视,以前那些在四牌楼路、东街摆摊的小摊贩也不来了,跨门经营的商家也少多了。”难怪居民们感叹:如今,多了一些常常发现问题的眼睛,四牌楼路、东街整治成效的常态化,也就不再是问题了。